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夢”在十八大之后成為熱點話題。“中國夢”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的夢。客觀地分析當前我國主要問題對于實現“中國夢”非常必要。本文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個角度分析實現“中國夢”面臨的挑戰。
[關鍵詞]中國夢;挑戰;改革開放;社會主義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11 — 0019 — 02
十八大之后,“中國夢”成為全國上下熱議的話題。實現“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自建國六十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十八大報告對成就進行了具體的概括。但我國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現“中國夢”面臨許多的挑戰。
一、經濟發展挑戰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現了三十多年的快速增長,這在世界其他國家是絕無僅有的。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50萬億元,排名世界第二。如何維持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是當前黨和政府面臨的最大考驗。三十多年的快速發展,積累了許多在未來發展道路上不得不克服的難題。
(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最大挑戰。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國經濟的增長主要是通過廉價的勞動力、低廉的礦產資源、粗放的生產方式下進行的。我國改革開放利用這種相對優勢,推動了我國經濟快速的發展。這種粗放型的增長模式具有慣性,但從長期來看是行不通的,必須要徹底轉變。首先,人口紅利正在逐漸消失。隨著我國計劃生育的深入貫徹實施,人口增長逐步得到控制。勞動力成本相對以前大幅度上升。許多建立在利用廉價勞動力的企業面臨越來越多的生存壓力。其次,我國礦產資源盡管豐富,但人均占有量非常低。各大產業發展所需的資源隨著粗放型的開挖正在不斷地枯竭,資源使用的價格不斷地攀升,增加了發展的成本。并且許多靠資源發展起來的城市面臨資源發展的瓶頸,缺乏后續發展動力。最重要的是,盡管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和企業科技應用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在關鍵環節的核心技術相對不足,同時如何使這兩種能力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發揮重大作用,面臨許多的難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直接影響到經濟的健康穩定。我國仍然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仍然處于初級階段,經濟的發展是當前最根本的任務。
(二)經濟全球化的巨大挑戰。自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來,中國的進出口貿易有了長足的發展,進出口貿易總額已位居世界第二。中國利用全球化的機遇,通過引進外資和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推動自身經濟的增長,同時推動我國的優秀企業走出國門,參與世界競爭。我國企業利用對外貿易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節省了發展成本。但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我國經濟發展受全球經濟波動的影響日益增大,發達國家資本市場對我國經濟發展影響日益增大,如何成熟的應對全球金融挑戰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挑戰。同時,發達國家利用全球化和自身經濟技術優勢兼并國內優秀民族企業的威脅始終存在。
二、政治體制改革挑戰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發展,我國在政治上已經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制度和理論體系。這是我國在政治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我國國情的道路、制度和理論體系。目前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政治改革的深入是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方面。目前政治改革面臨的挑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腐敗問題,這是當前政治體制改革最棘手的難題。在深化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實現兩個“百年”目標,需要有清廉的政府、清正的干部、清明的政治。如何有效的防止和懲治腐敗,是新階段必須解決的難題。胡錦濤在黨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指出,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是黨一貫堅持的鮮明政治立場,是人民關注的重大政治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就會對黨造成致命傷害,甚至亡黨亡國。在第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與中外記者見面會上,新當選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強調“一些黨員干部中發生的貪污腐敗、脫離群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必須下大氣力解決;全黨必須警醒起來;打鐵還需自身硬。”〔1〕
(二)政府職能轉變的挑戰。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轉變政府職能,發展和完善社會建設需要轉變政府職能。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發展過程中,集中的計劃體制和市場經濟體制在很多領域存在“雙軌運行”的狀態。一些領域,政府職能越位或者錯位,把本來屬于市場和社會的職能交給了政府;很多具體的領域缺乏政府的監督和法律的約束,導致市場運行出現有問題無人管無法管;行政審批程序存在效率低下和滋生腐敗的問題。政府與市場主體、社會組織之間關系需要進一步厘清。
三、文化建設挑戰
當前我國社會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呈現非常復雜的局面。社會主義市場濟的深入推進,市場主體的平等、自由、競爭和法制觀念深入人心。隨著我國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各種思想觀念相互碰撞。西方思想文化如潮水般涌入中國,精華和糟粕并存。面臨的思潮挑戰主要有:
