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毛澤東為首的革命黨創建了系統完善的民族干部培養理論,并以此為指導培養了大批的少數民族干部,任用他們擔任國家各級領導工作。民族干部的培養任用也在實際工作中發揮著巨大作用,為我國的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以及各項事業的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關鍵詞]毛澤東;民族干部;培養
[中圖分類號]C95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11 — 0025 — 02
一、毛澤東培養民族干部思想的形成背景
(一)蘇聯實行民族干部培養政策
俄共(布)“十大”和“十二大”相繼通過決議,規定各民族共和國和其他民族自治區的黨政、司法、經濟管理機關,應由熟悉當地民族語言、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的民族干部組成。20世紀30年代,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已經開辦了許多學校,為各民族培養各種人才。20世紀80年代初,蘇聯已基本實現了干部民族化和專業化。由于蘇聯實行民族干部培養政策,促使各民族加盟共和國在民族干部的引導下,經濟文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國家得以穩定團結。在這樣的背景下,毛澤東開始學習蘇聯民族干部培養的理論體系,根據我國國情“中國化”再加以實施,以此全面提高少數民族干部素質,促進少數民族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
(二)少數民族地區難以形成統一領導
新中國前,戰亂頻仍,我國廣大地區,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一直難以形成統一。毛澤東為了能夠建立愛國統一戰線,團結各族人民一致對外,抗擊帝國主義的侵略,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各族人民的利益,開始實行“民族干部”政策。毛澤東通過任用民族干部,在民族中培養黨員,擴大了統一戰線。正是在各民族干部的帶頭作用下,各族人民地團結起來,在武器裝備極不先進,物資供應較為缺乏的狀況下,憑借全國人民統一的武裝斗爭,捍衛了國家主權,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三)少數民族地區資源豐富但經濟較為落后
建國初期,少數民族經濟水平較低,政治形態也較落后,但是,在民族地區的資源卻十分豐富。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和《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指出,我國是56個民族,論人口,漢族占94%,是壓倒優勢,而土地是少數民族多,占60%。我們說中國人口眾多,地大物博,實際上是漢族“人口眾多”,少數民族“地大物博”。①基于此,毛澤東提出并進一步完善了民族干部培養任用政策,通過培養任用民族干部,更好更快地發展民族地區經濟文化,充分發揮民族地區的資源優勢,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平衡發展奠定基礎。
二、毛澤東培養民族干部思想的形成過程
大革命時期,毛澤東就已經有了培養民族干部的思想。在《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中提出“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由于民族地區自然、社會因素較為復雜,民族干部的“決定因素”就更為突出。在《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理論指導下,毛澤東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時,特別注意吸收少數民族骨干。第二次國內革命時,毛澤東民族干部培養的理論體系已趨成熟。他總結了大革命時期民族干部培養的經驗教訓,提出要吸收更多的少數民族優秀子弟,并予以認真教育培養。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關于中國境內少數民族問題的決議案》,強調“盡量引進當地民族的工農干部擔任國家的管理工作”。抗戰時期,毛澤東的培養民族干部理論已經較為完善, 1938年10月,毛澤東在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允許蒙、回、藏、苗、瑤、夷、番各民族與漢族有平等權利,在共同對日原則之下,有自由管理自己事務之權,同時與漢族聯合建立統一國家”。在毛澤東的扶持下,中央黨校開辦了少數民族班,而且在陜西公學成立了少數民族工作隊,并由此發展為民族部,進而建立了獨立的民族學院。建國后,毛澤東更加注重少數民族干部的培養和任用。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政府通過建立少數民族干部培養學校,制定政策要求“凡有少數民族地方的各級政府,均應吸收一定數量的少數民族干部參加”②等形式,在軍事、科技、文學、藝術等全方面提高少數民族干部素質,培養大量少數民族優秀的干部人才。
三、毛澤東民族干部培養的主要途徑
(一)建立少數民族干部培養學校
在毛澤東支持下,曾創辦了大量的少數民族干部培養學校,以為我黨民族政策培養堅定的執行者。韋拔群和鄧小平在廣西東蘭創辦農民運動講習所時,就培養了500多名壯瑤民族干部。紅軍長征進過藏區時,幫助藏族人民建立地方政權,開辦藏族干部學校,培養了一批藏族干部。六屆六中全會的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是在一個幾萬萬人的大民族中領導偉大革命斗爭的黨,沒有德才兼備的領導干部,是不可能完成其歷史任務。”隨后,黨中央在陜北公學成立了少數民族工作隊,后發展為民族部,在民族部基礎上建立了民族學院,這是我黨第一所專門培養少數民族干部的學校。首屆招收少數民族300人,到解放時,已有少數民族干部1萬人。建國后,在北京設立了中央民族學院,在西北、西南、中南設分院,并在少數民族聚居的省縣設立民族干部學校或民族干部培訓班,各級政府也開始有計劃地創辦民族中學和民族中等專業學校。經過了幾十年的努力,全國創辦十幾所民族院校,上百所少數民族干部學校,在普通中高等專業學校設立少數民族班,培養了大批的少數民族干部。建立民族干部培訓學校是毛澤東培養少數民族干部的主要途徑之一,通過學校的教育,不僅培養了大批民族干部,而且全面提高了少數民族的綜合素質,培養了大量的少數民族技術人員、文藝家、學者。
(二)制定少數民族干部培養政策
