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以來,語碼轉換現象受到了各個領域學者們的關注,他們對這一語言現象進行了廣泛和深入的研究。本文運用于國棟的順應性模式,從語用學角度,分析體育評論中漢英語碼轉換這一普遍而又特殊的語言現象,來探討體育評論中語碼轉換的順應性問題。
[關鍵詞]體育評論;語碼轉換;順應論
[中圖分類號]H0-0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3 — 0075 — 02
一、引言
語碼轉換是指在一次對話或者交流中,雙語或者多語的會話者使用兩者或更多種語言的變體,它可以以單詞、短語、分句或者整個句子的形式來表達。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很多學者開始關注了這一現象,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研究,包括社會語言學、會話分析、心理學等等。通過大量的研究,他們給出了不同的定義,應用不同的方法,形成了很多不同的研究模式,最終得到了不同的發現及結果。然而,上面所提及到的任何一種方法,都只是觸及了問題的表面,或者只是對這一現象有部分的描述。因此,找到一種更有說服力的方法迫在眉睫,這種方法可以用來解釋所有覆蓋語言、社會、文化等因素的問題。
在所有分析語碼轉換的視角中,語用學的研究視角最具說服力,因為它是建立在動態語境基礎之上,同時包含語碼轉換里的語言、社會、文化及認知等因素,而且還能把語言現象和及其相應的譯語相結合。從語用學的視角開始研究語碼轉換之后,很多人都從不同的角度來驗證于國棟的順應模式理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隨著體育賽事受到越來越多人的熱捧,更多的人開始關注體育評論,因此出現在其中的語碼轉換現象不容忽視。
本文是以于國棟的語碼轉換的順應性模式為理論基礎,從語用學的角度分析體育評論中的漢英語碼轉換現象。
二、體育評論中的語碼轉換動機
于國棟認為,當交際進行交流時,他通常會實現一個或者更多的交際目的,或者為了信息的交換或者是為了交際的交流。為了完成特殊的交際目的,交際者需要在不同的層面上做出選擇,包括語言的選擇和交際策略。所有這些選擇都是基于言語交流的動態屬性和順應原則,以協商的方式形成的。語碼轉換的使用主要是為了順應語言現實、社會規約和心理動機。
(一)順應語言現實
語言現實的順應是一種被動的順應,因為交際者當面對具體的語言現實時不得不進行的順應,語言現實是指一種特定語言的真實存在和自然屬性。每一種語言都擁有一些特殊的語言成分、結構、特征,交際者為了達到他們各自的交際目的,考慮這些語言特征和語言屬性從一種語言或語言變體轉換到另一種時,語碼轉換作為實現順應語言現實就產生了。
在體育評論中,每個體育項目都經常出現一些專業術語,因為很多比賽都是從國外發展而來的,其中賽事的一些專業術語也隨之傳了過來,解說員或者評論員為了能體現比賽的貼近性、直觀性和專業性,更愿意用體育項目中的術語來評論比賽。
(1)快船的后場球員得到了不少投射和突破的機會,很快便以8-1取得不錯的開局,其中格里芬在inside-out配合中送出一次助攻。
(2)奧利弗通過高質量的防守,使得丁俊暉解球失誤,形成free ball。
Inside-Out是籃球基本戰術之一,可以翻譯被稱為內—外戰術,或者里—外戰術。Free ball在斯諾克臺球比賽中經常被解說員所用,意思為“自由球”,因犯規所導致的主球被做成障礙球,沒犯規方隊員可指定任何一個球作為自由球來打。如果你對其術語不了解,就會引起誤解和迷惑。因此,解說員為了精確傳遞這些專業術語所蘊含的真正意義,而利用語碼借用手段來順應體育新聞中獨特的風格。
(二)順應社會規約
社會規約可以理解為被某特定社會中大多數人所廣泛接受的累積思想和行為的遵守規則。很顯然,我們日常的交流和行為是受到一些無形的規則所支配的,違背這些規則將會導致交際者形象的損害或者是交際的失敗。因此,交際者一旦進行交流時,將會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保持相關的社會規約,這樣才會滿足交際的期望和成功。
(3)當時T9坐在地上來了一句“Fuck Off”,如今卻“笑”對裁判,只能說無奈到了極點。
上面的例子表現的是當事人用咒罵的話語來表達自己的生氣,但不是用漢語。中國的讀者對漢語的咒罵話語是較為敏感的,因此,用一種直率的表達方式會顯得很粗魯且沒有教養。語碼轉換成英語的咒罵話語能大大地減弱負面影響,甚至能表達出對當事人不好運氣的一種同情。這樣既達到了表達氣憤的目的,也遵守了社會規約。
(4)先來看看熱火寶貝們的表演吧。
——哇哦,so hot!!!(2011年6月13日,邁阿密熱火對陣達拉斯小牛隊。)
(5)G-cup的女人別說東方人之中非常之少有,就是在西方也不多見,所以喬丹就這么紅了。
在中國,像屁股和乳房這些身體部位是比較難堪的話題,尤其是在異性的交流中,它被認為能破壞人們好的形象。“hot”是指身材很火辣和性感的,在國外作為對一個女孩子的贊揚之詞是有實際意義的,而在中國卻不是很合適。“cup”是指文胸的罩杯,它是指女性身體胸部的大小。字母“G”指的是罩杯大小測量單位,“G-cup”指的是巨大號的女性乳房。然而,用漢語來描述女性的身體部位可能會有潛在的不便。因此,筆者或者編者把令人尷尬和具有爭議的詞轉換成了英語,為了表達同樣的意思但避免了一些爭議。從以上例子我們可以看出,語碼借用手段巧妙避免了不雅觀、直白的詞語,從而遵循了文化習俗等方面的社會規約。
