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7年,世界金融危機席卷了整個亞洲,從貨幣市場到金融市場全線崩潰,令人詫異的是,仍有少數企業免受其害,反而是越發壯大。郭令明掌舵的豐隆集團就是其中之一。
2012年,福布斯新加坡40富豪榜上,郭令明名列第六。回憶起這場驚心動魄的商業實錄,他說只是更加證實了自己的判斷:“太容易賺取的盈利,一定有問題”。郭令明認為,謹慎是商人的必備素質,這也是他早年經營公司積累的寶貴經驗。
低價出擊的“商界獵人”
郭令明的父親郭芳楓是新加坡一家華人五金店的學徒,豐隆集團公司就出自于他們三兄弟合辦的一家叫“豐隆”的小店鋪。
豐隆集團成立于1963年,在父親郭芳楓的遠見卓識下,經過幾十年的苦心經營,迅速完成了早期的資本積累,并順勢不斷擴大發展規模,豐隆很快就成為亞洲最大的財團之一。
郭芳楓于1994年過世。1995年,54歲的郭令明接管了豐隆集團,成了郭氏家族企業掌門人。在此根基牢固的基礎上,郭令明繼續開疆辟土。他憑借旗下的新加坡第二大上市公司新加坡城市發展作為旗艦,力主大手筆擴張酒店業,其在世界各地的頻頻收購動作,就是為了打造一個全球性的酒店王國。
早在1993年,他就已經在世界各地布局,幾乎是一口氣就買進了新西蘭20多家酒店。同年,又以10億元將倫敦告羅士打酒店、香港日航酒店和吉隆坡麗晶酒店悉數納入羽翼之下。當然,這些動作幅度還不及1995年收購紐約廣場酒店那樣令人矚目。當時,郭令明聯合阿拉伯王子,以25億巨資購入該酒店,當時全球酒店業同行紛紛嘆為觀止。金融風暴以后,他繼續收納腹地,以50多億元一舉收下韓國首爾希爾頓酒店和28家美國富豪酒店,使豐隆旗下的酒店達到百余家。擴充了環太平洋的王國版圖,達到上有美韓,下有新西蘭的壯舉。由此,郭令明獲得了一個以低價出擊的“商界獵人”美譽。
獵人出手迅猛卻一點不莽撞,在他看中一樣獵物之前,一定要經過周密的計劃與盤算,這與郭令明的經商理念不謀而合。他說,做生意不能太感性,一切要實際,計算回酬,認真研究一番再出手。在郭令明的企業藍圖里,酒店王國一直是不變的內容。他不打沒籌劃的戰役,前方大手筆地開辟版圖,只是方便后方事業的發展。
1996年,千禧國敦酒店在英國倫敦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其旗下又分別設立了4個酒店品牌,其中有五星級的千禧,四星級的國敦,以及三星級的度假村君門。此外,還擁有其他酒店集團管理的一些酒店,比如臺北君悅大飯店,香港JW萬豪酒店等。
目前,千禧國敦酒店的經營范圍遍布全球19個國家,超過120家的酒店,客房數量有3萬多間。2008年,他的酒店業創下了15億英鎊的營業收入,成為新加坡乃至亞洲地區最大的酒店連鎖集團。美國知名酒店業雜志2007年公布的全球酒店管理集團的排名中,千禧國敦位于第32。從接手父業到藍圖締造的成功,郭令明踏過了人生的十載春秋,圓了他的酒店王國夢,不過,這個無止境的夢才剛剛開始。
2006年,郭令明瞄準了國內市場,在上海設立了中國第一家豪華星級酒店:上海千禧海鷗大酒店,隨后在廣州、北京、青島等一線城市紛紛駐扎落戶,老家廈門作為旅游城市自然也在其中。
2010年,豐隆集團正式全面打入中國內地市場,首先試水成都。在成都打造的城市春天四星級酒店,三年半的時間就取得了不菲的業績,此舉更加堅定了他們前進的步伐,并將總部管理中心西移至成都。除了合并,郭令明手中還有一張策略王牌,那就是收購地皮。“我們會買地,自己建酒店,并在酒店附近進行產業發展,這是一石二鳥的方法,亦是許多私募基金采用的法則。”豐隆集團又開始了它新一輪的布局,在溫江光華新城建設經營商業地產開發的大中華區總部、高級會議中心、千禧河畔大酒店、高端商務公寓等一系列的城市綜合體,加速跑馬圈地。2012年底,千禧河畔大酒店奠基動工之際,就標志著豐隆集團的大中華區總部正式落戶了。
作為新加坡標桿企業,豐隆集團擁有的總資產達200多億美元,年營業額50億美元,全球員工達4萬人。此外,集團旗下共有11家上市公司,除城市發展和千禧國敦之外,還包括豐隆控股、豐隆亞洲、豐隆金融等,主要業務涉及房地產、酒店、金融、貿易以及工業管理等。
