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吃奶是什么原因?
Q
我兒子現在 59 天了,是混合喂養,以配方奶粉為主。42 天體檢時身長、體重都正常。但他從前幾天開始,每天約 5 個小時(晚上 7 ~ 12 點)哭鬧要頻繁吃奶,大約半個小時到 1 個小時要吃 1 次,5 個小時內吃的奶粉超過 300毫升,不給吃就越哭越厲害,抱著哄等各種方法都不行,嗓子都哭啞了。吃了奶粉后能安靜大約半個小時,又哭鬧。孩子出現頻繁吃奶現象到底是什么原因?
A
孩子經常夜間哭鬧,最可能的原因是嬰兒腸絞痛。嬰兒腸絞痛的發生原因主要是嬰兒消化道的神經控制能力不夠健全,還不能很好地整合各階段神經對消化道的控制,就會出現有些階段的腸道蠕動較快,有些階段的腸道蠕動較慢,導致腸內氣體較多,又不易排出,就會出現腹痛。隨著寶寶的逐漸成熟,到4~6個月時,大腦發育已能很好調控整個消化道,這種現象就會自行消失。
你的寶寶頻繁要吃奶,就是因為吸吮可以緩解不適。但是頻繁喂養可能出現喂養過度,所以,不建議遇到孩子哭鬧就喂養,可以順時針按摩孩子的腹部,幫助排氣。另外,緊緊包裹住寶寶,輕輕搖晃寶寶,對著寶寶的耳朵有節律地吹哨,讓寶寶俯臥,也能幫他緩解不適。
怎么控制濕疹?
Q
我的寶寶 2 個半月,患濕疹 40 天了,時好時壞,頭、臉、脖子到身上都有。看了醫生,醫生說沒什么好辦法,有破潰流水就涂氧化鋅軟膏,要想好得快就用激素。我的寶寶是人工喂養,喝配方奶。請問濕疹怎樣才能控制住,不讓它反復出現呢?頻繁吃奶是什么原因?
A
濕疹是由內因和外因多種原因造成的一種嬰幼兒常見病,其中遺傳因素是這種病的基礎。患濕疹的孩子多數家族成員中有哮喘、過敏性鼻炎或慢性濕疹病史。在這種有遺傳因素的情況下,如果在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上遇到一些致敏物質,如空氣中的植物花粉、動物的皮毛、油漆、化纖織物,食物中的牛奶、海鮮、雞蛋等,某些藥物、化妝品、洗滌劑等,就容易出現濕疹。孩子在母腹中是生長在一個恒溫無菌的環境中,出生后對晝夜溫差大、環境復雜、食品改變的環境還不太適應,所以嬰幼兒的濕疹發病率較高。孩子患濕疹,首先要在生活環境中查找原因,你家孩子是配方奶喂養,可能是因為對牛奶蛋白過敏引起的濕疹,可以給孩子選擇氨基酸配方粉,如果濕疹癥狀明顯減輕,說明確實是牛奶蛋白過敏,要給孩子改吃深度水解配方粉或氨基酸配方粉。另外,孩子的衣物盡量使用純棉產品,被褥要常洗、常曬。家中不要養貓、狗、鳥等寵物,也不要養開花的植物。
指甲上的黑線是什么?
Q
我兒子5歲多了,半年多以前,他右手大拇指的指甲上長了一條黑線,縱向貫穿全甲,開始是棕色,逐漸加深,現在已經變成黑色了,寬度約1.5毫米,邊界清晰,不痛不癢。請問這條黑線是什么?需要手術切除嗎?