(三)順應心理動機
除了對語言現實和社會規約之外的語碼轉換順應都屬于心理動機的順應,我們把這種語言轉換定義為以交際為目的而自然形成的主動順應,這種順應是由于交際者內部原因而不是語言內部原因而產生的。不同語言或者語言變體之間的語碼轉換能夠反應出人們的心理狀態,因為人們會因為不同的原因而使用語碼轉換。體育評論中的語碼轉換,擁有口語或者書面語碼轉換的特性,能真正地從功能上滿足人們特定的心理動機。
(6)絕殺?No!湖人是自殺,短路130秒,白送6分!這球氣死人。
上面的例子中,我們能感到這些評論員或者一些網友們用英語語碼取代了漢語語碼,來表達各自內心中的強烈情感。在這里,我們必須得承認上面的例子中,漢語也是可以被用來表示強烈情感的。然后,這里面的英語能使語氣加強,同樣能體現出強調的語氣。因此我們總結到,在體育評論中使用語碼轉換既可以減輕語氣,也可以加強表達說話者強烈情感的語氣。
(7)韋德替身4顆三分轟出總決賽style 留他就為一刀流。
(8) Mountain Top!10年1勝 27+12+7沒什么能阻擋詹皇經常聽音樂的人,一定知道今年在全球最火、持續占據排行榜第一名的歌曲是騎馬舞《江南style》,流行在我們城市的大街小巷,就連老人都能扭上一段。因此,“style”這個詞成為了現在流行詞匯,但是我們現在用這個詞的時候仍然保留了它的真正意思。“style”的意思是風格、樣式、款式、風度、文體、稱號等意思,在這里具體應該是水平之類的意思,可以說與原意沒有什么區別。同樣,今年國內最火的節目“中國好聲音”,我們聽到了張偉的《high歌》,知道了他的高音讓人難以置信,第一句就是Mountain Top。在這里,評論員原意想表達的意思是美國丹佛掘金是高原地區,在所有的NBA球隊中屬于最高的賽區。因此,上面的例子中評論員愿意用流行歌曲中的英文歌詞來表達自己同樣的意思,顯示出評論員們的時尚感,還同樣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9)儼然一副“咱們到歐聯杯再一決生死”之勢。如此,不如用一句戲謔之言來調侃下更為妙:What City can do, United do together.
這里面所提到“City”和“United”是指的兩個球隊,曼城和曼聯。曼城和曼聯都是曼徹斯特城市的球隊,往往處在一個城市的球隊都是死敵,尤其當同城德比戰的時候往往都比較火爆。而作為雙方的球迷,自己的球隊輸掉比賽后,他們同樣希望同城的死敵也能得到這樣的待遇。這里評論者想表達出曼城球迷的心情,雖然自己的球隊被淘汰出了歐洲冠軍杯,但同城的對手曼聯也同樣被淘汰出來了,本來失望的心情現在變得更開心了。評論員為了順應球迷的心理動機,用創造幽默的方式來達到愉悅觀眾的目的。
三、結論
我們已經討論了漢英語碼轉換順應的三種類型,但是我們不能說這三種類型和它們下面的分支類型是絕對清楚的,因為在一些情況中相互覆蓋重復是存在的,對所收集資料進行分類也有一定的困難。除此之外,我們不得不說目前關于體育評論中語碼轉換順應的研究還遠遠不夠。事實上,上面所有的類型和分支類型都不是在相同意識程度下實現的,不同的漢英語碼轉換類型是在不同意識程度下形成的。通常來說,漢英語碼轉換在語言現實中順應的意識程度相對來說較低,而作為社會規約和心理動機中順應的意識程度相對較高,而同一類型的語碼轉換,無論是哪一種,都不一定擁有相同的意識程度,因此,我們對此研究要有一種更動態的態度。
〔參 考 文 獻〕
〔1〕Gumperz.J.J.Directions in Sociolinguistics 〔M〕.
Oxford:Basil Blackwell, 1972.
〔2〕Muysken.P. A Typology of Code-mixing 〔M〕.
Cambridge:Cambridge Press, 2000.
〔3〕Myers-Scotton, C.& Bolonyai, A. Calculating
speakers:code-switching in a rational choice model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4〕Saussure.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5〕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6〕陳立平.語碼轉換的社會心理動機考察〔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04).
〔7〕何自然,于國棟.語碼轉換研究述評〔J〕.現代外語教學,2001,(01).
〔8〕李經緯,陳立平.多維視覺中的語碼轉換研究〔J〕.外國教學與研究,2004,(04).
〔9〕于國棟,英漢語碼轉換的語用學研究〔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
〔10〕于國棟,語碼轉換研究的順應性模式〔J〕.當代語言學,2004,(03).
〔責任編輯:陳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