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鄉鎮文化站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前沿陣地,農村兩個文明宣傳教育的重要載體和基礎平臺,有其特定的地位,是推動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橋梁與樞紐,是唱好新農村文化這臺戲的主角,對文化市場繁榮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提高農民整體文化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新型農民。有效的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是我們各級黨委、政府及群眾文化工作者的責任與義務
[關鍵詞]新農村文化;地位和作用;精神文化需求;陣地堡壘作用;重視與加強
[中圖分類號]G1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3 — 0102 — 02
鄉(鎮)文化站要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功能,首先必須從思想上提高認識,其次要從分發揮其職能作用,運用各種文化手段去教化農民,激發農民參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熱情,實現群眾文化的最終目標;提高農民整體文化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新型農民。
目前,一些落后封閉的農村地區存在著小農意識濃厚、法制觀念淡薄、封建迷信盛行、陳規曬習難改等與先進文化建相違背的現象。加強農村先進文化建設,要明確指導思想,建設好基層組織,增加文化建設投入,加強青少年教育,并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和難點都在農村,農村的重點和難點是農業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增加,如果農村和農民不能進入小康,我國就難以實現全面小康。農業的發展、農民的增收、農村小康的實現都需要以農民素質的提高為前提,低素質的農民、文盲充斥的農村,不可能走上真正的現代化之路。而要培養一代又一代高素質的農民,必須大力加強農村先進文化建設,讓先進文化占領農村這一廣闊陣地。
一、 鄉鎮文化站在新農村建設中其特定的地位和作用
鄉鎮文化站,在新農村建設中如何發揮文化的作用和地位?鄉鎮文化站在有效探索文化服務于農民的新思路、新辦法和推動基層文化發展的新路子中,為滿足精神文化需求,為創建農村精神文明和諧音符,為百姓創造文化凈土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是推動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橋梁與樞紐,是唱好新農村文化這臺戲得主角,它對于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有其特定的意義和作用。
鄉鎮文化站是農村兩個文明宣傳教育的重要陣地和基礎平臺,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面前,鄉鎮文化站尤其要承擔起以人為本、宣傳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宣傳黨的路線與方針政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先進的思想文化是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重要基礎。農村要穩定,離不開思想政治的輔佐;農村經濟要發展,離不開先進科學文化的指引;農民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科學理論和文化知識的開導。加強鄉鎮文化站的建設和搭建最有效的學習平臺是廣大群眾移風易俗的重要依托;是把兩個文明建設有機結合落實到基層的重要載體;是農民群眾在黨的指導下為自己創造美好生活的有效途徑,對促進改革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鄉鎮文化站善于發揮文化的優勢,將文化的先進性和廣泛性相結合,寓教于樂、情理交融,傳播先進文化,培養民族精神,塑造民族風格。鄉鎮文化站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的文藝手段,宣傳社會主義榮辱觀,把培養社會主義的“四有”新人作為根本目標,大力發展積極向上,健康科學,具有時代精神,不斷提高人民群眾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不斷豐富廣大農村群眾的精神世界,不斷增強廣大群眾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征程上,保持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
鄉鎮文化站在營造農村文化氛圍中起到示范導向作用。鄉鎮文化站組織文化宣傳隊伍送戲下村,在新農村撒播文化種子,發展文藝人才,及時培養人才;輔助民間藝人創作新農村文化題材的小戲、小品 、快板、相聲等形式多樣的文藝節目,讓農民自編、自導的文藝節目參加文藝匯演,寓教于樂,寓教于文,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鄉鎮文化站還可以以村落文化、社區文化、節慶文化、校園文化為重點,帶動群眾開展各項文體活動。
二、滿足農民精神文化需求
農村經濟發展到相當程度后,農民必然會產生對文化的需求。鄉鎮文化站扎根于基層它以奉獻給農民真切的文化實惠為宗旨,以滿足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為職能,以先進文化滋養農村這塊沃土為目的。他們根據各自所轄村落區域的地理環境、人文特點、經濟條件等,運用形勢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不斷提高和滿足農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創新機制,讓農民的業余文化生活需求得到滿足和提升。群眾文化發展與農村社會發展相輔相成,農民生活富裕,知識更新對群眾文化活動、形勢等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近年來,隨著文化激勵機制的形成,文化站變過去的被動送文化下村屯為現今的主動送文化與各種文化同步結合下村社。利用農閑時節,文化站工作人員下村屯為群眾放映廣場電影,豐富了農村群眾業余文化生活;每逢節假日組織精彩紛呈的廣場文藝演出,為群眾送去節日的文化大餐。還積極舉辦培訓班進行輔導或派輔導干部下村屯指導文藝骨干編排舞蹈節目等,同時根據新型知識農民需求,組織建立農村文藝演出隊伍等,大力培養農村文藝骨干,許多村屯都成立了業余文藝隊服務于農民群眾。農閑時節幾乎“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演出、季季有高潮”。這些團隊不但成了文藝演出隊、輔導隊,而且還成為黨的政策宣傳隊,深受群眾贊賞。
充分體現了公益性主導地位。鄉鎮文化站是傳播先進文化的前沿陣地。文化站的發展歷史,就是對人民群眾做好宣傳、組織、示范、引導作用的歷史,為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在當今這種經濟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的時代,鄉鎮文化站更是我們黨傳播先進文化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前沿陣地。鄉鎮文化站著力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弘揚時代主旋律。文化站通過開展種種文化活動,調動了農村群眾文化、學科學、學技術的體積性,讓農民在娛樂中得到啟發,受到了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和民主法制觀念等各方面的教育,從而提高了思想道德素質,抵制了腐朽沒落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蝕,形成講科學、講文化、講道德的好風尚,弘揚了時代主旋律。
