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勝
引 言
開展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工作是新時期強化干部管理的一項重要手段。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6月28日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改進考核方法手段,既看發展又看基礎,既看顯績又看潛績,把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生態效益等指標和實績作為重要考核內容,再也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來論英雄了”。如何建立完善一套科學的目標考核體系,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充分發揮好考核激勵和導向作用,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新課題。本文試圖運用統計綜合評價方法對建立完善鄉鎮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體系的建立、運用作以初步探討。
綜合評價是對所研究的對象及其組成部分的數量規模大小、水平高低、速度快慢、質變程度及內部協調狀況做出定量的判斷。它是一種運用多個指標對多個指標進行的評價,即根據研究的目的,建立一個指標體系,對事物的各個方面進行定量分析,得出概括性結論,從而揭示事物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
一、考核單位分類
參與考核鄉鎮往往存在著區位因素、交通因素、人脈因素、經濟基礎、人口規模等多方面的差異,如果直接進行比較,得出的結果必然有失公平。所以對鄉鎮進行考核的首要任務是先對鄉鎮進行科學分類,按類確定目標任務,這樣區別對待,才能提高鄉鎮目標考核工作科學化水平。我們可以選擇鄉鎮農村經濟總收入、距縣城(或中心城市)距離、公路里程、人口總數、在外人員數等指標,采用系統聚類法對鄉鎮進行分類,首先將每個鄉鎮各自看成一類,選擇距離最小的兩類合并成一小類,(如果鄉鎮間關系采用相似系數,則應選擇相似系數絕對值最大的兩類合并成一新類),然后計算該新類與其它類之間的距離,再將距離最小的兩類進行合并,如此繼續,這樣每次合并后都減少一類,直至合并到理想的類別。
二、評價指標選擇
綜合評價中,選擇指標的方法主要有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常用的定性方法主要有綜合法和分析法。綜合法一般是通過研討會或征詢意見的方式,集中專家們的意見,以確定評價指標,該方法是憑借專家的智力優勢和經驗來選擇指標的。分析法是將評價的對象劃分為若干個組成部分或不同的側面,明確各個側面所要評價問題的內涵與外延,在此基礎上對每一側面分別選用一個或若干個指標以反映評價對象的特征。常用的定量方法有試算法和系統聚類法。試算法是通過歷史資料的試算來判斷指標的有效性。系統聚類法是通過判斷指標之間的相似程度來篩選指標的一種方法。通過定量和定性判斷,根據評價的目的、實際操作的可能性和各個指標之間關系的密切程度確定指標體系的容量。
鄉鎮年度目標考核指標體系(如下表)
三、同度量處理
在指標體系確定以后,為了解決各指標不同計量單位無法進行直接匯總的問題,一般在完成數據搜集后還需要對數據進行消除量綱的處理,或稱為同度量處理。常用的消除量綱的方法主要有:
(一)相對化處理方法
進行相對化處理,必須先對每個評價指標確定一個標準值,而后計算實際值與標準值之比。注意:指標有“正”、“逆”之分,對于正指標,以實際值對比標準值;對于逆指標,以標準值對比實際值。標準值的選擇:可用參加的評價單位某一時期的平均值或最優值作為標準值,也可以選擇、歷史最高水平或計劃規定水平等作為標準值。
(二)功效系數法處理方法
功效系數法借助功效系數,把確定要評價的各項指標值轉化為可以度量的評判分數。利用功效系數法進行消除量綱影響的處理,必須對評價的指標確定一對閾值,包括一個下限值(不容許值)和一個上限值(滿意值)。這里的不容許值是歷年來最差值為不容許值;滿意值是歷年來最優值為滿意值。計算公式:[(指標實際值-不容許值)/(滿意值-不容許值)]*40+60
(三)標準化處理方法
它將變量值轉化為數學期望為 0 、方差為 1 的標準化數值。經標準化處理后的數值圍繞著 0 上下波動,數值大于 0 的說明高于平均水平,數值小于 0 的說明低于平均水平。這種方法應用的基本前提是進行標準化處理的變量必須服從正態分布。
四、權重的確定
在統計理論和實踐中,權重是表明各個評價指標(或者評價項目)重要性的權數,表示各個評價指標在總體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權重有不同的種類,各種類別的權重有著不同的數學特點和經濟含義。在綜合評價中,由于權重的確定方法不同,產生了不同的綜合評價方法。權數確定的主要方法有:統計平均法、最大組中值法、層次分析構權法、變異系數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在對鄉鎮年度目標考核中,基于考核人員水平和簡便和易于操作的理念,適于采用統計平均法計算指標權重。統計平均法就是根據專家們對各評價指標所賦予的相對重要性系數分別求其算術平均數,所得的平均數作為各指標的權重。具體步驟為:
第一步,確定專家。一般選擇本行業或本領域中既有實際工作經驗、又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并公平公正道德高尚的專家;
第二步,專家初評。將待定權數的指標提交給各位專家,并請專家在不受外界干擾的前提下獨立的給出各項指標的權數值;
第三步,回收專家意見。將各位專家的數據收回,并計算各項指標的權數均值和標準差;
第四步,分別計算各項指標權重的平均數。
如果第一輪的專家意見比較集中,并且均值的離差在控制的范圍之內,即可以用均值確定指標權數。如果第一輪專家的意見比較分散,可以把第一輪的計算結果反饋給專家,并請他們重新給出自己的意見,直至各項指標的權重與其均值的離差不超過預先給定的標準為止,即達到各位專家的意見基本一致,才能將各項指標的權數的均值作為相應指標的權數。
五、綜合評價分值
可采用總分評定法。主是通過將變量值轉化為分值,而后將各個評價對象的分值加總的方法。對于以定距尺度或定比尺度計量的評價指標,其記分方式可根據各評價指標的優劣排次,名次在前計高分,名次在后計低分。例如,采用的指標是動態對比指標,以報告期值對比基期值,采用三檔記分:報告期對比基期增加者,記滿分;報告期與基期持平者,減半記分;報告期比基期下降者記零分。對于以定序尺度計量的評價項目,一般把該項目劃分為若干個評分等級,并對不同等級賦予適當的分值,然后請足夠多的評判者按預定的評分等級對該項目評分。最后綜合評判結果,即把各指標(或各項目)得分加總,得到該評價對象的總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