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檔案行政管理職能的主要方向與途徑是轉變檔案行政管理職能研究的內容之一,本文對有關轉變檔案行政管理職能的主要方向與途徑研究作一簡單梳理。
1 轉變檔案行政管理職能的方向
何伯軒認為:“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轉變職能的方向是進一步加強宏觀,放開微觀。”對此宋芳也持相似的觀點,認為檔案行政管理職能轉變的“方向就是要對檔案事業由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轉變,由行政管理向以法律監督管理為主轉變,由微觀管理向宏觀管理轉變”。此外,張懷筆將轉變檔案行政管理職能的方向歸納為:“一是把檔案事業由封閉型改為開放型;二是把過去的行政管理型改為服務型;三是把治理方式由過去的人治型改為法治型;四是把管理手段由過去的手工操作改為科技型;五是在管理效益方面由過去的無償利用改為效益型;六是把檔案資產(無形資產)的管理由過去的不計價管理改為計價管理。”對此,筆者認為,張懷筆先生所說的前3種可視為檔案行政管理職能轉變的方向,而后3種則不屬于檔案行政管理職能轉變的方向。
2 轉變檔案行政管理職能的途徑
轉變檔案行政管理職能是一個目標,達成目標需要具體的途徑。張懷筆認為:“解放思想,大膽實踐,是轉變檔案行政管理職能的途徑。”要施行檔案行政管理職能的轉變,不僅須提高對市場經濟的認識,而且還須聯系實際,調查研究,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而“聯系實際,調查研究,是轉變檔案行政管理職能的保證”。而宋芳認為:“法制手段應成為市場經濟條件下檔案事業調控的主導,加快檔案事業建設,必須依法治檔,依法行政,搞好行政執法。”
3 轉變后的檔案行政管理職能
對轉變后的檔案行政管理職能有5項論:“合并后的檔案局(館)在行政職能上主要抓統籌規劃、執法監督、教育培訓、協調服務和輿論宣傳。”有7項論:一是以法制建設為職能;二是以制定標準規范為職能;三是以科技進步為職能;四是以組織培育檔案信息市場為職能;五是以開發利用為職能;六是以建立檔案產業為職能;七是以對檔案無形資產評估界定委員會、監事為職能。還有10項論:一是制定檔案事業發展規劃,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抓好規劃實施,確保與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協調同步發展;二是協調檔案事業內部館與館,館與室,機關、企事業之間,檔案基礎工作與利用工作,檔案業務與教育、科研、宣傳之間等內部關系,協調檔案部門與文化建設及有關部門的關系;三是爭取黨政領導重視支持檔案事業,制定檔案工作方針政策,協調有關部門解決人、財、物等基本條件;四是對管轄范圍內的檔案工作依法進行監管,搞好重要檔案申報登記和超前控制,對檔案的權屬、流向、轉讓、交換、出賣、贈送等進行控制,把對國家和社會有保存價值的檔案作出鑒定,面向全社會監督管理,確保檔案財富的完整與安全;五是對同級機關、企事業單位檔案工作實行監督和指導,制定檔案業務技術規范和標準,搞好業務目標管理和咨詢服務,依法搞好業務建設;六是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圍繞社會熱點和檔案工作重點,加強調查研究,制定檔案政策,為貫徹黨的基本路線服務;七是參與重點工程項目檔案驗收,參與重大活動組織,負責文件材料的前期控制和檔案信息服務;八是搞好法制建設,將法制監督與業務指導從對象、范圍和任務上分開,形成獨立的法制工作體系,做好執法監督檢查;九是建立區域檔案目錄中心,搞好檔案信息系統建設;十是搞好檔案宣傳教育,提高社會檔案意識,搞好決策咨詢研究,為領導當好參謀助手。
4 結語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轉變檔案行政管理職能的途徑:一是解放思想,大膽實踐;二是聯系實際,調查研究;三是依法治檔,依法行政。轉變檔案行政管理職能的方向:一是加強宏觀管理;二是加強依法管理;三是加強服務。轉變后的檔案行政管理的職能:一是統籌規劃;二是制定法規;三是統一標準;四是協調服務;五是執法監督;六是教育培訓;七是輿論宣傳。
(劉東斌組稿 作者單位:開封大學 來稿日期:201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