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韌
【摘 要】本文從東北地區特色產業鏈的現狀入手,分析了東北地區在構建和完善特色產業鏈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并針對產業集中度低,產業鏈脫節,研發投入不足等問題提出了相應的產業鏈整合策略。
【關鍵詞】東北地區;特色產業鏈;戰略措施
東北地區作為我國先進的裝備制造業基地、重化工業基地、新型原材料基地和能源基地,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面臨著良好機遇和多元挑戰。隨著產業鏈的國際梯度轉移及擴散,東北地區應及時對現有產業進行整合,構建并完善適應經濟發展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鏈,以提升比較優勢,優化規模效益,形成有國際競爭力的區域經濟模式。
一、東北地區特色產業鏈概述
(一)產業鏈的含義及特征
產業鏈是指各產業部門間基于一定的技術經濟關聯并依據特定的邏輯關系和時空布局關系而形成的一種鏈條式關聯形態。
產業鏈由各產業部門的若干企業依據產業自身發展規律組成。處于同一條產業鏈的企業間存在著相對穩定的上下游關系和價值交換關系,上游企業向下游企業輸送產品和勞務,而下游企業則向上游企業反饋資金和信息。
不同產業鏈之間可因價值交換而產生交叉和融合,形成產業集群,并產生集群效應,使集群內各企業的競爭力增強,形成區域經濟特有的競爭優勢。
(二)東北地區特色產業鏈的類型
東北地區現有的特色產業鏈多與其作為我國老工業基地的歷史有關,主要包括裝備制造業產業鏈、重化工業產業鏈、種植業產業鏈等,近年來又發展了以醫藥、新型材料為代表的多條新興產業鏈。
1、特色裝備制造業產業鏈。東北地區的裝備制造業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與發展,現在已經形成了以裝備制造業為主體,門類齊全的裝備制造體系,包含多條產業鏈。這些產業鏈以沈陽、哈爾濱、長春、大連等中心城市為依托,連結整個東北地區并輻射全國,具有強大的國際競爭力,是最具東北地區特色的產業鏈。以汽車模具產業鏈為例,依托長春的一汽集團、長客集團等大型龍頭企業,東北地區2013年汽車模具產業鏈具備年產800輛鐵路動車組和800輛城市軌道客車的產能,直接生產能力為20億元/年,并帶動產品附加值近百億元。長春已成為世界級軌道客車制造中心。
2、特色重化工業產業鏈。東北地區的多條重化工業產業鏈正在從外延式的規模擴張向內涵式的做精與做強努力,不僅重視規模,而且重視質量和效益;不僅發展傳統重化工產品,而且開發新品種,開拓新市場。以建材產業鏈為例,依托亞泰集團、鞍鋼集團等大型龍頭企業,東北地區在鋼材、水泥構件、混凝土等傳統建材領域一直處于全國領先地位,近年來又將產業鏈延伸至地鐵管片、PC構件等新型建材領域。2013年,僅亞泰集團的水泥生產能力就達到3105萬噸,到2015年,公司商品混凝土的生產能力預計超過3000萬立方米/年,占全國市場份額的50%以上。
3、特色種植業產業鏈。東北地區土地肥沃,氣候宜人,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產地,其小麥、玉米、水稻、大豆等產量豐碩,品質上乘,目前已形成了以盤錦、本溪、延邊、東寧等主要產區為聯結點的覆蓋整個東北地區的多條特色種植業產業鏈,為金龍魚、福臨門等多個國內知名糧油品牌提供優質原料,并發展了配套的深加工企業,開發出香雪、銀珠、李大伯、遼河等自主品牌。
4、特色醫藥產業鏈。東北地區是我國重點的中藥、抗生素生產基地,以哈爾濱、通化、沈陽、大連等醫藥產業領先的城市為龍頭,已形成了一個多學科的、先進技術和管理手段高度融合的新興特色醫藥產業鏈。從2010年起,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三大醫藥產銷國,2012年,東北地區的哈藥集團、修正藥業、東北制藥三家頗具代表性的地方企業的銷售額占國內制藥業銷售總額的33.7%,體現出強勁的區位優勢。
二、構建和完善東北地區特色產業鏈存在的問題
