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通過對重點高校研究生參加課題的情況進行問卷調查,研究影響課題提升科研能力的主要因素,總結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有效策略,為高校基于課題研究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提供參考。
關鍵詞:課題研究;研究生;科研能力
文章編號:1672-5913(2013)18-0013-03
中圖分類號:G642
0 引言
經過30多年的改革發展,我國研究生培養規模已步入教育大國行列,培養模式已從“學徒式”經“專業化”步入“多元化”,并沿著應用型、高層次型人才方向快速發展。21世紀的國際競爭是科學技術和人才的競爭,培養高水平科研素質的人才成為各國高等教育的重點,而研究生教育作為培養高層次科研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是國家未來發展的基石,對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促進國家現代化有重大實踐意義。因此,培養研究生的基礎理論知識應用于科研課題項目的科研能力成為我國研究生培養的首要任務。
研究生科研能力是研究生在學科領域探索真理的創造活動能力,主要包括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資料收集與處理能力、發現與解決問題能力、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實際動手能力。目前,研究生科研能力提高的形式主要有課堂教學、導師引導、科研訓練、學術論文。而研究生參與課題研究作為不可缺少的培養方式,是綜合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
1 問卷設計
基于文獻調研和對師生實地訪談設計問卷,內容涉及參與課題的情況、課題提升科研能力的認識、影響課題研究的因素3大方面,以獲取不同層次的反饋,調查問卷共23題,包括19個封閉式客觀題(單選題、多選題)和4個開放式主觀題。調查范圍選取武漢大學近5年課題項目較多的5個學院,其中計算機學院承擔國家各類科研項目500余項,生命科學學院承擔國際國內各類項目400多項,動力與機械學院承擔國際各類科研項目100余項,土木建筑工程學院承擔國家各類科研項目90余項,基礎醫學院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0余項。
調查對象為調查范圍內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問卷調查共發放500份,回收問卷492份,其中有效問卷482份,有效問卷占比率高達96.4%。利用SPSS17.0軟件對問卷信度進行分析,問卷的Alpha信度系數為0.71,問卷可信度較高。
2 調查數據分析
2.1 研究生參與課題及提高科研能力認可情況
研究生參與課題項目研究的比例較高,并且認為課題研究提高了科研能力。調查發現,在研究生教育階段有95.7%的研究生參與過課題項目研究,其中有90%的研究生參與課題項目研究時間在半年以上,有70%的研究生參與課題項目研究時間在一年以上,有26.2%的研究生參與課題研究時間在2年以上;有78.4%的研究生認為課題項目研究提高了科研能力,其中20.3%的研究生認為科研創新能力有所提高,科研能力中各項能力得到提高的認可比例如圖1所示。
2.2 參與課題研究時間與提高科研能力認可的相關性
研究生參與課題項目的時間與研究生對課題提升科研能力的認可高度相關。通過對問卷調查中研究生參與課題研究的時間長短和研究生認為課題對提升科研能力的效果這2道題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Sig:.000<.001)詳見表1,兩者呈高度的正相關性,這說明研究生參與課題項目研究時間越長越發認識到課題對提升科研能力所起的作用。因此,需要延長研究生參與課題項目研究的時間,增強課題能有效提升科研能力的思想意識。研究生更多地參與課題項目研究的整個過程(資料收集與分析、發現問題、學術研討、解決問題、撰寫實驗報告并發表論文等),才能更有效地提升科研能力,才能體會到課題項目研究對科研能力的提升作用,才能增強研究生參與課題項目研究提升科研能力的意識,指導研究生進行課題項目研究的行為。
以上相關分析表明,增加研究生參與課題項目研究的時間長度有助于提高研究生對課題提升科研能力的認識。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需要學校研究生培養部門合理調整研究生課堂學習時間,注重研究方向與課堂知識的有機結合,引導研究生開展課題研究,激發科學研究熱情,較快參與課題項目研究。
2.3 影響研究生課題研究的因素
問卷對影響研究生課題研究的主要因素進行程度選擇,主要因素細分為“學術水平、科研訓練、自身素質、導師指導、科研條件、科研氛圍、團隊成員、科研管理”8項內容,每項內容設置“總是-4、經常-3、有時-2、偶爾-1、從不-0”5個程度選項,根據調查數據統計8項內容的重要程度總值,調查結果如圖2所示。
學術水平和科研訓練是影響研究生完成課題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自身素質、科研條件、科研氛圍、導師指導、團隊成員,而科研管理對研究生研究課題的影響不大。因此,提高研究生學術水平與加強科研訓練成為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
3 總結與對策
從問卷調查分析可見課題項目研究已在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研究生參與課題研究能有效提高科研能力,提升科研創新意識。但課題項目研究在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上仍存在一定困難,如學術水平不夠、導師指導不足、科研環境有限等。針對上述現狀,對課題項目如何有效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出以下對策。
3.1 加強自主學習,提高科研自覺性
