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吉云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電子制造業對技能型人才需求量急劇增加,這對中等職業技術教育來說是一個機遇,同時也是一個挑戰。怎樣才能培養出企業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呢?本文從企業需求、教學實施及科學組織三方面探討教師深入企業實踐的必要性。
【關鍵詞】技能;需求;企業實踐
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在國內日益得到重視,尤其隨著當今社會知識經濟日新月異,電子制造產業飛速發展,這呼喚更多高技能人才走進企業,這對我們中等職業學校尤其是我們電子應用專業為主的學校的發展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如何適應經濟發展形勢的需要,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技能型人才,是擺在我們中職院校面前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中職院校教師看清形勢、與時俱進在做好課堂教學的同時做好以下工作:
一、教師應親臨企業現場學習,根據企業人才需求培養學生
當前大部分從事中等職業技術教育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缺乏親臨企業實際生產、真正了解企業對員工的實際需求的機會,不了解企業生產現狀,對理論知識、教學思路、德育教學、實訓實驗等教學問題缺少明確的指導思想,這樣就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對學生某些知識技能進行針對性訓練,因此如何組織教師深入企業實踐,培養出企業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成為了職業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中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作者通過走訪調研大連市一些大中型企業,了解到當今電子制造業大體上需求三類人才:一類是高端產品的研發人才,對于大連市的一些外資企業,80%以上的研發人員都是來自于企業所屬國家。這一點,日資企業尤為明顯,例如羅姆電子(大連)有限公司的研發人員95%都是日本人。另一類是企業車間的中層管理人才,這些人員要求都是大專以上學歷,多半是有兩年以上企業管理相關經驗的,這類工作實質就是通過對生產線上操作員的管理來保證正常生產。企業需要這類人員具有敬業精神,做此類管理技術含量不是很高,但是很繁瑣,需要管理者注意每一個細節,保證產品生產的合格率。第三類就是企業一線生產線上的操作人員,他們大多是中職學校的實習生、畢業生,主要負責生產線上設備的操作或是某個生產流程模塊的手工操作。拿大連東森電子有限公司生產部門的一條SMT生產線來說,它的基本生產流程是絲印、貼片、一次外觀檢測、再流焊、在線測試、二次外觀檢測,流程中絲印、貼片、再流焊、在線測試都需要操作員會操作相關設備,外觀檢測需要操作員通過放大鏡或顯微鏡進行測試。
根據走訪調研的一手材料以及中職院校學生的層次與素質,我們得出結論,第三類人才正是我們中職學校人才培養的方向。那么,衡量一個中職畢業生是否具備了企業要求的技能的標準是什么呢?在企業走訪調研中得到的回饋是:“企業需求的中職畢業生需要具備下面三種能力,第一,具備基本的專業知識,不必太深。但動手能力一定要強,會使用基本的儀器儀表;第二,學生的綜合素養一定要好,有誠信、具有吃苦耐勞精神;第三,一定要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有抗挫折性,要珍惜就業機會?!?/p>
在調研過程中我們還了解到中職院校畢業的學生多從事生產或維護等動手操作方面的工作,極少有學生從事科研和管理方面的工作,這是我們中職教育工作者所必須認識到的問題。因此宏觀上講,我們電子專業的目標是培養出高專業技能、適應能力強的學生。結合我們專業來講,應該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電子相關理論知識,具有較高的動手操作能力,能結合工作實際情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修養。切忌把學生的培養目標定的過高,要求他們成為科研者和高級管理者都是不現實的想法。
二、實施“做中學、做中教”亟需教師深入企業實踐
溫家寶總理在一次與教師的談話中說道:“我們職業教育要實現學生在做中學,老師做中教,要迎合企業實際需求,跟上時代步伐?!睖乜偫斫o我們的職業教育的發展指明了道路:要實現“做中學、做中教”。
那么在現有條件下如何做到“做中學、做中教”? 要真正實現“做中學、做中教”,最關鍵的是專業教師深入企業,了解企業,在企業中提高實踐能力。在某種程度上,教學改革的成敗不取決于教師理論水平,而是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教師企業實踐對提升教師專業知識和技能,促進教師職業素質提高,深化教學改革都將有積極意義。80%以上職業學校的一線教師都是大學畢業后直接到職業學校任教,沒有去過企業實習或工作,那么,他在教學過程中就只知道培養學生技能,但不知道培養學生哪方面的技能,如何有效培養學生技能。如果教師參與過企業實踐,就會引導學生重點學會哪些技能,知道如何培養學生技能。
在企業實踐中,教師能感受到企業文化,學會了企業的生產流程和一些操作技能并真正了解企業需求,才能知道要讓學生學什么,更重要的是可以讓教師把在書上學到的東西化作經驗和技能,從而更好地做到“做中教”。同時也間接讓學生感受企業的氛圍。教師通過在企業的親歷實習,體會企業工作環境和企業文化,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思路,尋找自身能力差距,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在專業課程設置上進行積極改革,拋棄舊的過時的課程,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和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目標,為企業培養實用的人才。
教學中,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放在第一位,把專業理論知識精煉化、簡略化,減少理論課的分量,理論課在實訓室里進行,在操作中講解理論,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學習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讓實踐驗證理論。真正做到“做中學,做中教”,教學相長,同時也有助于教師技能水平和教學水平的提高。
三、如何科學有效地組織教師深入企業實踐
企業實踐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既能提高教師專業實踐能力,豐富專業知識,有利于更好地“做中學、做中教”,也拓寬了教師的視野。如何科學有效地組織教師深入企業實踐,也是擺在所有中職學校面前一個重要的課題。要做好教師企業實踐工作,首先要明確實踐目的,而后分工合作,帶著任務有針對性的下廠實踐。確立實踐項目時要做好幾個結合:一是企業實踐要與企業工程項目、科研項目相結合;二是企業實踐要與教學改革、教學方案的制定、教材開發等方面相結合;三是企業實踐要與實訓基地建設、實訓項目開發相結合;四是將企業實踐與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促進校企合作結合,與學生培養模式相結合,做好頂崗實習、訂單式培養等工作,切實提高企業實踐的實效性。做到通過企業實踐,加強教師實踐技能,提高教師專業素質,促進教學改革與企業、市場對接,突出職業教育特色,促成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總之,我們應該在教育體制深入深層次改革的今天,在職業教育面臨巨大機遇和挑戰的形勢下,堅持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貫徹溫總理提出的“做中學、做中教”,組織廣大教師深入企業實踐,了解企業需求,并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和教學技能,積極深入調研學習,共同努力,努力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周明星等.中國職業教育科學發展30年.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