(一)西方文化霸權和輿論的挑戰。現階段西方發達國家依然主導世界文化宣傳和輿論陣地。利用發達的輿論宣傳工具和技術向發展中國家輸出自己的意識形態,為自己的霸權主義辯護。在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中,西方國家利用媒體宣傳工具進行子虛烏有的污蔑謾罵,輸出所謂的民主和自由。同時,國際傳播實力對比嚴重失衡,中國的文化傳播能力與西方發達國家有非常大的差距。西方媒體無法正視中國的快速發展,通過網絡和其他媒介對中國的各種輿論攻擊對我國國民和社會造成許多負面影響。
(二)道德挑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十八大報告中凝練為24個字,核心價值觀是社會發展的精神導向,是人們行為的價值評價標準。當前社會道德領域依然存在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問題,為了個人利益不擇手段,無視法律和道德。道德滑坡問題的解決刻不容緩。
(三)社會主義文化建構挑戰。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歷史和文化,在近現代一百年的歷史上收到西方文化的沖擊逐漸沒落。建國六十年來盡管社會主義文化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但仍然面臨許多的問題。如何引領當前文化建設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相融合,如何使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得到繼承和發揚,如何應對外來文化對國民思想的沖擊是實現中國夢必須要面對的文化挑戰。
四、社會建設領域
社會建設是實現中國和諧穩定的重要保證。當前很長一個時期是我國改革開放階段社會矛盾的凸顯期,面臨的挑戰重重。
(一)新農村社會建設挑戰。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農村是維護社會長期穩定的基石。我國新農村建設已有八年多的時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許多村民對新農村建設認識不到位,參與度不高,認為新農村建設就是修幾條路、蓋幾棟樓房而已。農村建設的資金不到位,新農村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建設缺乏全面合理的規劃,許多建設存在浪費和重復的問題。農村基層管理沒有實質性的提高,村民參與村務自治積極性差,存在干群矛盾、組織管理系統渙散等問題。
(二)城市化社會建設挑戰。加快我國城市化進程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是走向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趨勢。但是在城市化的進程中,我國許多城市面臨征地拆遷引起的各種社會問題。各種暴力拆遷和暴力抗拆事件頻頻發生。同時,由于我國在分配、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農村和城市存在非常大的差距,許多進城務工人員屬于半城市化的狀態,為城市建設做出巨大的貢獻但卻沒有享有和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另外,城市化進程中面臨的許多小城鎮和農村的凋敝,農村常住人口主要為留守婦女、兒童和老人。
五、生態環境問題
環境是人類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空間。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經濟持續發展、人民生活幸福的重要條件。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發展中,我國社會的很多方面都取得非常大的進步,唯有生態環境在發展中出現倒退的情況。實現中國夢,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主要的挑戰,主要包含兩個方面。
(一)當前生態環境現實狀況不容樂觀。在農業粗放型的生產中,水土流失、荒漠化問題非常嚴重。目前仍有近1/3的國土面積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3.6億畝坡耕地和44.2萬條侵蝕溝亟待治理,東北黑土地保護、西南石漠化地區土地資源保護搶救的任務迫切,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貧困地區嚴重的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治理。〔2〕監測結果顯示,截至2009年底,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262.37萬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積173.11萬平方公里,分別占國土總面積的27.33%和18.03%。五年間,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年均減少2491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積年均減少1717平方公里。〔3〕人類的大量捕殺野生動物以及對動物的生存環境的破壞,生物的多樣性已經面臨威脅。在工業化生產中,大肆的亂排放污水、廢氣,隨意處理工業固體垃圾和電子垃圾等,城市空氣質量嚴重下降、農業用水受到污染,城市熱島效應不斷加劇。2012年,有關專家發布中國癌癥村的分布情況,中國癌癥村的數量應該超過247個,涵蓋中國大陸的27個省份。癌癥村之所以比例如此之高,很大原因與當地環境河流湖泊、地下水、空氣受到污染有必然的關系,長期生活在這樣環境下的當地居民為此深受其害。
(二)生態環境的治理舉步維艱。生態環境涉及諸多利益,企業在核算成本的時候并沒有把排污處理的成本納入進去,對污染物的處理采取能逃則逃的做法。許多地方政府,尤其是中西部,為了GDP可以花大力氣引進污染企業,或者從東部把落后的污染企業引入本地。這種短視的做法使當地的環境遭到巨大的破壞。環境治理需要技術與管理的全面配合。當前環境污染的治理仍然需要政府的大力監管和重視,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同時,環境治理存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情況,缺乏全面協調,治理環境成本高。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中國夢”是中國人的和諧幸福夢,中華民族的復興夢。實現“中國夢”,需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需要有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需要中華兒女的共同奮斗。
〔參 考 文 獻〕
〔1〕 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記者見面會習近平講話.〔EB/OL〕http://www.lwgcw.com/NewsShow.aspx?newsId=29622.
〔2〕 到2015年我國將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5萬平方公里〔EB/OL〕. http://www.gx.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2-02/25/content_24777176.htm.
〔3〕 截至2009年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262.37萬平方公里〔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11-01/04/c_12945029.htm.
〔責任編輯:張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