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飛行試驗的行業獨特性與現狀,分析了飛行試驗檔案管理與文件控制的特點,總結歸納出現階段飛行試驗檔案管理、技術文件分發與型號技術資料控制的幾種主要做法,并經過幾年的實際運用得到驗證,為改進檔案管理探索出幾種有效途徑,期望得到進一步完善。
關鍵詞:飛行試驗;檔案管理;技術文件分發;型號技術資料控制;項目管理
1 概述
飛行試驗是在實際飛行條件下進行的各種試驗以及以飛行器為試驗平臺所實施的航空航天和其他領域的新概念、新理論和新技術的探索、研究和演示驗證[1]。它是航空航天科技發展的重要途徑,是航空航天領域各個學科研究和產品試驗驗證的重要手段,也是航空航天產品研制必需的關鍵環節,同時還是為用戶摸索和積累飛行使用經驗的有效途徑。飛行試驗分為包括理論探索和新技術驗證的研究性飛行試驗和包括型號研制、定型/鑒定和使用的型號飛行試驗。飛行試驗是一項科學性和實踐性強、風險性極大、投資巨大的系統工程[2]。飛行試驗研究是航空科學技術的重要支柱。
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試飛院)是我國唯一經國家授權的軍/民用飛機、航空發動機、機載設備等航空產品國家級鑒定試飛機構和國家進出口產品商檢局授權的飛機適航認可的實驗室,是我國綜合性航空產品鑒定/定型與飛行試驗技術研究基地[3]。五十多年來試飛院共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460多項,國家級科技成果獎60多項。“十一五”期間,試飛院累計承擔了約60個型號的科研試飛任務,先后完成20多個型號的設計定型或鑒定試飛任務,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50多項。
隨著新型軍、民用型號產品研制試飛的批量開展,技術文件分發控制、型號技術資料發放控制、項目總結歸檔等任務越來越重,新的任務態勢對檔案管理,特別是重大項目檔案管理提出新的要求,提升重大項目檔案管理水平已成為試飛院檔案部門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 飛行試驗的特點
飛行試驗的顯著特點是高風險、高投入、高成本[2]。
2.1 高風險。高風險是指飛行試驗過程中必然存在的技術風險與工程組織實施復雜性。飛行試驗的技術探索性決定了它的風險性,在國內外試飛史上,造成機毀或(和)人亡的事故屢見不鮮。無論是新機的定型試飛還是鑒定試飛,都要進行各種飛行邊界的考核,如:大迎角、高過載、結冰、發動機空中起動、高原等,還有各種故障模態考核試飛,如:失速、尾旋、顫振、發動機空中停車等。
2.2 高投入。高投入是指飛行試驗基礎條件體系建設投入高。飛行試驗離不開機場、機場保障設施,離不開試驗機,離不開試飛員。機場本身建設、起飛/降落指揮引導系統、飛行導航系統、遙測/遙控/中繼測控系統以及綜合/專用試驗機等都需要投入巨資。試飛員培訓需要專用培訓機型,并必須達到規定的飛行小時數,有些特殊的飛行駕駛技術還需要去國外進行培訓或者請外國專家進行培訓與代飛,而試飛員的成熟工作年限僅十幾年時間,這也是目前試飛員短缺的原因。
2.3 高成本。高成本是指飛行試驗中各種直接物資消耗高。飛行試驗中的直接消耗包括試驗機本身壽命消耗;飛機和發動機必需的備件、易損件;航空燃料消耗;飛機和機載測試與數據處理設備的意外損失;保障人員成本等。飛機和發動機的備件、易損件均為單件產品。極少達到小批量產品,且同系列各型飛機往往不通用,導致成本增加。目前,飛行試驗中所用的機載測試傳感器、采集器與數據記錄設備系統幾乎全為國外進口,成本巨大。有的基礎設施建設只能用于特定型號或項目,其他型號或項目無法使用,且運行維護成本昂貴。飛行保障規模龐大,哪怕只有一架飛機飛行,至少必須有機務維護、加油/充電/充氧等保障;機場場務;導航、通訊與指揮引導系統運行;飛行指揮與組織管理;后勤保障,等等,一個典型的飛行場次直接參與進場人員達700~800人。