A孩子的指甲長了一條1.5毫米寬的黑線,臨床上通稱甲母痣。這種痣早期就是一種單純的色素痣,隨著時間的延長和外界刺激,如照射長波紫外線等,可能會發生惡變。惡變早期出現局部瘙癢、疼痛,迅速增大或出現衛星狀黑點。無論惡變概率高低,只要有這種可能,就應該高度警惕,密切觀察。
5歲的孩子思維能力和情緒發育基本健全了,盡量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談論黑甲的事,避免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導致孩子經常去抓搔黑甲,刺激越多,惡變的可能性就越大。現在孩子的黑甲處邊界清晰,不痛不癢,可暫作觀察。如孩子經常用手去抓撓黑甲處,說明黑甲處有不適感,應立即去醫院檢查,盡快手術。手術無論全麻還是局麻,都不會給孩子造成不良影響。
一吃奶粉就長紅疙瘩怎么辦?
Q
我女兒14個月,體重11千克。8個月時給她添加了配方奶,相繼換了3個牌子都過敏,剛喝下去不久,在嘴邊就會長出一些紅疙瘩。此外,她從吃輔食開始,就不時有過敏現象,主要是魚或肉這些蛋白過敏,請問該怎么辦?
A
從你的描述分析,孩子是過敏體質,不但對牛奶類食品過敏,還對魚類和某種肉過敏。對過敏體質的孩子,日常護理需盡量避免接觸過敏物質。你的孩子對奶類食物、魚類和某些肉類過敏,3~6個月內都不要再讓他吃這些食物,可給孩子吃些蛋類食物,如果對豬肉過敏可換吃雞肉、羊肉。蛋白質是人體的一種必需食物,如果孩子對動物蛋白過敏,可換成植物蛋白如香菇、豆制品、豆芽等含蛋白質較多的食品,以保證孩子的營養需求。
現在孩子14個月了,胃腸道消化功能已基本發育完善,各種食物都可以吃了,只要注意合理搭配飲食就可以。比如今天吃的是紅色蔬菜西紅柿和胡蘿卜,明天就換成綠色的菠菜或芹菜,后天可換成紫色的茄子或紫菜,只要合理搭配孩子的飲食,孩子即便不喝奶也仍然能正常發育。
麻疹加強疫苗換成三聯的安全嗎?
Q 我兒子1歲9個半月,該接種麻疹疫苗加強針了,接種完這種疫苗后再打腮腺炎疫苗。可是我們這兒的大夫說現在改接種麻風腮三聯疫苗,我不知道換成接種三聯疫苗安全嗎?如果可以接種的話,幾歲接種比較合適?
A人麻風腮疫苗是含有麻疹、腮腺炎和風疹病株的三了、聯疫苗,曾在世界50多個國家使用2億多人次,證明安全可靠,免疫效果與單價疫苗相同。這種三聯疫苗首先對1一14歲的兒童進行普種,也可對在8個月齡時接種過麻疹疫苗或未接種過麻疹疫苗的兒童接種,還可對育齡期婦女在婚前接種以及新入學的大學生或新入伍的戰士進行接種。這種三聯疫苗接種后,人體對麻疹、月思腺炎、風疹的免疫力可持續11年之久。你的兒子1歲9個月了,隨時可去接種該疫苗。
身上反復出現小疙瘩怎么治療?
Q我兒子 2 歲半時背上長了兩個小疙瘩,大概有小米粒那么大,像小肉瘊似的。因為癢,他經常用手抓,抓破了反而好了。后來,他背上和脖子上也長了,總之,一個地方好了,別的地方又開始長,這種情況有半年了。請問這是什么?該怎么治療?
A
根據家長描述的狀況分析,孩子長的很可能是傳染性軟疣,這種疣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多見于兒童和青少年,它的形狀像小米粒大小,疣中央有一個凹陷的小黑點,中心有一個白色的核。如果將軟疣抓破,而且無意中將中心處的白核抓掉,就可以自愈。但它還會在其他部位繼續生長,因此醫學上稱作自體接種。
這種病不遺傳,但有傳染的可能,治療這種疣很容易。可先用碘伏消毒疣處,然后再用止血鉗或鑷子夾破,并取出白核,再用棉簽蘸碘伏按壓破損疣體處,以防出血,止血后可不用包扎,但需仔細尋查,爭取一次徹底治愈,以防復發。也可用液氮冷凍或激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