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層次教學的教學方法能夠根據學生的差異性,有針對性的組織教學,從而達到因材施教的教學要求,在學生知識的掌握與運用上、教學效果上,都將起到促進作用。本文對分層次教學的教學方法進行了闡述,論述了分層次教學方法的理論依據、分類和現狀,并提出了在高中課堂教學中進行分層次教學的實施步驟、實施原則及注意事項。
[關鍵詞]分層次教學;教學方法;教學實施過程
[中圖分類號]G6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11 — 0154 — 02
由于學生自身素質、知識基礎、興趣愛好等各個方面存在差異,使得學生在高中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等也相應的存在差異性〔1〕。從理論上來講,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差異性,有針對性的進行備課、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做到因材施教,從而保證學生就現有基礎上的提高。針對這種差異性,教師不能在教學過程中搞“一刀切”式的教學,必須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差異性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即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分層次教學方法〔2〕。
1 “分層次教學”教學方法
“分層次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智力因素等情況,在教師的潛意識里把學生按照水平相近的原則分成不同的組別,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恰當的對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策略,分類指導,使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這里強調教師的“教”必須適應學生的“學”,摒棄了原有的教師根據教學目標一味的“教”,改正忽視學生差異性因素的影響,消除“教”和“學”產生脫節現象的發生,避免出現好學生“吃不飽”、差學生“不消化”的現象發生〔3〕。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體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4〕。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師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確定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引導,組織不同層次的教學訓練,根據學生層次的不同而有針對性的輔導,使學生學習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和切實的提高。
2 “分層次教學”教學方法的理論依據
分層次教學方法可以追溯到我國古代的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便是分層次教學的具體體現,宋代朱熹把孔子這一做法概況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5〕。從心理學角度看,人的認知過程都是遵循就近發展的特點,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表及里,是逐步認識、逐漸接受的過程,只有最接近其知識認知程度才能激發其認知潛能;高中教學工作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新知、運用新知的學習活動,由于學生認識事物、接受新知的差異性,教師不可能一概而論的教授,必須掌握學生認知基礎,有針對性的組織教學。從教育學角度看,由于學生個體知識結構、能力水平、智力因素的差異性,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必須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的差異性有針對性的組織教學,使教師的教圍繞在學生就近發展區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發展潛能,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6〕。從教育教學實踐看,按照最近發展區理論以及教學形式最優化理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進行“一刀切”式的教,不利于學生學習的提高,講的難,學習基礎差的學生不能掌握消化,講的簡單,又影響學習基礎好的學生學習成績提高;在教師備課時,必須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預設多個教學目標和學習內容,根據教學過程調整、落實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分出多個層次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因此,從心理學、教育學、教育教學實踐三個方面分析,都應該對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
3 “分層次教學”教學方法的分類
“分層次教學”教學方法在分類上,主要根據對學生管理方式和教學方式上的變化進行劃分,主要分為按能力分班分層次教學、動態分班分層次教學、滾動分班分層次教學、班內分層次教學等多種形式。按能力分班分層次教學,就是按照學生的入學成績由高到低順次分班,使得能力相當的學生在一個班級;學校根據分班情況,有針對性的指定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教學內容,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適應本層次教學。動態分班分層次教學,就是學校每學期定期進行二到三次考試,根據考試成績調整學生所在班級,使學生根據自身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的變化而調整到更適應其學習的班級進行學習,也有實行“自主選擇、動態分層”的做法。滾動分班分層次教學,就是將入學新生按照學生成績分成A、B、C等幾個等級,等級內學生按照常規分班,當一學期課程結束后,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班級調整,如低等班級學習成績突出者升入高等級班級,高等級班級學習成績較差者降入低等級班級,但是這種學生學習成績變化一般不大,所以進行調整的學生并不多。班內分層次教學,就是指教師根據自己所教班級情況,在教師潛意識里將學生分成幾個層次,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各個層次學生情況有針對性的分類點撥、指導;這種分層次教學只在教師心里劃分,學生并沒有真正劃分幾個部分,無形中增大了教師的教學工作量和教學難度。
4 “分層次教學”教學方法的現狀
