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麗舍宮缺不了的人
張小平
戴高樂是法國第十八任總統。1962年冬,他決定在愛麗舍宮舉行團拜會,答謝那些平日為總統府事務操勞的工作人員。人員基本到齊了,戴高樂發現負責燒鍋爐的臨時工貝當還沒到,便問秘書:“你邀請貝當了嗎?”秘書點了點頭:“請過了,或許他正忙著燒鍋爐,要晚點到吧。”戴高樂說:“那我們再等等吧。”
團拜會要開始了,秘書低聲報告戴高樂:“大家都等您講話呢,總不能因為鍋爐工沒到就推遲吧?”戴高樂徑直走到一邊,關掉了屋內的暖氣。沒多久,寒氣從各方襲來,眾人抱怨起來。戴高樂又吩咐秘書說:“現在大家都知道貝當重要了,你快去把他找來。”
秘書很快找來貝當,戴高樂迎上前去:“這里的暖氣停了,你來得真及時。”貝當檢查過管道,打開了開關,屋內重新暖和起來。戴高樂高興地領著他對大家說:“與在座的各位一樣,貝當也是愛麗舍宮不可缺少的人物,因為有了他,我們才能坐在溫暖舒適的屋子里。”眾人鼓起掌來,貝當感動得熱淚盈眶。
那一夜,所有人都聊得很開心。臨走時,貝當忍不住對總統說:“謝謝您讓我體驗到了在愛麗舍宮當主人的待遇。”戴高樂笑著說:“你本來就是這里的主人。”戴高樂主張,對他人最好的尊重,就是讓他真切感受到自己的不可或缺,這十分重要。
羅丹學雕塑
張軍霞
羅丹是19世紀法國最有影響力的雕塑家。24歲那年,他曾跟一位名字叫巴耶的老師學習雕塑。
一天,巴耶教學生們如何雕刻植物。只見他握著一把大雕刻刀,很快雕好了一朵玫瑰花。這時,有人來找巴耶,他便交代學生,讓他們好好練習,自己有事要出去一會兒。
老師離開后,羅丹沒有放松對自己的要求,他和好友愛德華比賽,看誰雕刻的玫瑰花又多又好。愛德華雕刻了沒幾下,就揉著酸痛的手臂抱怨道:“雕刻這種花,為什么要用這樣笨重的雕刻刀呢?不如我們換一種更小巧的刀吧!”羅丹立刻搖了搖頭,說:“雖然我也感覺用這種大雕刻刀有些奇怪,但老師這樣教我們,一定有他的道理,還是不要輕易改變吧!”
幾個小時后,巴耶回來了,當他看到羅丹和愛德華的“杰作”時,不但沒有夸獎他們,反而皺著眉頭問:“難道你們在一直用這種大號的雕刻刀嗎?”羅丹趕忙點了點頭。巴耶卻非常失望地說:“剛才我給你們上課時,因為一時找不到小號的雕刻刀,才臨時用大號的演示了一遍。沒想到你們居然一點都不懂得變通!”
羅丹看了看愛德華,羞愧得滿臉通紅。他終于明白,一味地盲從老師其實犯了教條主義錯誤。經過不懈努力,他用全新的藝術手法,開創了屬于自己的雕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