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新觀察家》雜志
9月18日封面文章
世界向東方偏轉
世界的未來掌握在誰的手中?奧巴馬、比爾·蓋茨,或是默克爾?都不是,雖然他們給這個世界帶來過積極改變,但影響力已經開始衰減。從4世紀開始,社會進程基本上是圍繞西方展開的。而現在,世界將圍繞著東方——中國、新加坡、印度,甚至非洲國家展開。在經濟、傳媒、文學、科研等各個領域,世界的中心都在向東方偏轉。
東方國家的影響力與日俱增。韓國的跨國集團三星是世界最重要的電子工業公司之一,中國臺灣科技巨頭富士康生產的電子設備銷往全球,印度著名的外科醫生在班加羅爾為病人實施心臟手術,只收取低廉的費用,尼日利亞的企業家成為非洲大陸活力的象征,甚至加納都有了自己的電影制作基地——“加萊塢”……這些來自東方國家的面孔正在改變我們的世界。
日本《朝日周刊》
9月20日封面文章
東京奧運會“禍國殃民”
東京獲得2020年夏季奧運會舉辦權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信誓旦旦地表示,福島核污水泄漏問題已得到控制,并希望借舉辦奧運會之機,使日本經濟擺脫低迷。但輿論對此多持懷疑態度,不但批評安倍晉三為撈取政治資本不惜在核污水泄漏問題上向全世界撒謊,還稱申奧“禍國殃民”。為籌措震后重建資金,日本已于今年1月上調個人所得稅,并計劃將目前5%的消費稅提高到8%。輿論稱,增稅將加重日本家庭的經濟負擔。
美國《時代》周刊
9月23日封面文章
金融風險猶存
在金融危機爆發5年之后,雷曼兄弟帶來的災難記憶似乎已經遠離。美國正慢慢走出蕭條,走上緩慢復蘇的道路。但與此同時,一個潛在的真相卻被忽視,那就是美國銀行業的規模,遠比危機發生之前更為龐大,金融在美國經濟中所占的比重也更大。美國政府在2008年和2009年拯救了銀行系統,但對金融行業的再監管并不如人意。文章指出,美國仍然存在經濟風險,如果金融改革不能完成,危機有可能再度發生。
美國《標準周刊》
9月23日封面文章
要當總統的激進派
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泰德·克魯茲有望成為2016年美國大選的候選人之一。這位來自得克薩斯州的參議員性格鮮明,極富爭議。他總是直言不諱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有時甚至有些過激。在一次聽證會上,他對國防部長哈格爾有關以色列的言論窮追猛打,也曾與其他議員激烈爭辯。泰德·克魯茲在華盛頓并不怎么受歡迎,也時常惹惱自由派,有的記者根據他的極端與激進,干脆稱他“當代麥卡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