中國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來形成的班級授課制度,決定了授課形式必須以班級為單位,所以分班便成為高中學校的一個矛盾點。從理論上講,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分班最為利于學校組織教學,也利于教師的授課,但是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由于高中學校考慮學生、家長、社會等多方面因素,除了選出一少部分學生組建尖子生班以外,其他學生實行的是蛇形尾隨、常態化、均衡化分班辦法,即將所要分班學生中各個層次的學生均衡的分到各個班級中。由于這種分班方法的實際情況,按能力分班分成教學、動態分班分層教學、滾動分班分層教學的教學方法無法在教學中得以實施,而唯一能實施的分層教學方法只有班內分層次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極大的增加了高中教師的備課工作量和教學工作量,而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又難以把握和具體實施,這種實際情況從教學質量提高角度考慮極大的影響了教學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如若實施真正意義上的按能力分班分層次教學,必須打破傳統意義的分班辦法,從根源上徹底打破影響分層次教學的瓶頸,實施完全按能力分班分層教學,將極大的促進教學實施及教學質量的提高。
5 “分層次教學”教學方法的實施步驟
“分層次教學”教學方法在具體的運用實施過程中要抓住“分層次”這個關鍵環節,在高中學校具體的教學中,做到學生分層次、教學目標分層次、教學內容分層次、效果檢測分層次等幾個關鍵步驟,才能真正實現分層次教學的價值。
一是學生分層次。學生分層次,即學生分班,必須按照學生入學成績、學習能力、智力因素進行嚴格意義上的分層分班制,從基礎上為分層次教學奠定基礎。
二是教學目標分層次。從學校整體部署的角度考慮,每一年都要根據總的教學目標制定分目標,目標制定要符合學生發展實際、科學合理,達到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要求。
三是教學內容分層次。在教學大綱與教學總體內容要求不變的基礎上,要針對不同層次學生,調整、增加、深化重點內容教學,將教學內容布置的更貼切學生學習實際,并在教學中適當增加各個學科各個層次的教學熱點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科學習素養。
四是效果檢測分層次。在教學效果檢測中,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情況,設計、命制多套試題,試題要貼近各層次教學,做到有的放矢;通過檢測結果檢驗教學情況,如若有問題做出適當調整。
u2W7eLbj7kS7gdyAm66fJ775IiPTJcAMR1NiT5WEG9Q=6 “分層次教學”教學方法的實施原則
在高中學校分層次教學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按照相關教學實施原則進行組織教學。
一是以學生發展為本原則。分層次教學重在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果,關鍵在學生,所以在教學方法的實施過程中必須以學生發展為根本要求,堅持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為不同層次學生學習能力提高與發展提供條件。
二是整體推進原則。分層次教學的各個實施步驟及方法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將各個方面整體實施與推進,使其協調發展,才能使分層次教學得以順利實施,否則只注重某個方面或某一環節,勢必影響其他方面或環節的實施,最終會影響到分層次教學效果的發揮。
三是可接受原則。分層次教學過程中,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施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可接受性,在大的設計方案的要求基礎上,應該按照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每一個實施細節及實施內容,確保整體學生的接受能力,運用好分層次的教學方法。
四是注重過程發展原則。由于分層次教學方法的具體實施對象的不同,運用環境的不同,學生基礎的不同,教師教學組織的不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注重各個實施步驟、過程上、環節上的發展和變化,將實施的實際情況與預設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出現問題或偏差及時進行調整。
7 “分層次教學”教學方法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在高中學校分層次教學過程中,由于高中學校教學的特殊性,在具體教學實施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問題。
一是要科學構建、合理實施。由于高中學校基礎、師資隊伍狀況、學生整體素質等方面因素的差異性,各自高中學校有各自高中學校的特點、特色,在分層次教學實施過程中,不可能按照同一個模式進行。所以,在高中學校具體實施過程中,必須結合自身特點,科學構建本學校分層次教學方案,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實施。
二是提前準備、打好基礎。根據高中學校所選擇的分層次教學類型,需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如若運用按能力分班分層次教學方法,就要在分班環節上打好基礎,必須嚴格按照設定的能力要求進行分班,如若出現找人插班、托人轉班的情況,由于學生能力差距的問題,勢必影響分層次教學實施。如若采用班內分層次教學方法,關鍵要抓好教師的培訓、指導工作,由于這種分層次教學方法對教師授課要求較高,教師所做的準備工作較多,必須提前組織教師進行相關學習、培訓、實驗實踐,才能讓教師有的放矢的實施分層次教學。
三是要堅定信念、堅持運用。分層次教學實踐需要高中學校謀劃、布局,重在教師具體實施。由于分層次教學對教師教學要求較高,備課準備量大,教學過程復雜,更重要的是實施初期不容易取得成果,因此在實踐中教師容易出現應付、放棄的心理,最終影響分層次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要堅定信念,持之以恒的加以運用,高中學校要不定期的對教學情況進行了解和掌握,促進分層次教學的運用,直至教學成果的顯現。
分層次教學方法能夠提高高中學校學生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發展潛能,對高中學校學生學習成績的鞏固和提高具有促進作用。但是,由于分層次教學對具體學校的基礎情況有所要求,對教師在教學中駕馭課堂能力也有較高要求,因此,在具體實施和運用過程中,要根據學校及教師自身的特點進行靈活運用和掌握,在運用過程中會出現很多新問題、新情況,這就需要加以研究、調整和改進,才能達到促進教學的目的。
〔參 考 文 獻〕
〔1〕劉照輝.高中數學分層次教學的必要性〔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15):85.
〔2〕張婕.試談高中數學分層次教學〔J〕.學周刊,2011,(20):82.
〔3〕邢秀芳,朱蕾蕾.高中數學分層次教學法的理論和實踐研究〔J〕.河南科技,2010,(19):33-34.
〔4〕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上冊)〔M〕.第二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256-258.
〔5〕冉茂進.“因材施教”的思考與啟示〔J〕.教育,2009,(32):40-41.
〔6〕唐磊.高中數學“分層次教學”的理論和實踐〔J〕.成才之路,2009,(27):94.〔責任編輯:卜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