目前,型號科研試飛除上述特點外,還突出表現為急、難、險、重、散等典型特征。
急:國防建設急需、部隊等待裝備。型號工程往往設置有后限,試飛周期的長短有時決定著它的命運,據統計,目前民用飛機試飛周期約占整個研制周期的一半;而軍用飛機約占55%[1]。試飛周期長,意味著新機不能及時投產和服役,對于民機就會失去競爭機會,失去市場;對于軍機就會失去先進性,喪失戰術和戰略上的價值。而設計、試制周期由于技術、工藝等原因常常會延長,造成試飛周期比計劃縮短;民機市場占領急需,生產廠家亟待出廠。
難:主要指技術復雜,組織復雜,資源組織協調復雜。重大項目多為跨代機型,試飛準備、試飛實施相對二代機型復雜得多,課題項目實施技術難度大、測試技術難度大,駕駛技術要求高、飛行保障復雜。
險:試飛風險高,重大型號項目試飛不像二代機以前那樣,風險科目可以遺留,有許多的風險科目必須完成,否則不能定型或通過型號審定。
重:型號任務十分繁重,在所承擔的幾十個在飛型號中,85%以上為重大項目,有若干項目是所謂的“通天工程”,責任重大。
散:型號試飛地點分散,近幾年型號試飛分布在全國東北、華北、西北、中南、西南、華南等十多個地方,不僅造成各種資源的分散,而且對試飛技術文件的分發控制提出嚴峻挑戰。
3 檔案/文件管理的特點
試飛技術文件包括型號試飛的工程設計文件、型號課題的實驗設計文件以及項目實施中的過程技術文件,是開展型號工程項目和型號課題的基礎性文件。型號試飛的工程設計文件主要包括:試飛總方案、試飛大綱、測試任務書等;型號課題的實驗設計文件主要包括:課題試飛方案、測試方案、改裝設計方案、數據處理任務書等;型號項目/課題實施中的過程文件主要包括:型號項目試飛控制網絡圖、實施計劃、試飛任務單等。總計達40多類。按照科研試飛質量目標分解要求,試飛技術文件分發必須及時、到位,綜合準確率(及時、合格、到位)達到100%。
“十一五”期間我院異常繁重的科研試飛任務反映在試飛技術文件/檔案管理中,主要體現為文件分發涉及面廣、時間緊、任務重與型號技術資料保障難度大、歸檔工作困難重重,體現出如下特點:
3.1 型號項目數量多、分發受控文件量巨大。“十一五”期間,我院承擔的型號試飛項目涉及××大系列××個型號,試飛技術文件的分發種類多、數量大、范圍廣。分發文件種類主要有課題試飛方案、測試方案、改裝方案、數據處理任務書、試飛任務單等40余種。根據實際統計,從2006年以來,檔案部門接收重大型號項目試飛技術文件2萬多份,分發超過17萬份,復制200多萬A4。文件分發范圍幾乎涉及全院各個基層單位、各職能管理部門,涉及兄弟跟飛保障單位,總共達30多個分發點,還有十多個外場試飛點的技術文件分發管理,技術文件的分發控制非常繁瑣。
型號項目任務艱巨還體現在科研項目歸檔上,據統計,2006年至2011年,型號項目歸檔課題/項目達3000多項,歸檔課題數量、涉及型號類別之多是前所未有的。
3.2 技術文件更改多。試飛技術文件(試飛任務單)在分發后準備執行中,經常遇到需要更改、作廢的情況,更改或作廢不是由于文件本身有錯誤,而是由于試飛員個人狀況、氣象條件、試驗機狀態與故障或者測試系統故障等多種原因,造成試飛技術文件無法執行必須更改或作廢。有時,為了適應趕進度、搶天氣,在條件并不完全具備,但能夠滿足必要的安全要求的情況下,而更改技術文件進行試飛。
