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檔案法》頒布實施以來,《檔案法》是“軟法”之說就不絕于耳,本文以知網期刊網絡出版總庫為樣本庫,以量化分析的方法,對有關《檔案法》是“軟法”的期刊文獻進行統計分析。
1 樣本來源與選擇
本文以知網期刊網絡出版總庫為樣本庫,以“全文”為檢索項,以“檔案法”并且“軟法”為檢索詞,共檢索到87篇文獻。以下是從時間分布、作者分布、作者單位分布等方面,對這87篇文獻所作的統計分析。
2 時間分布
從文獻的時間分布上看,相關文獻最早發表于1989年。從1989年到2012年間,只有2006年1個年份沒有。平均年發表文獻3.78篇。最高為8篇,中數為4篇,眾數為2篇。具體年度分布情況見下圖:
我們以《檔案法》頒布(1987年)、《檔案法》第一次修改(1996年)和《檔案法》開始第二次修改(2007年)3個時間點為界,分為三個階段。從圖中可以看到,在第一階段文獻數量呈不斷穩步上升的趨勢,到1996年,《檔案法》第一次修改完成重新頒布實施達到高峰。這個階段一共發表文獻28篇,占全部87篇文獻的32.18%,年平均發表文獻數為3.5篇。這種情況,與《檔案法》頒布實施后遇到的實施難有很大的關系,許多同志將其歸咎為《檔案法》是“軟法”,并寄希望于《檔案法》的修改。第二階段從1997年到2007年,共發表文獻42篇,占全部87篇文獻的48.28%,年平均發表文獻數為3.82篇。從趨勢上看,這個階段起伏波動很大,前后出現過3個高點。第三階段從2008年到2012年,共發表文獻17篇,占全部87篇文獻的19.54%,年平均發表文獻數為3.4篇。這個階段的時間較前兩個階段要短,活躍度也略遜一些。與第二階段前低中高基本趨勢近似。從年均發表的文獻數量上看,三個階段大致相當。
3 文獻作者分布
從作者分布看:87篇文獻中,有81篇是署名文獻,共涉及作者110人。81篇署名文獻中,有23篇文獻是合著文獻,占28.4%。其中,涉及作者最多的1篇有11人,4人合作的1篇,3人合作的3篇,2人合作的17篇。合作率接近30%。
發表文獻2篇以上的7人,占全部110名署名作者的6.36%。分別是陳明友3篇;趙連裕、杜俊河、辛若凌、向德才、蘇華清、嚴永官各2篇(包括合著),共發表文獻15篇次。上述作者可以被視為高產作者,這些作者中,除趙連裕為四川省檔案學校的外,其他均為檔案局的。
4 作者單位分布
從作者單位分布看:87篇文獻中,署明單位的有62篇,共涉及56個單位。2個單位合著的有3篇。發表文獻2篇以上的7個單位,發表文獻15篇,分別是四川省檔案學校(3篇)、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檔案局(3篇)、中國人民大學(3篇)、山西省忻州市檔案局(2篇)、湖北省秭歸縣道路運輸管理所(2篇)、湖北省秭歸縣檔案局(2篇)、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檔案局(2篇) 。在7個單位中,檔案行政管理部門5個,大學與學校2個。發表2篇文獻以上的單位中,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對此問題關注度要高于高校與其他單位。
在全部56個單位中,檔案行政管理部門30個,占53.57%;高校17個,占30.36%;其他單位9個,占16.07%。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度明顯高于高校及其他單位。
5 結語
從時間趨勢上看,“軟法”之說,似乎總在《檔案法》和《檔案法實施辦法》頒布實施前達到高潮,頒布實施后下降。過幾年后,再一次開始高漲,直到修改后,重新頒布前再次達到高潮。后進入下一個循環。從作者與作者單位分布上看:高產作者主要集中在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對此問題的關注度明顯高于高校及其他單位。從這點來看,檔案法“軟法”說更多是來自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與檔案行政管理有直接關系。《檔案法》“軟法”之說更多的是檔案行政管理人員的一種感受。
(劉東斌組稿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 來稿日期:201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