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檔案服務社會、改善民生的作用日漸突出。然而,目前,投入使用的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大多建于上個世紀,建筑千篇一律,缺少個性特色,和圖書館、博物館、體育館等公共文化設施相比,在建筑水準上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設計單位甚至檔案部門自身對檔案館的建設標準和功能定位認識模糊,簡單地認為“檔案館就是保管檔案的倉庫”。在設計檔案館時,沒有一套科學合理的設計理念予以引領,檔案館建筑呈現出呆板守舊的面貌就不足為奇,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檔案功能作用的充分發揮。為改變這種狀況,更好地適應檔案事業發展需要,國家檔案局《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確保完成中央投資中西部地區1209個縣建成符合檔案館建設標準的檔案館。許多省市也把檔案館建設作為重點文化公共服務項目列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種種舉措勢必為我國檔案館建設提供一個新的發展契機。
結合檔案館建筑內在要求和發展趨勢,就新時期檔案館建筑設計理念筆者作一粗略探討。
1 突出綜合性,符合“五位一體”的功能定位要求
2009年在上海召開的全國檔案工作會議上,國家檔案局局長楊冬權重新對新型國家檔案館作了明確的功能定位,即國家檔案館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檔案安全保管基地、檔案利用服務中心、政府信息公開中心、電子文件管理中心。這就要求今后各地在規劃設計新館時,都要圍繞國家檔案館 “五位一體”的定位要求,針對社會公眾需求,注重考慮功能設施的配套與完善,統籌兼顧好對內庫房建設和對外提供利用服務、愛國主義教育、政府信息公開、電子文件管理等多種功能,合理規劃布局,妥善安排各類功能用房的位置,滿足檔案館“五位一體”的功能定位要求。
2 具有前瞻性,滿足今后一定時期的發展需要
檔案館建設是檔案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條件,在建設時,既要經濟適用、量力而行,又要有前瞻性、適度超前。一方面,外觀造型設計力求突破傳統思維模式,嘗試新穎別致,兼具時代特征和文化品位,以造就良好的景觀效果。另一方面,建筑規模要滿足今后30年~50年或更長時期檔案數量增長的需要,重點考慮檔案庫房的容量和各類功能用房的發展需要。實踐表明,過去一些地方建設檔案館時,未能合理預測今后一定時期館藏數量,致使剛建成的新館沒過多久又面臨檔案數量飽和、急需再建擴建的尷尬局面,從而造成土地、財政等資源的浪費。
3 體現智能性,重視應用綠色環保節能新技術
現代檔案館建筑既要體現實用性,更要實現智能化。規劃設計時,掌握運用檔案館建筑領域的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等綠色節能環保技術,把最新建筑科技成果運用到建筑中來,以提高檔案保管利用條件。同時,重視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各種新技術裝備,以適應信息社會的發展和數字化檔案館建設的需要。譬如,山東省檔案館在建設過程中應用先進的智能化管理系統,實現整個檔案館建筑供電、用水、消防、安防、門禁、設備運行、視頻監控、溫濕度控制的中央總控式管理。庫房設計建設雙層外墻,中間保溫層采用可阻燃的聚氨酯現場發泡方式施工,保證72小時溫差變化在2℃以內。先進的設備、人性化的設施,為檔案的安全保管、服務的優質高效、環境的優雅舒適提供了重要保證,取得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4 彰顯文化性,塑造“形神兼備”的精神文化內涵
文化是建筑的靈魂。“文化性”在檔案館的外部造型、建筑裝飾及內部空間利用上,通過獨具匠心的規劃設計可以淋漓盡致地得到體現。新時期的檔案館建筑,應集建筑文化和建筑美學于一身,外觀造型既莊重大方,又色彩明亮柔和,散發出濃厚的時代氣息和地域文化特色。如浙江省檔案館新館方案設計從平面布局到立面形態,引用傳統江南宅院的布局序列,既考慮檔案建筑的厚實穩重,又體現了江南建筑清秀、通透、精致的神韻,蘊涵厚重的江浙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性不只是體現在建筑外部造型風格上,通過內部空間的合理規劃、檔案信息資源的有效布局,同樣可以體現。河南省檔案局計劃在新館建成之際舉辦包括檔案珍品、漢字演變、歷代名家書畫、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多種類型的展覽,將展覽大廳的集中展覽與閱覽室、公共走廊等零散空間的分散展示相結合,通過充分展示檔案文化與中原文明,在檔案館內可利用的每處空間、每個角落都營造出濃厚的文化氛圍,使之成為廣大人民群眾“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的文化休閑場所。
5 要堅持開放性,樹立“以人為本”的規劃設計思想
開放性體現在檔案館建筑上,就是要求檔案館內外部公共空間的規劃設計應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高度重視社會公眾的實際需要,設身處地為其提供周到、便捷、舒心的服務環境。譬如,服務大廳、展覽廳、報告廳的設計要注重空間大小,閱覽區域采光要充足,查閱環境應安靜,利用者有休息場所,配備電子存包柜、急救給氧機、無線上網點、磁卡電話、自動售貨機、公用飲水點、殘疾人衛生間,等等。山東省檔案館新館在利用服務功能區還設置了咖啡廳、音樂茶座、觀光平臺、冷餐飲等休閑場所,使社會公眾在查閱檔案、參觀展覽之余,能夠不出檔案館就充分享受便民措施和休閑愉悅。計劃建設中的河南省檔案館新館,要辦成對中小學生開放的檔案知識培訓基地,考慮到中小學生現場參觀檔案工作流程(收集→整理→鑒定→保存→利用→保護→修復→仿真制作)的需要,為使人員流動路線更順暢,設計中,注重安排這些功能用房的樓層和位置,方便外來者通過對沿途用房的參觀,達到了解檔案工作流程和工作內容的目的。
檔案館建筑是檔案事業持續穩定發展的保證。把檔案館建設成為選址得當、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設施先進、面向社會公眾開放的現代化檔案館,成為檔案工作者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檔案館在規劃設計時,應邀請檔案領域的專家學者一起共同研究設計方案,結合檔案管理的要求和人們對檔案信息服務的需要,將建筑工藝與專業需求緊密結合,力求檔案館整體建筑功能的完美與協調,在各類公共文化建筑中呈現出檔案館獨特的氣質和神韻。
(作者單位:河南省檔案局 來稿日期:2012-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