為了保證少數民族干部培養方案的實施,在毛澤東的推動下,曾出臺各方面的少數民族干部培養政策,在法律上切實保障少數民族及少數民族干部權利。建國前,在中華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關于中國境內少數民族問題的決議案》強調“盡量引進當地民族的工農干部擔任國家的管理工作”,在六屆六中全會報告等會議報告上,也強調少數民族干部的培養任用。建國后,國務院第60次會議通過《培養少數民族干部試行方案》,提出了從中央到地方普遍、大量培養民族干部的方針。1953年中央在《關于推行民族區域自治經驗的基本總結》基礎上進一步提出“自治機關民族化”重要戰略,為任用民族干部提供政策保障。1984年的《中華民族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及1987年黨中央、國務院批轉的《關于民族工作幾個重要問題的報告》等文件上,都提出了要大力培養民族干部,加強民族地區的干部隊伍建設。制定少數民族干部培養方面的政策是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領導干部培養任用少數民族干部的途徑之一,制度政策的制定為民族干部的培訓和任用起到了“屏障”作用,在政治高度和法律高度上保障了少數民族干部數量的擴大和少數民族干部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三)吸收民族干部參與國家管理
毛澤東培養民族干部不僅是在理論上的培養,更重要的是解決民族問題、引導民族地區經濟文化建設。建國前,民族地區幾乎都是本民族干部擔任最高領導者的,建國后,雖然少數民族干部普遍存在著文化較低的狀況,毛澤東依舊提出,繼續讓當地少數民族干部擔任當地最高領導者。此外,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每個民族都有代表,少數民族代表的比例遠高于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在吸收少數干部參與國家管理中,少數民族干部的整體素質極大提高,對黨和國家的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的理解貫徹更為深入,促進了國家統一民族團結。
四、毛澤東民族干部培養政策取得巨大成就
(一)本民族人員擔任民族地區主要干部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國務院中,一直保持著相當數量的少數民族。各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民族鄉行政首長都已由實行區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擔任。民族自治地方的部、委、廳、局及企事業中,民族干部也占有一定比例。隨著民族干部素質的不斷提高和領導階層民族干部結構的逐步完善,少數民族越來越在國家權力機關中獲得真正的平等權利,少數民族的經濟文化建設也越來越向前發展。
(二)民族干部隊伍逐步壯大
最初藏區的少數民族干部培訓班只有8人,隨著毛澤東民族干部培訓政策的不斷完善,民族干部的隊伍也在壯大,到建國前,有民族干部1000余人,1956年“八大”召開時,全國已有民族干部21萬人,到1992年,民族干部是1956年的十倍,現在民族干部已有219萬。民族干部已經越來越成為領導干部的中堅力量,少數民族群眾享有的權利越來越得到充分的保障。
(三)民族干部的素質極大提高
建國前民族干部中只有83%達到初等文化水平,現在,民族專業技術干部已達200多萬人,約占民族干部總數的69.5%。根據《少數民族事業“十一五”規劃》,2010年少數民族各類人才占各專業人才9%,超過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重。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由現代知識武裝起來的高素質的少數民族干部,已成為民族地區社會發展的“推動器”,促進我國民族地區的繁榮發展,帶領少數民族地區脫貧致富奔小康貢獻力量。
五、毛澤東培養民族干部思想對現階段民族干部政策的啟示
(一)全面提高少數民族干部素質
毛澤東曾指出“少數民族不僅要有黨和行政干部,要出書記,要有軍事干部,文化教育干部、還要有科學家、藝術家、工程師、醫生以及 各方面的人才”。 只有全面提高民族干部素質,才能真正發揮民族干部在民族建設各方面的領導作用。在民族干部培養中,一定要注重民族干部科學、藝術、文學等的學習,培養少數民族的技術型干部人才,引導民族地區的全面建設。此外,還要注重民族干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素質的培養,不僅加強黨的政治理論、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的學習,更要切實提高民族干部的實踐能力和解決民族問題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理論結合實踐,在遇到實際問題時采取適當合法的方式,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利益。
(二)充分信任民族干部
“要徹底解決民族問題,完全孤立反動派,沒有大批少數民族出身的共產主義干部是不可能的。”① “如果干部問題解決不好,一切政策就沒有人實施。如果干部鬧對立,包 辦、單干、歧視、分裂,則一切都搞不好。”②在實施民族干部培養政策時,要充分發揚毛澤東信任民族干部的思想精髓。一方面,保證民族干部互相信任,確保民族干部相互尊重風俗文化,在經濟上精誠合作共同發展;另一方面漢族干部與民族干部要相互信任,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的漢族干部與少數民族干部。此外,在民族干部任命后,中央機關以及各上級領導應充分信任少數民族干部,為民族干部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鼓勵他們因地制宜開展工作,支持他們提出的成熟想法,在實際操作中維護本民族的利益。只有充分信任各民族干部,才能在“領頭羊”的帶領下實現中華民族的大團結,才能形成“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
(三)培養中青年民族干部
“為了保證我們的黨和國家不改變顏色,我們不僅需要正確的路線和政策,而且需要培養和造就千百萬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③只有大膽培養任用優秀的中青年民族干部,才能鞏固黨的事業和國家的穩定,才能保障民族地區的生產發展更有活力,促進民族地區的發展不斷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現階段,一定要注意沿著毛澤東中青年民族干部培養和任用的思想,創造出讓青年民族干部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在實踐中把培養選拔青年民族干部,尤其是培養選拔優秀的少數民族干部提高到一個較高的水平。
〔責任編輯:張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