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去年壽險行業整體低迷相比,今年中報透露出的數據顯示,上半年保險業呈現出凈利潤大幅增加、投資收益率回升、保費收入增長等利好趨勢,四大險企經歷轉型的陣痛,打響了逆襲戰的第一槍。
8月底,A股上市險企2013年中報披露完畢。2011年以來,保險業一直處于低增長狀態。而今年上半年,四大上市險企上演了一出逆襲戰。
局勢解剖
橫切:跑贏四大行
中報顯示,4家上市保險公司上半年實現凈利潤417.6億元,同比增長48.4%。而16家上市銀行的凈利潤同比增長幅度僅為13.83%。
今年上半年,中國人壽實現凈利潤161.98億元,同比增長68.1%。中國平安緊隨其后,保險業務部分實現凈利潤 128.31億元,同比增長31.2%。中國太保位列第三,上半年實現凈利潤54.64億元,同比增長107.1%。新華保險則在凈利潤總額和增速上雙雙墊底,上半年實現凈利潤21.87億元,同比增長14.9%。
工行、農行、建行、中行四大國有銀行也已悉數公布了2013年上半年業績報告。對比發現,工農中建四大銀行今年上半年共實現凈利潤4345.8億元,同比增長13.8%。四大險企的凈利潤僅相當于四大銀行的9.6%,不到十分之一,但利潤平均增速卻超出四大銀行近35個百分點。
縱覽:緩慢復蘇
即使與自身相比,上半年保險的凈利潤增幅也值得驕傲——去年這一數字為-18.40%。去年同期的中報顯示,2012年上半年,中國人壽和中國太保遭遇滑鐵盧,凈利潤分別同比下降25.67%和54.64%,中國平安和新華保險凈利潤雖幸免于“下跌”,但同比增長降至個位數。
靠承保和投資兩張嘴吃飯的保險業,在去年經歷了巨額投資浮虧和業務增速放緩雙重打擊。因投資浮虧達到一定標準,上半年減值計提總額達到234億元,接近四家公司凈利潤總和。
今年上半年險企凈利潤大幅增長,資產減值計提減少、投資收益率回升是主因。數據顯示,中國人壽上半年資產減值計提同比下降75.5%,中國太保下降79.9%,中國平安下降73%,新華保險下降54%。而在去年同期,上述公司資產減值計提分別以320%、142.2%、315.29%、168.4%的巨大增幅進行了計提。
投資收益方面,上半年中國太保的總投資收益率從去年同期的3.9%提升到5%;新華保險年化總投資收益率由3.5%提升至4.3%;中國人壽總投資收益率達到4.96%;中國平安年化總投資收益率由去年同期的3.7%上升至4.8%。
進攻法寶
投資改善
今年上半年,資本市場表現雖然不盡如人意,但保險公司把握機會,取得了不錯的收益。4家公司中期實現投資凈收益1054.25億元,同比增長36.1%。
中國太保百分之五的年化投資收益率是四家公司中最高的,投資收益達159億元。中國人壽投資收益率為4.96%,投資收益達494億元;中國平安投資收益率為4.8%,創三年新高,投資收益為280億元;新華保險的投資收益率差不多為4.3%,投資收益為121億元。
投資收益率提高的主要促進因素在于另類投資渠道的拓展。記者注意到,多數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相比去年同期都有所下降,但是在固定收益投資,尤其是債權和股權項目投資上有所擴大。
中國人壽的權益類資產從9.2%下降到8.02%。人壽董事長楊明生稱,公司在上半年股市相對較好的時候進行了利潤鎖倉,對于下半年股市仍然謹慎,將會加大另類投資的力度。例如,今年上半年投資業內首個基礎設施股權計劃“中石油西一、二線西部管道項目股權投資計劃”,認購金額48億元。目前國壽在基礎設施和不動產債券投資計劃已經投了455億元。在股權基金方面,投資了國壽蘇州城市發展產業基金,合同金額50億元。另外在信托計劃等金融產品的投資也有37億元。
平安高層表示,上半年投資收益的提升得益于對結構性行情股票的鎖定,同時公司也對分紅率高的藍籌股有所增持;權益類的分紅收益能達到4.28%的水平,對凈投資收益有所貢獻。
新華保險也加大了債權和股權的投資。在債權投資方面,資產投資占比達50.7%,上升了1.8個百分點,其中主要是對項目資產支持計劃和信托計劃等金融產品的投資。股權型投資也上升了1.4個百分點。