試飛員是執行飛行試驗的主體,試飛員個人狀態良好與否,是能否執行飛行任務的首要條件,即使其他一切條件準備就緒,飛行員身體稍有不適,也不能飛行,有時也因飛行員個人狀態不佳而更換或取消飛行任務。
氣象條件是實施飛行試驗的基本條件,雨雪天氣、大風、大霧、能見度、風向、風速、云高、結冰氣象以及跑道是否積水、濕滑、結冰等要求是放飛的基本條件,如有不滿足要求,就不能放飛,人們把試飛院職工比喻為“拿工資的農民”,形象地說明飛行試驗對氣象條件的要求。
對重大型號項目而言,試驗機本身以及燃油、供電等各個系統、各種機載成品往往不是很成熟,其狀態與故障情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試驗機的狀態,同時,由于試驗機的改裝以及機載測試系統、機載數據處理系統等,均為所謂的“單件生產”產品,導致試驗機故障率非常高,而不能按照預先計劃進行試飛。
試飛技術文件更改、作廢或者補發,在試飛實踐中司空見慣。這些無形中增加了文件管理人員的工作量。
3.3 文件分發急。“十一五”以來,眾多型號項目同時上馬,使得以往三四個人組成一個課題組變為平均約一個人承擔一個課題,造成課題人員不足,技術文件不能如期編制。另外,在重大項目實施過程中,由于飛行計劃安排的緊湊性,下一起落的試飛任務單往往需要依據上一起落的試飛數據結果編制,造成試飛任務執行等待任務單的現象。
諸多原因使型號項目試飛技術文件的分發數量變得異常緊急,尤其是急件、特急件劇增。按照程序文件規定,需要分發的試飛技術文件一般要求提前3個工作日送達檔案管理部門,急件要求提前1個工作日,特急件要求提前半個工作日,但實際上,絕大多數技術文件送達時間只是提前不足半個工作日,有一些技術文件送達時間不足2個小時,這些給技術文件分發管理造成巨大壓力。
3.4 項目進展調整多。“十一五”以來,各個型號項目計劃在試飛過程中,由于多種原因都或多或少有調整。
首先,由于試驗機及其試飛改裝與測試系統的復雜性,試驗機狀態不能一次到位,往往是邊調整試飛、邊改進試驗機狀態,隨著試驗機狀態的改進,科研試飛計劃會隨之變動,導致計劃的不確定性。在試飛的過程中,有時備件狀態與保障成為試驗/試飛能否進行的控制節點,或者試飛過程中發生重大故障或問題,導致試飛計劃的調整。
其次,由于在飛的重大項目型號多、課題/數量多,任務繁重,試飛周期一再壓縮,我院在科研管理上一直采用“拉動式”科研試飛計劃,即每月、每季度科研試飛計劃都明顯超過年度計劃的分解目標,以超額的計劃推動,促進任務的進行,“拉動式”計劃是導致計劃調整存在的必然。
4 項目檔案/文件管理的主要做法
據統計,試飛院重大項目檔案/文件管理工作占全部科技檔案管理工作的80%多。針對這種重大項目多、型號任務急、檔案/文件多、工作量大的特點,我們牢固樹立為科研試飛保障服務的理念,緊緊圍繞重大項目科研試飛需求,集中檔案管理優勢力量,從重大項目立項(或任務下達)開始到項目實施、項目總結歸檔等全過程,把好重大項目文件管理控制入口關,注重歸檔過程中的文檔驗收與規范,確保歸檔質量。主要做法如下:
4.1 建立綜合項目團隊制。試飛院在重大項目立項后成立型號項目辦,根據項目試飛內容、專業成立若干課題組,檔案部門指定重大項目技術資料、技術文件和課題歸檔人員,共同組成重大項目團隊。同時,在重大項目試飛過程中,每個項目辦都指定專人負責技術文件的二次分發、現場管理和有效執行,建立文件資料接收、分發登記賬,積累非受控歸檔技術文件資料,管理檔案部門分發的受控技術文件復印件。
4.2 實行項目/課題型號資料保障和歸檔主管制。在重大項目實施階段,檔案部門指定型號項目技術資料、技術文件主管和項目/課題歸檔主管,負責型號技術資料保障、試飛技術文件分發控制對項目/課題技術文件歸檔進行監督、指導,負責歸檔文件齊全性、完整性的檢查,負責歸檔技術文件的接收、整理、著錄和數據建庫。