致富不必白手起家
成就應該是耀眼的,但是外界也有非議,認為他不是自己打的天下,而是順著前人的高度繼續攀登。對此,郭令明回應說:“問題不在于你是否自己打天下,而在于你是否具備企業家的素質。不是每個企業家都是白手起家的,所有企業家也不必從赤手空拳做起。更重要的是,你是否有能力領導你所繼承的產業。因此,在談論企業家時,我們不應限定自己必須白手起家。”
攻城容易,守城困難。一個企業家要真正去肩負起一個企業,尤其是家族事業時,需要花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其中,期間所有的各種滋味,是外人難以想象的。
金融公司初創時,常常需要與大銀行進行競爭,有時候拉不到客戶源,郭令明就自己去找。“我變成了一個推銷員,但我并不為此感到羞恥。”坐等客戶上門不是郭令明的作風,他帶領團隊想方設法去尋找客戶,并且努力去找到一種方法,來檢驗對手的最強點和最弱點。競爭永遠存在,而解決之道就是找到真正能實施的辦法。
郭令明向來反對“羊群效應”,他決不盲目從眾,也不讓趨勢牽著鼻子走,“其實,沒什么東西是困難的,只要有經驗,很多事情都可以解決。拿打網球來說,你可能懂了很多知識,球來時卻想要以什么角度迎戰,但想的時候球可能已不在球拍上。但有經驗就不同,球一來,你能馬上反應,把球拍一揮,擊敗對手。”他認為容易的事情,別人都能辦到,所以就不容易成功;但難度較高的東西,卻能讓人突圍而出。
當然,雖然與房地產打了半輩子交道,但也會有犯錯誤的時候。有一些經濟變化沒有預見,有一些環境變化無法掌控,這些都構成了不可抗拒力因素。所以對待錯誤,郭令明說,唯一可行的措施是承認錯誤,最重要的是必須要有應變計劃,這樣即使犯了錯誤,損失也不會太大。
人才是最大的挑戰
對于一個成功商人的定義,郭令明認為關鍵的第一點,就是必須對他想做的事情有熱情。“如果你沒有熱情,就不會長期投入,也不會有創造性。一旦有了熱情,就會超越自己的能力,去想怎樣提升你的工作、創造更多的利潤、領先競爭對手。你必須對商業有熱愛和濃厚的興趣。”
對于青年創業者,郭令明給出了他自己風險理念觀,“要懂得應對風險,應對可計算的風險,也就是要衡量冒著風險能得到多少利潤。”這是他行商數年獲得的最有價值的經驗。其實每單生意都有內在的風險,當他初入商界時,每次看到父親應對風險便會顫抖。現在,隨著經驗的積累,郭令明也能夠應付大的可計算的風險了。
至今,郭令明經常會想起自己的父親,“我的父親對我有很大的影響。他一直是我的導師。我從他身上學習到了很多生意上的竅門,而這些都是商學院所無法提供的。”
郭芳楓一直沒有放棄對兒子的栽培。曾經父親的嚴厲與專制讓郭令明害怕,甚至逃到了馬來西亞“避難”。不在眼前不要緊,其父干脆在馬來西亞委托了一個導師來指導兒子。郭令明說他年輕時,無法理解父親對成功的渴望和決心,但是現在想起來,除了感激還有一絲的懊悔。
郭令明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對接管家族事業沒什么興趣,自己在美國硅谷創辦了一個計算機網絡公司。對于誰會成為郭氏家族的第三任掌門人,郭令明心中還沒有一個特定的人選,但是已有了大致的標準。他更看重這個人是否有能力來領導一個企業。也就意味著,他不介意外族人士。這是難能可貴的人才觀,郭令明說:“我相信能找最恰當的人選來擔任這個工作,無論他是我們的家庭成員,還是外人。
早在20多年前,豐隆集團就開始聘用家族以外的專業管理人才,甚至包括一些外族人士。因為無論做什么,都要有一個好的管理團隊來執行,這一點在郭令明看來非常重要。執行看上去很容易,但它經常是最困難的,但好的管理團隊可以做到行動迅速、發現商機,并確保完成。當豐隆集團收購下漢城希爾頓飯店時,對服務于該酒店的員工全部予以續聘。
“人才短缺,正是各行各業面對的問題,如何吸引最佳人才,才是最大的挑戰。” 郭令明對專業人才一向重視,也因此,這么多年來他的商業王國一直處于強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