東北地區特色產業鏈因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和產業基礎而頗具區域競爭力,然而在其構建和完善的過程中與長三角、珠三角等新興工業化地區相比還存在一些有待改進之處。
(一)產業集中度較低,“聚而不集”的問題比較突出
東北地區特色產業鏈中的龍頭企業多為國企,在產業發展上還稟從機械性的板塊結構,“聚而不集”的問題比較突出。在產業鏈國際梯度轉移的今天,主要產業的競爭已進入少數寡頭稱雄的時代。相比之下,東北地區特色產業鏈的集中度顯得偏低,具有寡頭地位的大企業數量較少。
(二)產業鏈脫節,產業結構發育不全
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應在每個環節上都有相應的代表性企業,但東北地區的諸多特色產業鏈在不同程度上都有脫節的現象,導致產業結構發育不全。以中成藥產業鏈為例,一條完整的中成藥產業鏈應具備藥材的種植和采集、藥材的初加工、飲片和中成藥的生產、成品藥的包裝和銷售等多個環節,但在東北地區特色醫藥產業鏈中,藥材的種植和采集、成品藥的包裝等環節的生產能力嚴重不足,很多原材料都要從江浙一帶采購,給企業的質量管理帶來一定的風險。
(三)產業鏈中各企業間專業化分工與協作機制不夠完善
從東北地區特色產業鏈的區域合作來看,產業鏈上的大多數企業分散獨立,組織程度較低,企業間缺乏有效的生產經營和市場協作,整體優勢還未得到充分發揮,產業鏈配套服務水平也有待提高,依靠市場機制建立起來的企業間真正的產業關聯還沒有形成,大企業的產業優勢和原料優勢不能得到有效發揮,使得東北地區諸多特色產業鏈應有的集聚效應不能得到實現。
三、發展東北地區特色產業鏈的戰略措施
基于東北地區特色產業鏈在構建和完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必須遵循產業鏈發展的客觀規律,實施一系列產業鏈整合策略,通過產業鏈均衡發展,延伸和提升區域經濟的競爭力。
(一)增強東北地區特色產業鏈整合發展的凝聚力
位于同一產業鏈上或不同產業鏈間的各企業應采取戰略聯盟、資產重組、委托加工等多種方式加強合作,及時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產品結構,選準突破口和著力點,進行產業鏈的有效整合,凝聚資金、人才和技術成果,形成區域經濟的核心競爭力。
(二)延伸產業鏈,培育產業群
在增強產業鏈整合發展的凝聚力的基礎上,從位于產業鏈起點的基礎行業入手,延伸產業鏈,提高產業鏈的技術保障和整體水平,并大力扶植位于產業鏈終端的附加行業,努力培育附加行業的生產能力,形成以產業鏈為軸心的產業群,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三)政策引導,政府扶持,促進特色產業鏈的構建和完善
政府通過相關的財政稅收、投資融資、土地使用、技術入股、人才引進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加大對東北地區特色產業鏈的人力物力投入,選擇創新前景好的技術項目和市場份額大的優勢品牌進行重點扶持,嘗試組建由政府主導、由企業和科研機構等多元化主體共同參加的專業化產業投資公司,解決資本瓶頸,鼓勵各種形式的合作與聯合,建立產學研一體化的產業聯合體,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構建并完善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鏈,形成區域經濟起飛的動力。
總之,東北地區特色產業鏈的構建和完善是發展區域經濟的有效途徑,通過產業鏈的構建和完善能帶動產業集群化和產業大通道的發展,并促進城市新型化,提升生活質量和綜合國力。
參考文獻:
[1]楊公仆 產業經濟教程[M] 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
[2]龔勤林.區域產業鏈研究[D].四川大學,2004.
[3]劉雅君. 東北地區產業集群生態創新研究[J]. 社會科學戰線,2012,12:59-63.
[4]王媛. 東北地區優勢產業協同發展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