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巖 張艷玲
一、我國生育權現狀
生育權是頗受爭議的一項人權。近年來生育糾紛不斷產生,男性是否有生育權,植物人是否有生育權,死刑犯有否生育權,單身女性應否生育權,生育權是身份權還是人身權等。無論是理論界還是實踐界有很大爭論。又如當前各城市中出現生二胎現象,各地對生二胎的放寬的不同,表明原有計劃生育政策已經適應不了社會的發展。原有的單純地強調政府對生育地干預,會造成的權力地濫用,也與《世界人權宣言》制定的完結相背。
各地對生育權的規定也開始出現突破。但是當前又不宜一刀切的改革原有的生育政策。制定符合當前并促進人口可持續發展的人口政策,對我國的生育權進行適度的干預,賦予公民生育權是必然趨勢,也是社會發展對政府、法律提出的新要求。
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胡錦濤強調樹立和落實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意義重大。201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代表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會作了題為《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的報告時指出:“必須堅持社會的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要在全體人民共同奮斗、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
這兩次講話都注重各項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應堅持以最廣大的人民利益為本,要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我國涉及生育權內容的法律及政策應及時地進行調整和改革。
對于生育權的內容,制定生育權內容的指導思想和原則,不僅關乎當前而是涉及國家長治久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長久之計。
二、國內外生育權的研究現狀
(一)國際上的研究動態及分析
1968年在德黑蘭召開的國際人權會議通過了《德黑蘭宣言》第16條規定“家庭及兒童之保護仍為國際社會所關懷。父母享有自由負責決定子女人數及生產時距的基本人權。”可推定當時賦予生育權有婚姻關系的父母。但在1974年在布加勒斯召開的世界人口會議通過的《世界人口行動計劃》中第14條規定了生育權的內容:“所有夫婦和個人都有自由和負責地決定生育孩子數量和間隔并為此而獲得信息、教育和手段的基本權利;夫婦和個人在行使這種權利時有責任考慮他們現有的子女和將來子女的需要以及他們對社會的責任。”由此可推定此時對生育權主體的修定,增加了生育權的主體的同時,強調社會公益利益及人口與資源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內容比1968年德黑蘭會議要詳細和具體,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進步。1994年召開的國際人口與發展會議通過的《國際人口與發展會議行動綱領〉,肯定了生育權的主體不僅是夫妻的基本權利,同時了是個人包括男性在內的一項基本權利。從國際的發展來看,照顧了特殊群體的利益,更加文明和進步,具有人文主義的關懷
在國際上有兩種爭論。一種觀點代表西方經濟發達國家的態度,由于進入老齡化社會,鼓勵生育,持生育自由論,主張個人及家庭的私生活,包括生育不受國家政府的干涉,而另一種觀點代表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人口眾多,需要限制人口的再生產,持計劃生育論。各個國家的人口情況不同,它的生育權的規制也各不相同。生育權的規制是受到本國經濟的發展、人口對環境資源的壓力,及各國的傳統、習慣的影響。
(二)國內的研究現狀及分析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翟振武認為,計劃生育使中國人口減少了4億,對生育權的限制引起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如農村有些地區出現為達到計劃生育目標扒社員的房屋,為了撈錢出售二胎指標,交罰款生第三胎第四胎,通過技術手段選擇嬰兒性別的先擇性生產,嚴重影響了孕婦的身體健康,同時也造成我國人口男女性別比例失調,中國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
我國當前關于民商法的相關規定中,對于生育權的規定比較籠統。我國在《民商法》的內容中關于生育權的規定必將是影響國家長久發展的一項內容。
三、我國生育權的具體規劃
(一)國情相似國家的措施
西方觀點,對于西方的純自由的生育權政策不宜直接照搬。而對目前的生育政策要進行重新規劃和制定符合中國國情的計劃生育政策,賦予公民生育權,確保人口的發展與資源和環境相協調發展,實現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如按照西方及《世界人口行動計劃》等改革措施在我國會引起的積極影響及消極影響,主要研究重點是可能引起的不利后果,關于此方面,以及目前國際上其他國家采取的相關措施及引起的連鎖反應。
(二)我國生育權的具體規劃
應根據我國農村和城市的不同情況制定針對不同的政策,如當前宜以政策的形式交由各地方政府進行自由裁量,針對城市宜放開二胎限制,而對于農村宜通過社員與村委會協議的方式進行協商,內容涉及宅基地,承包責任田等,有計劃地實現人口的增長與資源、環境的發展相適應。我國生育權內容的完善既考慮國際的發展潮流,又考慮中國的當前國情及未來發展,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可實施性,既考慮國際的發展潮流,又考慮中國的當前國情及未來發展,希望為我國民商法中關于生育權的制定提供可行性研究和不可行性研究報告,供立法者進行參考,實現眾人口的可持續增長,實現生態資源與社會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解決的措施需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需要中央對問題嚴重的地區首先進行放權,類似于搞經濟特區實驗田的方式進行試點的改革,及時進行指導并總結經驗;第二個階段由地方改革上升為地方法規和政府規章的形式進行確立;第三個階段升為全國立法和基本國策。
現代社會生育已經不再僅僅是單個個體的私人事務,還涉及整體社會的利益,如社會勞動力的供給、社會性別的比例和人口老齡化等。在建立和完善我國生育權的權利與義務的具體內容的過程中,必然引起理論與實踐的沖突,或造成中國人口的激增,或者加重老齡化的現狀,引起法律、與倫理、傳統、慣例的沖突等一系列問題。許多復雜的關系如公權與私權利益的平衡,個人與個人權益需要進行重新調整。我國生育權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意義深遠。
參考文獻:
[1]唐衛,《生育權問題的探討》,載于《民商法論叢》法律出版社,2012
[2]莊國立,《生育權研究》,西南政治大學,2007,
[3]耿寶金《無婚姻的生育》,法學,2001年第1期,
[4]江曉原,《性張力下的中國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5]楊立新,《人身權法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6]李冬,《生育權研究》,吉林大學,博士論文,2007
[7]法,波伏娃著,《給女人討個說法》,牧原譯,華齡出版社,1995,
[8]德,孟德思鳩,《論法的精神》,張雁深譯,商務印書館,1961,
[9]美,J.P蒂洛,《倫理學-理論與實踐》,孟慶時,程立顯、劉建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