中國太保的權益類投資資產有所提升,為0.3個百分點,但是另類投資領域增長迅速。在另類投資中,投資性房地產最值得關注。中國太保投資性房地產68.8億元,同比增長8.5%。
保費增長
雖然今年經濟增速放緩,但保險業務增長連續下滑的趨勢已經初步得到扭轉,這與全行業的結構調整和產品創新轉型不無關系。今年一季度,全國保費收入同比增長僅有6.53%,但二季度開始,保險業出現了回暖勢頭,上半年,全國原保險費同比增長11.48%,7月份在二季度的基礎上繼續回暖,同比增長再提升0.23個百分點。
根據記者統計,在A股上市的四家險企上半年共實現保費收入4967.64億元,同比增長8.13%。除了保費收入下降的新華保險外,其他三家上市險企的保費收入增幅均超過去年同期增幅。
中國平安發布的公告顯示,其控股的四家子公司今年上半年保費收入1443億元,同比增長13.05%;中國人壽上半年公司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約2026億元,同比增長9.28%;中國太保上半年公司兩家子公司累計原保險業務收入為986億元,同比增長9.07%。新華保險是唯一保費下滑的公司,上半年公司保費收入513.44億元,較去年上半年559.5億元的保費收入同比下降8.23%。
此外,在H股上市的中國太平的表現更為搶眼。其公布的相關經營數據顯示,太平人壽實現保費收入323.8億元,同比增幅達68.5%;太平財險也實現保費收入52.4億元,同比增長近五成。
防衛要點
銀保緊縮
在險企中報一片凱歌的同時,銀保渠道受壓、退保率上升、給付壓力增大等問題也較突出。
上半年,平安、國壽、太保、新華在銀行渠道實現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為66.88億元、764.9億元、200.43億元、244.49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2%、5.5%、-7.7%、-22.12%。
其中,太保新保業務收入109.54億元,同比下降12.9%,續期業務收入90.89億元,同比下降0.4%。新華保首年保費收入68.75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55.2%,這也是拉低新華保費收入的重要原因之一。
業內人士認為,銀保渠道整體的低迷系外部宏觀形式所致,但國壽的一枝獨秀與新華的大幅下跌則與其自身“轉型”步伐有關。
中國人壽雖然實現正增長,但中報顯示其銀保渠道首年期交保費出現較大幅度的負增長,首年期交保費較2012 年同期下降11.7%,占首年保費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7.43%下降至30.28%。
新華保險下降幅度最大。新華保險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近期以來保險行業確實面臨著銀保市場的整體衰退,不僅受宏觀經濟環境、銀行保險監管政策的影響,還受到銀行理財產品等金融產品沖擊,保險公司面臨艱難的轉型。
退保猛增
記者統計財報數據發現,上市險企業績繁榮背后也有隱憂,即上半年退保金出現快速增長,四大險企合計高達588億元,其中多家險企同比增幅超過50%。
其中,國壽上半年退保金為321.69億元,同比上漲70.1%。國壽在其中報解釋稱,受各類銀行理財產品沖擊,部分銀保產品退保增加。
其他三家險企的退保金也出現高增長。平安、太保、新華上半年退保金數額分別為37.12億元、96.93億元、132.6億元,較上年同期分別增加44.1%、57%、54.9%。太保也稱,退保金的大幅增加主要是由于銀行渠道部分產品退保增加。
平安稱:“主要是受公司業務規模增長影響,分紅保險產品的退保金增加。”在四大上市險企中,平安的退保金增幅最小,得益于其代理人業務為主的銷售渠道。
8月30日,平安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李源祥還指出,上半年除了代理人渠道穩步發展,“平安電銷渠道發展迅猛,保費增長達71.3%,業務質量也非常好,占首年規模保費大約8%,占比穩步提升。”