項目負責人、課題主管的歸檔責任在程序文件《文件與資料控制》中明確規定,即在重大項目總結歸檔階段,由課題主管負責將課題實施過程中形成的技術文件資料收集齊全,經過整理后向檔案館移交歸檔,由項目負責人將整個項目的依據性文件、會議文件、相關評審文件和綜合性試飛文件、管理性文件、定型/鑒定報告等收集齊全,經過整理后向檔案館移交歸檔。項目負責人、課題主管對項目/課題歸檔文件的齊全、完整、準確性負責制度,有力促進和保證了項目/課題歸檔內在質量。
4.3 實行技術文件分發控制值班制。在重大項目試飛中,無論是型號工程的飛行試驗設計文件,還是型號課題的實驗設計文件和實施技術文件等全部需要由檔案部門進行分發控制。由于飛行試驗的內在特性與任務特點,飛行試驗在一年的365天、一個月30天和一周7天內的任務安排要考慮天氣、試驗機狀態、試飛員狀況等因素安排飛行,較少考慮周末、節假日以及下班時間。這就要求檔案部門必須適應飛行試驗的特殊要求與任務特點,想方設法保障試飛技術文件控制有效、分發及時、準確、到位。
試飛技術文件的及時、準確、規范是重大項目實施的前提與保證,為此,我們實行技術文件分發控制值班制度,在8小時之外的下班后、周末、節假日期間,輪流值班或電話值班,無論什么情況,必須做到隨叫隨到,確保試飛技術文件標識規范、審查全面、審批簽署完整,滿足程序文件要求,符合質量體系、飛行安全管理體系、保密管理體系等要求,確保試飛技術文件及其更改的分發及時、規范、準確、到位,確保試飛現場技術文件100%的合格率,確保重大項目的科研試飛進度按計劃進行,從而保證重大項目歸檔文件的齊全、完整、準確。
4.4 建立外派型號文件管理員(跟飛)制度。由于重大型號項目數量多、任務急,導致有些重大項目本場試飛無法全部安排,需要外出試飛。另外,有些特殊的試飛科目與試飛科目的特殊要求,如:高原、高寒、對海等,必須外出試飛。重大型號項目外場試飛給文件管理帶來困難,為此,我們采取了外派文件管理員跟飛制度,指派一名文件管理人員,作為外場試飛隊成員,參與外場飛行,負責外場試飛文件的分發控制和管理工作。
4.5 實施電子試飛技術文件網上流轉與在線歸檔。傳統的紙質技術文件分發管理模式,不僅耗費人力多,傳遞速度慢,易導致積壓,不利于文件更改與分發控制,也無法對整個傳遞過程進行全程監控,不適應當前多個型號工程并行開展的技術文件、資料分發控制要求。我們結合ARJ21-700飛機型號合格審定試飛,建立了“試飛技術文件資料管理系統”,實現了試飛技術文件的網絡在線編制、審簽與分發,實現了外來飛機設計、制造單位的各種電子型號技術資料、技術協調單、通報等網絡發放,緩解了重大項目技術文件分發控制與歸檔的壓力。
4.6 采取重點型號優先機制。近兩年來,我院根據重大型號項目試飛任務繁重的特征,實行重大型號項目“1#任務管理法”,即在年度、季度、月份科研分解計劃中,按照型號任務進展、試驗機狀態與其他資源保障條件情況,確定本月、本季度重點實施的重大型號工程項目。
檔案部門按照“1#任務管理法”的要求,根據重大型號的重要程度排序,優先保證本季度、本月列入1#任務的文件資料控制與分發,根據文件的輕重緩急程度,將急需分發的技術文件分為“急”、“特急”,優先保證“急”、“特急”件分發。在有大量技術文件需要分發時,暫停一些其他工作,集中人力,全力以赴確保重點型號技術文件分發的及時、到位。
4.7 形成科研歸檔計劃聯合制定機制。近幾年來,試飛院每年都制訂科研歸檔計劃,并作為科研計劃的一部分,由院計劃部門下達,體現了檔案管理“三納入”的要求。但在以往的歸檔計劃制訂過程中,主要由檔案部門組織制訂,歸檔計劃與科研項目完成情況不密切,歸檔計劃的調整多。為此,在2011年度,我們開始嘗試“聯合編制科研歸檔計劃”,即由檔案部門組織從項目/課題組到研究所部再到檔案部門的從下到上的歸檔計劃梳理與起草,再由科研管理部門組織從研究所部、型號/項目辦到課題組的自上而下歸檔計劃落實。采取這種聯合編制歸檔計劃的方法,保證了項目/課題歸檔與實施的匹配性。