研究生自身素質是開展科研活動的關鍵因素,是研究出創新性學術成果的重要保障,而自主學習是提升科研素質,提高科研自覺性的有效途徑。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理論,在課題研究的各個環節,堅持自主學習的理念能調動研究生的科研自覺性。自主學習的內容需結合課題研究重點,明確學習內容,研究生要深入閱讀相關書籍和文獻資料,做好讀書筆記,拓寬學術視野,能有效提高研究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新知識與新思維的獲取,有利于激發研究生的創新思維,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自覺性;自主學習的過程要圍繞課題的研究內容,開展靈活多樣的研討交流活動。現在的絕大部分課題都是以團隊協作的形式開展研究,自主學習的過程要注重發揮團隊的主觀能動性,加強內部間和內部與外部間關于課題研究內容的交流,如荷蘭大學研究生院鼓勵學者間進行思想交流。研究生通過研討活動獲取前沿學術知識、經驗和情感體驗,做好自主學習過程的反思和總結,有利于激發其科研斗志,提高科研自覺性。
3.2 強化導師指導職責,引導科研創新
導師的指導是科研活動中的主導因素,課題研究作為最重要的科研訓練方式,導師在學術責任感、職業道德、創新能力3個方面對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起關鍵作用。加強導師學術責任感,倡導嚴謹認真的科研工作作風與求真務實的科學研究態度,使導師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指導研究生進行課題研究,這些對研究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增強導師的職業道德,主要是具備高尚的科學奉獻精神,以身立教,積極致力于科學研究工作,這些將對研究生安于學習研究的本分,踏實做好課題研究工作,形成科研意識和科研自覺性,進而提高科研能力產生積極影響;提升導師的創新能力,主要是導師鍥而不舍的創新精神、敏捷的洞察力與準確的判斷力,這對研究生認真投入科研活動有重要影響,導師勇于挑戰的態度也將引導研究生及時把握課題的前沿動態,積極進行課題的創新性研究,有利于研究生創新性能力提升。
3.3 營造科研生態環境,培養科研素質
在以課題研究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過程中,營造良好的科研學術生態環境,有利于激發研究生的科研意識與科研精神,開拓學術思路,學術生態環境主要有科研資源環境、管理環境和學術環境。加強科研資源環境建設,主要有網絡環境、圖書資源及研究經費等內容,完善數字化圖書館建設,便于研究生通過網絡獲取國內外最新文獻資料,更多更及時地了解前沿領域,配置先進的實驗室為科研模擬實驗提供硬件支撐。規范學術管理環境,開展周期性的學術論壇,聘請相關研究領域的國內外知名學者前來講學。優化科研學術環境,定期舉辦學術講座或學術報告會等活動,營造濃厚的科研學術氛圍,有利于增強研究生的科研意識與創新意識,研究生全程參與學術活動,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口頭及書面表達能力。
3.4 加強管理。激發科研熱情
調整課堂學習時間,將課堂學習與研究方向緊密結合,使研究生在3年教育時間內較快參與到課題項目研究中。加強研究生參與課題研究的管理工作,對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表現優異、成果優異的研究生實施激勵機制,科研管理者要堅持激勵機制的公平性原則,通過課題研究成果激勵機制引導研究生的科研積極性,以此提升科研能力。
4 結語
在研究生教育階段提升科研能力的多種途徑中,課題項目研究已成為提升科研能力的重要形式之一,并成為國內外研究生教育機構培養研究生的普遍做法。而加強自主學習以提高科研自覺性、強化導師指導職責以引導科研創新、營造科研生態環境以培養科研素質、加強管理以激發科研熱情是進一步發揮課題項目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作用的關鍵。
參考文獻:
[1]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年度報告課題組,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戰略報告(2012)[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6
[2]陳木龍,張敏強,研究生科研能力結構模型的構建及勝任特征分析[J],高教探索,2013(1):100,104
[3]馬楠,基于課題培養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研究生[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1
[4]雷兵,魏立安,黃宗升,等,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自我培養和提高的途徑探討[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9f9):85-86
[5]駱四銘,張應強,整合優質資源培養創新型博士:荷蘭大學研究院制度案例分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9(4):37-41
[6]楊建廣,日本大學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模式[J]l中國冶金教育,2012(4):52-54
[7]陳素珊,論高校和諧的學術生態環境建設[J],遼寧教育研究,2008(6):18-19
[8]彭國華,我國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勵機制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2010
(編輯:趙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