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見江南,不禁驚訝于他的年輕。細瘦的身材、利落的短發、娃娃臉,說他剛從大學畢業估計也有人信。而他卻是個文壇“老人”了——36歲的他已經是國內幻想文學的代表人物。不久前,他以2550萬元的版稅收入登上了第八屆中國作家富豪榜榜首,成為新晉的作家首富。環球人物雜志記者采訪他時,他剛從成都走完作家富豪榜的頒獎紅毯。文質彬彬的外表下,江南總是一副謙和態度,即便在榮膺首富后,也沒有顯出絲毫得意之色。
“我不是學霸”
北大化學系畢業、在國外留學多年,單看教育履歷,江南不像是作家,倒像是理科“學霸”。然而他迅速否定了記者的判斷,連連說“我不是學霸”。高中時,江南就讀于一所非重點中學,學習成績僅僅是中等偏上。在老師寬松的教育方式下,天性愛玩的他,常常下午3點半就跑到校外打臺球,或者將父親收藏的書拿來讀。得益于毫不焦慮的心態,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中,江南幸運地脫穎而出。
到了北大,他的學習成績反而總能排進前十名,“但我分數高的都是像法學概論這樣的科目,化學專業并不突出。”沒有課時,江南就沉溺于寫作當中,開始僅僅是想賺點稿費,后來他在看書、寫書、組稿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極具誘惑力的出版市場。一直到他在美國名校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攻讀醫藥分析博士時,寫書這個事對他依然很有吸引力。“我的導師是學術界的大腕,如果跟著他,畢業后會有一份安穩的工作和不錯的收入,但若只是在職場上混得好,然后度過一生,我又不太甘心。”
那段時間的江南,對生活和未來很糾結,不知道是該選擇學術還是寫作。他把自己的感悟和對北大校園的回憶一股腦寫出來,這就是他的第一本小說——《此間的少年》,講述的是一個大學校園里的故事。“里面所有人物都用金庸小說里的角色名字,當時很想通過那本書調侃我的大學同學,更想借那本書對我大學時候暗戀的、卻連她名字都不知道的女孩表達一下幽怨之情,順便感慨我的青春一去不回頭。”江南說。
《此間的少年》在網上連載后,引起強烈反響。10年間,這部小說再版5次,發行量高達120萬冊。也是因為它,江南最終放棄了在讀的博士學位,選擇了寫作。
在江南看來,寫作生涯里的大部分時間,他都是默默無聞的,常常找不到方向,有時下筆了才知道并不適合自己。但寫作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夠使人不斷追問自己對生活的理解。一部作品的誕生,也正是一個人去思考、判斷、得出結論并升華的過程。“隨著寫書,人的性格都會發生變化。我想每個人都有機會,當你覺得自己日復一日的單調生活已經失去意義時,就會有一條隱藏的路出現,好比游戲里的隱藏關卡,里面有咆哮的巨龍、美人和英雄夢。”
回國后,江南先是沉迷于歷史,君王爭權的故事讓他有感而發,于是就有了《九州》系列——一部北陸游牧部落和東陸王朝的爭霸史。幾年后,他又對神話情有獨鐘,于是《龍族》應時而生。他將北歐神話里最著名的一場戰爭——“諸神的黃昏”作為《龍族》的開端,以著名的黑龍尼德霍格作為始祖之龍出場,龍族復興。尼德霍格和它的后代龍王們一起,向人類世界發起挑戰。而站在這一翻天覆地的歷史關口的主角,卻是個再普通不過的少年。“我相信這是一個足以打動全世界讀者的故事。”
“幻想小說早就屬于主流文學”
在《此間的少年》、《九州》、《龍族》這三部江南的成名作中,后兩部都是幻想文學。提到玄幻,江南如數家珍:“從古至今,中國文壇一直推崇現實主義題材的小說創作,幻想小說在文學界很難登堂入室。但幻想小說又是中國傳統文學中不可分割的板塊,從《山海經》開始,到后來的《搜神記》、《聊齋志異》、《西游記》等,都是經典。而在西方,幻想小說早就屬于主流文學,英國作家托爾金的《魔戒》、羅琳的《哈利·波特》,美國作家喬治·馬丁的《冰與火之歌》等銷量都不少于千萬冊。在美國,幻想小說占據了圖書銷量的1/3。”
至今還有不少讀者,尤其是成年讀者對幻想文學抱有成見,認為這種故事沒有現實意義,沒有深度,缺乏激蕩人心的力量。而在江南看來,近年來幻想文學在中國已漸入主流,其傳播的勵志、奮斗等價值觀絲毫不亞于現實題材。
江南說:“中國幻想文學缺少很多東西,最缺的就是作者。”他創辦雜志《九州志》,就是希望讓與他一樣心懷夢想的年輕人,擁有一個專門寫幻想文學的平臺。“做雜志最艱難時,我在北京一個飯店吃羊蝎子,吃著吃著就淚如雨下。想想做了好多事都沒有回報,感覺自己再沒有熱情堅持下去了。”
如今,江南已不僅僅是個寫作、交稿、等版稅的作家,他正在試圖將幻想文學打造成一個產業。從2009年寫作《龍族》伊始,江南就與出版方一起分析了中國圖書市場上所有玄幻故事的優劣,他們反復討論,將能夠吸引讀者的故事元素變形重組,將故事中不夠完善的部分予以修正,在隨后的每一個出版環節中都力求盡善盡美。“僅僅是一個封面,就分成3個畫家同時進行。”網絡、漫畫、游戲,多載體、全產業鏈的運作讓《龍族》的成功遠遠超過了一本書的承載量。
首富的秘訣
對比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動輒以億元計算的財富值,江南2550萬元的版稅實在是一個不值得大書特書的數字。何況這個數字也僅僅是制榜人根據出版社、大城市新華書店提供的銷量計算出來的,版稅實際到手還有一個周期。當記者問及他的真實收入時,江南稱“僅僅位于出版界中游水平”。“其實作家里沒什么富豪。我不覺得收入多了生活就變了樣,我的同學大部分都比我富裕。也許變化的只是,我可以坐頭等艙了,出國不用再考慮轉機。”
做過多年版權運營的江南,對中國作家的現狀深有感觸:很多作家避諱談錢,缺乏市場化的思路。有才華的年輕作家寫了兩年后,用盡了力量,卻不得不改行做編劇,或者從事和寫作無關的職業。江南最大的希望就是年輕的作者們可以通過寫作獲得財富。“一個作家就應該通過寫作獲得社會地位和應有的尊重”。
江南的讀者大部分是青少年。他很喜歡與校園里的莘莘學子談寫作經驗:“學語文是為了培養對文字的興趣,而寫小說需要關注人物的塑造,這就要求作者善于觀察。”他鼓勵同學們,遇到挫折時,要堅定自己內心所堅持的。江南說,這就是他的首富“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