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善理財,就連多年前股票炒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我也“守身如玉”般地堅守著“孤獨”。有一次朋友聚會,大談炒股心得,我幽幽地問了一句:“紅色是漲還是跌?”惹得大家大笑不已。
後來看見朋友們在股市上賺錢賺得手都發酸似的,于是我還是忍不住“進去了”。但依然不大懂,只聽朋友說一會兒賺了,好像一會兒又虧了,感覺眼花繚亂的。還沒來得及去換一手股票,就聽說股市大跌,後來更是一蹶不振,再後來就懶得上去看了,到現在就連股市賬號也忘記了。前段時間又和朋友們聊天時,我才知道自己的確不適合炒股和理財,因為一是壓根兒就沒有每天去“守”股市變化的耐心;二是“心里素質”太好,沒有那種較真兒的勁兒,于是往往就把自己做成了長線股東。
也許我只是一個例外,因為更多的女性無疑是最適合做家庭理財工作的,在我的身邊,這樣的女性就比比皆是。不容置疑,現代社會的分工更加細化,對于不少有穩定收入的家庭來講,女性會在生育孩子以後選擇回歸家庭,承擔教育孩子、管理家庭事務的職責。雖然我并不贊同,但也不可否認這是一種趨勢。在國外,女性婚後放棄工作回歸家庭的也不少,因為國外的人工費用奇高,沒有幾個家庭可以請得起傭人。而且在不少國外女性看來,照看自己的孩子這是母親天生的職責,怎么能讓他人替代?當然國外的Day care(白托幼兒園)非常多,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後,母親就可以做更多的家庭事務,其中也包括家庭理財業務。
其實無論是什么樣條件的家庭,一般都會有—些閑散的資金,如何利用好這些資金來給自己和家庭創造更多的財富,—定是一門學問。我有個朋友是全職太太,她和先生結婚以後幾乎就沒有再工作了,接著生了孩子,先生事業有成,也就無需她為家庭分擔什么。10多年衣食無憂的生活幾乎讓她遠離了主流社會,她的最大樂趣除了把孩子的學習管好,剩下就是做做SDA,上街購物什么的。這幾年孩子大了,不需要她在一旁絮絮叨叨地說教,她反倒寂寞起來。有一日她約我喝茶,多時不見,倒也變了一個人似的。她告訴我,她幾年前把先生交給她管理的拿錢去投資,購買物業。先是選擇投資小戶型,一年後樓盤投入使用,就委托中介為其轉讓了,賺到第一桶金。這讓她興奮不已,覺得有了自己的天地。在嘗到甜頭了後,她第二次她選擇購買寫字樓。為了降低風險,她通常選擇剛開盤的物業,這樣有足夠的價格空間。為了利益最大化,她也選擇按揭,這樣可以買到更大面積的房子。
幾年下來,她倒還真的賺了不少。用她自己的話來講,她活得更加自信了。聽她講得頭頭是道,我不得不佩服她的精明和能干。如今她又開始關注各大銀行理財業務,就我們聊天的一會兒時間里,不是銀行的理財顧問給她推薦新的理財產品,就是中介公司問她出不出租手里的小戶型。在她的眼里,我看到了自信和充實。
現在家庭分工更加細化,婚後回歸家庭的女性會越來越多,如果要我建議,那我一定會告訴你:任何一個女性都不應該在舒適的生活中迷失自我,給自己留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