從鳳凰回來已經有些日子了,心里的掛念卻越來越重。走出大作家沈從文和大畫家黃永玉的魅力鳳凰該如何描繪,文字寫不過沈從文,繪畫畫不過黃永玉。戰火硝煙中的鎮竿城似乎已經很遙遠,但是滄桑的吊腳樓依舊矗立在清澈流淌的沱江上。沉香古意的邊城已經不再靜寧,往昔的繁華演繹著歲月輪回。
沱江邊上的吊腳樓大都翻新了,只留下靠近虹橋附近的一些有著幾百年歷史的老吊腳樓,黃永玉的奪翠樓別具特點,風頭占盡?!哆叧恰分忻枋龅牡跄_樓與如今的吊腳樓已相距甚遠,新近修建的吊腳樓中,鋼筋水泥早已替代了原本的竹木結構。站在沱江邊遠眺,只見一串串似火的燈籠懸掛在錯落有致的吊腳樓上,掩映在碧波蕩漾的沱江水上,真得讓人沉醉。沱江上的跳崖是獨特的,傳說是趕尸用的,尸體走跳崖,趕尸人走木橋。其實,誰也沒有見過真正的趕尸,都只是傳說而已,跳崖就是一種簡單使用的過江設施而已。由于江水不深,在江中樹上一些巖石,踩著石頭就可以過江了。如今跳崖依舊發揮著作用,同時也成了鳳凰獨特的一景。站在跳崖上留個影,背后是錯落的吊腳樓,腳下是潺潺的沱江水,鳳凰的美麗就在這幅照片上了。
到了鳳凰首先要去沈從文先生的墓地祭拜,這位既有舊時代風骨又遭遇到新時代沖擊的文人為我們留下了如水般清澈、純美的文字。先生的墓地就在沱江邊上,依山傍水,永遠看著自己一生都深深眷戀著的故鄉。先生的墓地旁邊有一家書社,里邊銷售沈從文的所有作品。我們雖然已經有了幾本先生的作品,這次又買了《長河》和《沈從文自傳》,只為了那濕濕的思念。先生的墓地與故居相距有一段距離,第二天我們參觀了故居。先生早年的生活遺跡似乎還歷歷在目,晚年的遺物也都從北京運回到了鳳凰故居,那張破損陳舊的書桌寫就了流傳千古的《邊城》,一張藤椅似乎還在訴說著先生的風骨柔情。鳳凰在先生的筆下走出了大山,走進了繁華世界。更多的人是通過讀先生的作品知道了湘西,知道了鳳凰的美麗。在一定意義上沈從文就是鳳凰的形象大使,沒有沈從文就不會有今天魂牽夢繞的鳳凰城。所以在鳳凰,沈從文是家喻戶曉的名人,是鳳凰人的驕傲。說起沈從文,鳳凰人都充滿了崇敬之情,就連擺渡的船工每年清明都要到先生的墓地祭掃。一個人一座城,一片片文字一段段溫情。我們不遠千里來到鳳凰,也是為了心中那個不滅的夢想。
鳳凰一家家米酒店酒旗飄飄,一排排大酒缸叫人垂涎欲滴。我父親是好酒之人,到了鳳凰少不了喝上幾杯,在這里買酒要論桶,最少三斤一桶。我父親喝了三桶,當然是三天,一次喝上兩碗,挺美。鳳凰的餐飲非常發達,開發多年的旅游,吃喝已經很有檔次。虹橋邊上一條大街全是餐館,旺季賓客盈門,淡季滿街攬客、門庭冷落。吃食倒也不貴,花上幾十塊錢就可以吃得飽飽的了,還可以喝上兩口,不錯。鳳凰是苗族聚居區,苗族的銀飾和蠟染是這里最主要的工藝品,老銀號鋪子很多,銀器和飾品種類繁多,令人眼花繚亂。搞不清楚哪個更好,如何辨別真假銀器,想買也搞不清行情。后來與一家銀器鋪子的小姑娘攀談,才逐漸了解了真假銀器的辨別,說起來也很容易,只要在硬紙板上劃一下就可以了,真銀子是會留下如鉛筆一樣的畫痕的,假的就不會有了。苗家婦女佩戴銀飾已經成為了苗族婦女的一個標志,但是其中的苦衷想必都能知道。原來歷史上苗漢矛盾一直非常厲害,苗人總是在遷徙和逃命,男子戰斗在前線,犧牲是常有的,所以女子就將全部家當打造成銀飾佩戴在身上,逃到哪里都是家。今天看似無限風光的苗家女子滿身的銀飾,其實是一段段心酸的過去。鳳凰的蠟染是相當著名的,染坊很多,工藝不是很復雜,但是其中的道道不少。有蠟染和扎染之分,尤其是扎染就是藝術創作,一幅幅生動的圖畫躍然藍色的粗布之上。在鳳凰城里有名的蠟染作坊有好多家,都是自成特色,有些還是DIY,很受游客的歡迎。我非常喜歡蠟染,此次鳳凰之行總算是圓了我一個夢。先是到處轉著看,最后突擊購買,一共買了八塊蠟染,這下過春節,我家的客廳幾乎就是蠟染展廳了。鳳凰的蠟染藝人正在聯合起來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肯定能夠成功。
鳳凰是湘西的一個軍事重鎮,苗人非常崇拜神靈。儺戲就是這種信仰的一種展現形式,我們沒能目睹儺戲,但是儺戲臉譜卻買了兩個。臉譜看著面目猙獰,非常嚇人,卻可以辟邪驅鬼。我倒是不信這些,但是作為工藝品,儺戲臉譜也很有收藏價值。在芷江風雨橋上,我買到了一個儺戲老臉譜,可以算是文物了,在鳳凰我從貴州人開的鋪子里買了一個剛剛繪就的儺戲新臉譜。兩個儺戲臉譜也算是此次湘西之行的收獲。如今,苗人對巫婆神漢的崇拜已經不如過去蠻荒時代了,畢竟文化的傳播在消解著迷信的力量。到了苗鄉,山歌是一道最為亮麗的風景。在苗家,唱山歌就如同吃飯一樣,一天一頓也少不了。從頑皮的孩童到年邁的婆婆都是歌不離口。我們到山江苗寨,走一路唱一路,自己也能唱了。苗家人迎客就是對山歌、喝米酒。對不了歌,喝不了酒,苗家就不好進了。當然,我這兩手都還可以過關,尤其是喝米酒,不在話下。一路走來,歌聲不斷,米酒飄香,好不自在。
走進鳳凰,沿著《邊城》的足跡,重溫沈從文先生的童年。走進鳳凰,展開黃永玉先生的畫卷,徜徉在青山綠水間。走進鳳凰,延續著那個神奇的夢境。走出鳳凰,帶不走青山的倒影、綠水的縹緲,只有深藏在心里的一份寄托。走出鳳凰,走進涅槃后的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