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娟



計劃2023年電池產能突破260GWh,2024年銷售額達到2 700億美元,2025年年底實現鋰硫電池商業化,2025-2027年間實現全固態電池商業化。
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的高速增長,動力電池的裝機量也迎來飛漲。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為296.8GWh,同比增漲102.32%。前十動力電池企業裝機量為270.8GWh,市占率高達91.24%,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記者注意到,在2021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TOP10榜單中,僅寧德時代與LG新能源兩家就占據了半壁江山,市場份額為52.86%。其中,排名第二的LG新能源市場份額為20.28%,直逼第一名的寧德時代。在日前的一次采訪中,LG新能源亞洲營銷總經理樸鎮庸對《汽車觀察》記者講述了LG新能源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趨勢的洞察以及其戰略方向和技術路線。
擴產中國市場
樸鎮庸強調,LG新能源以全球化布局、多元化產品組合以及創新技術不斷強化競爭力。
LG新能源從1995年起開始開發鋰離子電池業務,可以稱之為行業老兵。其前身為LG化學的電池事業部,產品涵蓋動力電池、儲能和消費類電池。迄今為止,其已獲得全球汽車制造商價值180萬億韓元的電動汽車電池訂單。在市場布局上,LG新能源目前在中國、韓國、美國和歐洲擁有全球化的生產運營體系和技術創新中心。在這四大業務版圖中,LG新能源對中國市場尤為看好,并通過追加投資進一步鞏固其地位。
談及LG新能源與中國的緣分,樸鎮庸稱可以追溯到2003年。那年,LG新能源在南京市經濟開發區設立首個工廠,那以后其在中國的布局一發不可收。2014年,其在同一開發區設立了第二工廠;隨后于2018年在南京市江寧區設立了第三工廠,該工廠采用最新的智能制造技術,已經成為LG新能源全球生產基地的標桿工廠。目前,LG新能源在南京累計投資規模約53億美元,擁有1.2萬名員工。
LG新能源之所以在中國大規模投資擴產,源于其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在過去10年,中國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領導者,一直堅定地推動汽車產業的電動化,新車銷售量和保有量都占據了全球市場的半壁江山,成功帶動了全球汽車行業向新能源方向轉型。最近全球電動汽車市場增長的一個很明顯的特點是,正在由過去的‘政策驅動’向‘用戶拉動’轉變,我們可以看到,全球主要整車企業都在加速電動化轉型,以滿足市場快速增長的需求。未來,中國和歐洲將引領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發展。”樸鎮庸解釋。
據樸鎮庸介紹,LG新能源的合作伙伴目前集中在主流整車品牌,全球排名前20的汽車品牌中,有13家是其合作伙伴。在中國市場,LG新能源為國內多個整車企業的新能源車型提供產品服務。
對于中國市場的未來布局,樸鎮庸稱,LG新能源將繼續探索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的模式,加速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為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多元化產品組合拳
技術路線上,LG新能源是全球最早量產三元正極材料的公司。2007年,LG新能源在全球首次量產NCM523小型電池;2014年,其在全球首次量產NCM811電池;2016年,其在全球首次量產NCM622電池;2019年,其在全球首次量產硅負極快速充電電池,實現了僅用20分鐘充電80%的技術。隨后,源于市場對高續航里程、高安全新能源車型需求的洞察,其于2021年在行業中率先量產了升鎳降鈷的四元鋰電池(NCMA)。
值得一提的是,四元鋰電池被業界認為能更好地解決動力電池在續航里程、成本、快速充電以及安全方面的平衡問題,有望彌補三元電池在成本和安全方面的不足。
LG新能源研發的四元鋰電池正極材料為鎳鈷錳鋁,其中鎳的比例高達90%,可以提高電池能量密度,增加電池容量;鈷的比例則降至5%,可降低電池成本;鋁的加入可以抑制鈷元素的不穩定雜質生成,提升電池循環壽命。其負極材料是石墨和硅碳層(SiOx),可以提高充電效率,同時增加電池循環壽命。
此外,由于四元正極材料配合高效的氧化硅負極材料,使其電池系統能量密度可達到300Wh/kg以上,搭載這種電池的電動車充電一次可續航650km(WLTP工況)。同時,先進的熱管理技術也提升了電池充電速度,充電5分鐘可行駛280km,可以緩解目前新能源車用戶普遍存在的里程焦慮。
安全性方面,LG新能源依靠對過去幾十年化學材料研發的理解,掌握了高安全隔膜等核心關鍵材料技術,并開發了應用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技術的智能BMS,通過OTA實現大數據和安全診斷算法結果的傳送,實時優化電池的安全精準監控與預警。同時應用最新安全技術的模組與CTP高集成設計,可以實現不起火和自熄滅,大幅提升高能量密度動力電池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樸鎮庸透露,新一代的四元鋰電池將在南京基地實現國產化,為國內客戶提供更加本地化的產品和技術服務。
此外,LG新能源也在著手開發磷酸鐵鋰(LFP)電池,新產品將主要出售給中國企業。據悉,LG新能源計劃最早在2022年建立一條LFP電池試生產線,其LFP電池將采用軟包形式,而不是中國電池制造商通常所使用的方形或圓柱形形式。
對于未來的技術路線,樸鎮庸稱,LG新能源將投入12.4萬億韓元開發全新一代電池技術。“后鋰時代,LG新能源正在著手開發新一代電池,包括擁有更優秀安全性能的聚合物和硫化物的全固態電池,爭取2026年實現量產,將有望應用于電動汽車和飛機領域。更高能量密度、更輕量化設計的鋰硫電池,則將適用于遙控飛機和無人機等空中場景,以實現電池應用場景的多樣化。”
對于未來的目標規劃,LG新能源計劃到2023年,實現260GWh的產能突破;到2024年,實現2 700億美元的銷售額,并成為電動汽車動力電池領域的第一企業;在2025年年底前,實現鋰硫電池商業化;在2025-2027年間,實現全固態電池商業化。
構建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
除動力電池外,LG新能源也在積極拓展儲能電池市場。2021年6月17日,該公司宣布完成對美國能源公司Vistra在加利福尼亞州蒙特雷縣東北部莫斯蘭丁地區1.2GWh容量的電網儲能系統的電池供貨,該儲能系統的單體占地面積全球最大,可儲存供22.5萬戶家庭使用的電力。
此外,記者注意到,LG新能源也在與合作伙伴就新型項目展開合作。如為應對資源短缺及能源消耗等問題,LG新能源正著手通過構建涵蓋電池原材料、生產、消費、廢棄等全供應鏈的資源閉環體系,并開展各種研究與合作,針對使用后的廢舊電池和電池生產過程產生的廢品,進行回收利用。LG新能源還探索各種高效的梯次利用和循環利用技術,以通過壽命更長的電池和智能電池生命管理技術來實現電池的梯次利用,并可以采用高能效的無烘干工藝將電池廢料中的活性材料直接修復,實現更佳的平均能源成本。
正如樸鎮庸所言,作為綠色能源技術的企業,LG新能源并不把自己限定于一家電池制造廠商,而是希望擔當起市場引領者的責任。“面對產業變革帶來的市場競爭加劇,我們希望通過技術的‘競’帶來更多創新突破,為行業帶來更好的解決方案。在責任上‘爭’,推助行業健康發展的同時,為助力碳中和、碳達峰承擔更多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