三、提升人員素質,發揮鄉鎮文化站陣地堡壘作用
鄉鎮文化站是農民兩個文明宣傳教育的重要陣地和基層平臺,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面前,鄉鎮文化站,尤其要求承擔起以人為本,宣傳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宣傳黨的路線與方針政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先進的思想文化是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重要基礎。農村要穩定,離不開思想政治的輔佐;農村經濟要發展,離不開先進科學文化的指導;農民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科學理論和文化知識的開導。加強鄉鎮文化站的建設和搭建最有效的學習平臺是廣大群眾移風易俗的重要依托;是把兩個文明建設者有機結合落實到基層的重要載體;是農民群眾在黨的指導下為自己創造美好生活的有效途徑,對促進改革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按照“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要求,加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其最深厚的根源在廣大人民群眾當中,來源于人民群眾,服務于人民大眾是社會主義文化的本質要求,也是鄉鎮文化站生存發展的重要法寶
鄉鎮文化站能否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作用,發揮怎樣的作用,與文化站工作人員的素質密切相關。優化工作人員隊伍建設,提高工作人員的管理水平是做好鄉鎮文化站工作的重要保證,也是保持鄉鎮文化站具有生機和活力的重要保證。
因此,首先,給鄉鎮文化站配備具有較高思想政治素質和文化素質的專職人員,為鄉鎮文化站的管理提供人才保證,使鄉鎮文化站更有效的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其作用。其次,是對鄉鎮文化站的管理人員定期進行培訓,不斷提高基層文化工作者的思想水平和業務素質。再次,是努力改善鄉鎮文化站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和生活待遇,是他們從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堅守陣地,保證鄉鎮文化站工作的正常運轉。為了適應新形勢,上級主管部門應有計劃的抽調適應這方面工作的人才到基層文化站工作,以適應新形勢下基層文化站工作的需求。使鄉鎮文化站扎根基層,服務基層,把鄉鎮文化站建成一個黨面向群眾的窗口,一個黨與農民群眾交流學習的平臺。做到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開展對鄉鎮廣大群眾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對在職干部文化知識及理論的學習,使鄉鎮文化站的積極作用得以從分發揮。
四、要加強文化隊伍建設
1、要建立文化隊伍。鄉鎮文化站人員為活躍農村群眾文化生活,推動農村精神文化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政府要顧全大局,增加文化事業經費的投入,穩定文化隊伍,為鄉鎮文化站工作人員創造一個必要的工作環境。并且要有計劃地培養一批有真才實學的文化站專干隊伍,為群眾文化事業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2、因地制宜抓好新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加強設施建設,是開展文化活動的基本條件,也是新農村文化工作的關鍵。在當今有些鄉鎮存在著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視精神文明建設現象,作為文化站的工作人員要有對文化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要努力爭取領導對文化的重視,加強文化設施建設。開展內容豐富、形勢多樣的文化娛樂活動是農村文化建設的“催化劑”。
一是要大力宣傳黨在新農村建設的方針政策,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把黨的新農村政策和中心任務及時送進農村的千家萬戶。二是要弘揚主旋律,堅決掃黃、賭、毒、封建迷信等社會丑惡現象,結合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把新農村建設的好人好事典型搬上舞臺,讓農民自演自說,在娛樂中得到啟發教育和鼓舞。三是抓好家庭文化建設。家庭文化是村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大力開展家庭文化活動,形成農村講科學、講文明、講道德的新風尚。四是抓好民間文化挖掘。民間文化是村落的源頭,這些文化遺產不僅富有生活氣息,而且對村民具有號召力和誘惑力,給人以深深的感染力。五是以小城鎮建設為契機,全面推進文化設施建設。政府應投入一定的財力,有計劃有重點地建好一批公益性的文化設施,完善和更新鄉鎮文化站的設施。
3、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隨著社會的發展,群眾文化的需求不斷提高。為了適應工作需要,文化站工作人員要加強多方面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一是努力把握時代脈搏,積極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時了解當前農村的形勢與任務。二是積極參加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組織舉辦的各類業務培訓,吸收新“營養”三是加強自學,根據工作需要,邊學邊干,并與實際工作相結合。
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鄉鎮文化站對文化市場的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以鄉鎮文化站為龍頭,以農村文化活動中心為陣地,以農村文化社團為骨干,以農村文化示范戶為延伸,以惠民文化服務窗口為平臺,是鄉鎮文化工作者一貫駐守的全面務實發展策略。從分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從分表現出農民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主導地位,使農民由農村文化建設被動接受者變成了主動參與者和建設者,在農民本土文化主題建設者農民的主動參與下,得以不斷的發展與壯大。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隨著中華文化繁榮興盛,”要從分發揮鄉鎮文化站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作用,調動文化站專業干部的積極性,發揮橋梁與樞紐作用,緊密圍繞黨中心,聯系實際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各級黨委、政府要重視鄉鎮文化站的建設,推動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讓人民群眾共享文化發展的成果。
〔責任編輯:郭梅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