4.8 確立分工協作、角色備份的工作模式。由于我院重大型號項目數量多,型號試飛技術文件分發量大,檔案管理人員相對不足,并且檔案主管出差頻繁、外出跟飛時間長,不在院內的頻率大,大大影響了重大項目的試飛文件控制與歸檔。為此,我們采取“分工協作、角色備份”的工作模式,即把每個項目分解成文件分發管理、型號資料管理、課題文件歸檔管理三個任務模塊,每個模塊指定兩個責任人,第一責任人為A角,第二責任人為B角,B角是A角的備份,在A角不在崗的情況下,由B角自動代替工作。一個重大項目的B角,同時又是另一個或多個重大項目的A角。雖然,重大型號項目分工與角色劃分明確,但遇到ZKdt+qvy8ZOQxr/e8XKFqyXo027tEFHAzgbj6jJ7jFM=緊急任務時,還需協同參與工作,確保重大項目型號技術資料保障、試飛技術文件分發控制責任的落實。
4.9 檔案管理隊伍建設。檔案管理隊伍人員整體素質是做好重大項目檔案文件管理的關鍵[4]。為此,我們重視檔案人員的業務培訓與科研人員的檔案知識培訓,每年都制訂培訓計劃,采取多種形式、多種渠道開展檔案管理知識培訓。結合重大項目檔案管理要求,在院內多次組織對項目主管、課題主管、科研人員進行檔案管理標準培訓和歸檔知識培訓,為保證重大項目文件檔案管理奠定了扎實基礎。
我們重視檔案隊伍專業結構配置,注重招收計算機技術、航空電子專業大學生,還邀請飛機專家和測試專家等到情報檔案中心對檔案管理人員講授航空專業知識,使檔案工作者有完善的知識結構,能順利對各個專業領域歸檔材料進行鑒定和正確的分類。
5 結論
檔案管理作為國防工業技術體系中技術基礎之一,是科研管理的基礎,其中的技術文件管理是科研項目管理與過程管理的基礎,在以往的飛行試驗實施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有力保證了重大型號項目的試飛。上述幾種主要做法,經過幾年的嘗試與應用,效果提升明顯。為更好地發揮檔案/文件管理對科研試飛的促進與規范作用,還應按照檔案法及其實施辦法的要求,結合飛行試驗的行業特點與其在航空產業中的作用,進一步完善檔案管理組織體系、業務標準體系與制度體系,使檔案管理更好地融入科研試飛過程中。同時,應進一步完善包括理工科和工程技術專業,特別是航空飛行器設計、航空發動機、航空電子、測試技術、改裝設計等航空專業人員的檔案管理隊伍配置機制。全面實施技術文件網絡流轉與電子歸檔,提高歸檔管理工作效率,提高檔案資源檢索利用效率,更充分地發揮檔案資源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飛行試驗指南[M]. 航空工業出版社,2010.
[2] 周自全. 飛行試驗工程[M]. 航空工業出版社,2010.
[3] 張俊民. 走進試飛院——新員工培訓教材[M]. 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2011.
[4]計紅勝. 蘭臺論劍——航空工業檔案部門領導干部研修班第七期學員結業論文[C]. 航空工業檔案館, 2009.
(作者單位: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 情報檔案中心(檔案館) 來稿日期:201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