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亞東 梁倩 韓嘉琰 張帥
【摘 要】當今社會,食品問題一直備受人們關注,食品存在問題的報道也此起彼伏,在社會上掀起了不小的狂風浪潮。基于對我國食品質量安全現狀的認識,使得媒體有更大的勇氣和信心,揭露時下一些生產經營者誠信缺失,肆意制售假冒偽劣產品,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行為。在充滿正義感的媒體人筆下,揪出食品安全問題,分析我國食品安全新現狀,改善我國食品質量問題的應對之策。
【關鍵詞】中國;食品;質量安全;問題揭露
食品質量安全是當今世界食品生產和流通中最受重視的問題。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物質,是人們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食品產業是蓬勃發展,各種新型的食品是層出不窮,伴隨著的愛拼問題也是有增無減,且花樣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別人做不到。食品有問題已經不單單的只是在牛奶上讓人擔憂,上海染色饅頭事件,江西農民用污染的水灌溉小麥等等。它的范圍在不斷地擴張,凡是只要是能吃的,幾乎都或大或小的存在著問題。日益劇增的環境污染和頻繁的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對人們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層出不窮的疾病也使人心慌慌。食品安全仍是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
一、我國食品安全問題新事件
(一)古井貢酒部分酒用食用酒精勾兌
時間:2012年8月
起因:古井貢酒中報的酒精采購,使媒體懷疑其勾兌酒。
回顧:2012年上半年,古井貢酒從安徽瑞福祥食品有限公司采購酒精4551.49萬元,折算約為6596噸。業內人士懷疑古井貢酒中有部分用酒精勾兌出來。酒精的乙醇含量大于95%,對人體傷害較大。外購優質白酒勾兌,每噸白酒要3萬-4萬元基酒,使用食用酒精,每噸成本只要8000-9000。
(二)毒果凍事件
2012年4月,毒果凍、毒老酸奶疑云未散,毒膠囊風波又起。在互聯網上出現了破皮鞋很忙的惡搞段子:忙著被提煉成工業明膠,被無良商人摻入食品中,被消費者吃進肚子里。
2012年4月,網絡上有傳聞稱,一些老酸奶使用了工業明膠,而這些工業明膠從舊皮鞋中提取,這引起了消費者的不安。再后來網絡上又傳言說,果凍、酸奶等固體乳制品中添加了從舊皮鞋等廢舊物中提取煉制的工業明膠。繼“老酸奶”和果凍等食品中招之后,工業明膠濫用所引發的風波持續發酵。2012年4月15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欄目報道,膠囊生產企業使用皮革廢料制造藥用膠囊,并流入國內醫藥市場。
(三)麥當勞過期產品加工出售
時間:2012年3月
起因:央視“3·15晚會”曝光了北京三里屯一家麥當勞店,將過期的食品重新加工銷售給消費者。
回顧:麥當勞規定甜品派應在炸出90分鐘內銷售。原本快到期的甜品派,員工更換包裝,將標注時間向后推遲一個小時。吉士片過期幾個小時后仍然被員工用做早餐吉士蛋漢堡。(保溫箱的計時器報警標志著保溫箱里的食品已經超過保質期,然而工作人員并沒有將保溫箱里的肉制品扔掉。)
(四)立頓茶葉上禁用農藥超標
時間:2012年4月
起因:4月23日,綠色和平環保組織的一份報告顯示:“立頓”多種系列茶葉均含有被國家禁止在茶葉上使用的多種農藥。
回顧:報告顯示:“立頓”綠茶、茉莉花茶和鐵觀音袋泡茶,均含有被國家禁止在茶葉上使用的高毒農藥滅多威。其鐵觀音含有禁用的三氯殺螨醇, 其綠茶含有禁用的硫丹。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發表聲明,報告中檢測的“立頓”茶樣品全部符合國家標準。
二、分析食品安全出現的問題
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的形勢如此嚴峻,那么到底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出現在哪里呢?