給付壓力
在上半年的數據里,上市險企還有一個數據引人關注,即滿期給付期的到來。
2001至2002年,分紅險、投連險和萬能險等創新產品熱銷,開啟了分紅險的第一次銷售高峰;隨后,受銀保業務驅動,具有投資理財功能的保險產品在2007年至2008年受到熱捧,形成了分紅險第二波銷售高潮。這兩個銷售高峰期熱銷的5年期、10年期分紅險滿期分別集中在2006年至2007年、2011年至2013年,特別是2007年、2008年熱賣的分紅險產品以5年期為主,因此,2008年銷售的5年期分紅險今年將直面給付壓力。
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在年初全國保險工作會議上就強調,保險監管要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要重點關注壽險滿期給付和退保風險。
根據半年報,中國人壽給付壓力最高。數據顯示,上半年個人賠付支出已經達到793.8億元,同比增長75.8%。楊明生在業績發布會上還稱,下半年預計還有300億元的賠付支出,全年共計1000多億元。
和中國人壽高負荷相比,中國平安的滿期給付壓力比較小。今年上半年,中國平安滿期給付87.6億元,同比還出現了下降。另兩家公司并未單獨公布個人業務的賠付支出,但是從整個賠付支出項目上來看,賠付壓力也不是很大。新華保險賠付增長速度高一點,上半年的賠付支出47億元,同比增35.8%。中國太保則僅有7.4%的增長,為54億元。
盡管中國人壽的給付壓力最高,但是楊明生稱并不擔心,他說公司有充足的資本來滿足流動性,從上半年償付能力基本沒有變化上就可以看出公司已經充分準備。當然,這也是上半年沖規模的一個原因。
但是也有分析師認為,滿期給付本身并不可怕,客戶資源流失引發退保風險才是滿期給付后的可怕之處,這將對險企資金流造成負面影響。
軍師籌謀
在業績發布會上,楊明生介紹說上半年的政策就是追求規模,保證量的增長。他承認此舉是為了提升員工的信心,唯一不足是新業務價值不高,僅增長0.8%,不足個位數。楊明生表示,下半年將轉向重質,即追求新業務價值。
據他介紹,上半年新業務價值增長低于預期,主要是因為銀保渠道受到銀行理財產品的沖擊,使銀保渠道期繳業務出現較大幅度的負增長,整體業務價值出現較大下降,造成對整體新業務價值的影響。下半年新業務價值增長將比上半年好,公司已在渠道、產品以及保險繳費期限上采取措施。在個險渠道加大10年期以上期繳業務的發展,同時,從產品方面也將推動期繳為主的業務。
中國平安壽險新業務價值表現搶眼,同比增長14.2%,整體新業務價值利潤率從26.4%提升到28.9%。
根據中國平安中報數據計算可知,今年上半年中國平安壽險業務實現規模保費1268.08億元,同比增長10.4%。新單業務保費合計359.89億元,同比增長5.5%;個人壽險渠道規模保費占比為90.5%,同比提升了1.4個百分點。到今年6月底,中國平安個人壽險業務擁有54.9萬名銷售代理人,較年初增長7.0%。中國平安壽險渠道和結構的優化對提升保單價值作出了貢獻。
今年上半年,新華保險的新業務價值出現了負增長,同比下降4.8%。這家很有想法的保險公司在向高價值產品轉型過程中,新單保費出現下滑。中報顯示,新華保險繼續推進價值轉型的戰略沒有改變。面對外部競爭環境和轉型調整帶來的業務下滑,為保持業務平臺的穩定,該公司采取了組織架構調整、適時推出資產導向型萬能保險“精選”系列產品等應對措施,其目的是在立足長遠的前提下,在短期內盡力扭轉業務下滑趨勢。
中國太保的情況相對平穩。2013年上半年,中國太保的壽險業務實現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4.8%。這與壽險業務執行“聚焦營銷渠道、聚焦期繳業務”的發展策略相關。2013年上半年,營銷渠道新保業務收入80.42億元,同比增長10.3%;壽險新保期繳業務收入96.43億元,同比增長1.8%,占新保的比例從去年同期的38.0%提升到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