(一)小作坊式分散生產,導致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難、衛生安全隱患大等問題。
在國家質檢總局調查的45萬個食品生產企業中,10人以下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有35萬家,29%的企業無標生產,60%的企業出廠不檢驗或根本不具備檢驗能力,這些小作坊“數量多、規模小、分布散、條件差、工藝亂”,食品質量和安全難以保證。如何有效解決“食品小作坊”難題,已經成了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決定我國食品安全水平的突出問題。
(二)食品安全法律體系不夠完善、行業相關標準缺失或者滯后,導致我國監管依法難、執法輕、企業無標生產等問題。
一方面由于我國食品法律法規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較差,涉及食品監管的法律法規已經“跟不上”我國當下食品安全問題發展的速度;二是食品法律法規的條款還存在著條款籠統、操作性差等問題;三是食品法律法規對“犯事”企業及個人的罰則較輕,導致法律約束力不夠。
(三)食品安全監管行政機構設置不合理,職責不明確,導致監管責任難以落到實處,甚至出現“監管推諉”等問題。
“三聚氰胺”事件,三鹿董事長以及許多高管都被判刑了,但是河北省上級監管部門呢,食品安全部門,衛生檢疫部門等許多監管部門盡到職責了嗎?顯而易見,沒有,那么相關部門是不是也應該受到處分呢,食品問題這個板子到底打在誰身上合適呢,是不是企業就應該完全承擔責任呢?
(四)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期,面對“誘人”的利益有些道德素質低下的企業以及個人利益熏心違法使用食品添加劑和非食品添加劑來制造假冒偽劣食品,導致問題食品“橫行”,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給食品安全造成重大隱患。
(五)隨著食品工業的迅速發展,大量食品新資源、添加劑新品種、新型包裝材料、新工藝已經現代生物技術、酶制劑等新技術的不斷出現,也造成了一個新的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增多的直接應用于食品及間接與食品接觸的化學物質所帶來的安全隱患成為亟待重視和研究的問題。例如: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等。
三、各行業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態度
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已經得到了全社會的“空前”關注,這是有效解決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的一個契機。也正是由于這種“空前”使得政府、行業、企業、專家、媒體已經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有了新的認識,做出了相應的調整。
(一)政府方面:在2011年4月份舉行的“2011國際食品安全論壇”上衛生部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與衛生監督局局長蘇志先生介紹了我國已經開始從危機應對轉型風險預防,并且在《食品安全法》中有關于風險預防的具體規定。這些都表明我國政府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和在不斷的尋求方案來解決。由此也可見,今后的食品安全問題解決方案將更側重與風險預防方面,并且相關法律法規以及標準將得到完善和健全。
(二)行業及專家方面:或許是因為由于我國“風險交流”環節薄弱導致民眾恐慌的原因,行業學會、協會以及相關專家已經意識到風險交流的重要性。還是在“2011國際食品安全論壇”上,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兼秘書長孟素荷女士稱:要為科學界在食品安全問題中的集體失聲做檢討。由此可以預見,在未來的日子行業學會、協會和專家將在風險交流方面做更多的正確的、科學的“知識輸導”。
(三)企業方面:在食品安全問題發生后,企業道德問題成為人們評論的主要方面。在眾多論壇會議上,包括康師傅、貝因美等著名企業稱:企業道德是食品安全問題的第一道防線。并且,很多企業表示將把用于食品安全風險預防的成本納入企業成本中,從源頭開始把控食品安全。
要解決我國食品安全方面的問題,政府以及社會各方面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但是,只要堅持以科學的方式進行,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將逐步的、有效的得到改善。
食品安全是關系民生、關系國家穩定的重要因素。雖然我國食品安全的現狀還不容樂觀,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政府、企業以及社會各方面為保障食品安全所做的工作與努力。只要全社會團結一心,正確和科學的面對食品安全問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將擁有一個健康、安全并且“美味”的食品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