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9日,央行公布,將從2013年7月20日起取消貸款利率下限(此前為基準利率下浮30%)。央行還將取消對票據貼現利率和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的管制,對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浮動區間暫不作調整。
央行公布的利率改革深化方案,顯示金融改革在比較平穩的市場環境下在按照預期的市場化方向推進。
從短期來看,上述利率改革措施總體對商業銀行體系的影響較為輕微,因為即使在原有的下浮30%的貸款浮動區間下,商業銀行貸款利率下浮幅度也基本在10%以內,且下浮比例也僅為10%左右。
利率的市場化改革對商業銀行體系的影響更多是中長期的,也更多是結構性的。在中長期角度看,利率市場化會促使商業銀行經營模式從目前的同質化商業模式轉向差異化定位,大型銀行需要更多關注綜合發揮多種金融工具為大型企業提供多元化服務,而中小銀行則需要轉向更為清晰的、有相對定價能力的小微企業。
當前利率市場化改革為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供了可能性,但是要將這種降低融資成本的可能性變成現實,還需要將融資渠道多元化拓展、降低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門檻、調整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的貸款規模和投向的限制以及存貸比等限制的改革結合起來。僅僅依靠取消貸款利率浮動區間效果有限。
此次對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采取審慎態度,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存款利率的市場化影響更為廣泛,同時還需要存款保險制度以及風險金融機構的處置制度等的配套,目前這些制度還有待完善和推出。即便如此,存款利率市場化還是有推進空間,例如大幅減少央行直接確定的存款利率種類、放開大額存單利率等。
利率市場化后,商業銀行的差異化和分化會成為一個主線,這有利于倒逼商業銀行改變趨同的商業模式,尋求具有相對競爭優勢的領域,因此總體上有助于提高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例如,那些成功將客戶定位轉型到小微企業的商業銀行因為具有相對定價能力而未必會出現凈利差下降的格局,風險管理能力成為關鍵。
就利率市場化影響而言,通常關注對商業銀行沖擊,我覺得更大的挑戰指向央行、監管機構及行業自律組織。央行如何適應一個變化更為靈敏迅速的利率體系并轉換調控方式,監管部門如何判斷新條件下銀行風險結構的變化,管制利率放開也意味著行業組織要強化利率協調,香港即是一個代表,這是當前急需要跟進的。
從國際經驗看,利率市場化的推進,會促進銀行業的差異化定位,也會促進銀行業的洗牌,銀行體系的并購重組有望活躍,經營穩健、管理能力強的商業銀行有望脫穎而出。同時,隨著各種金融創新產品的推出,以及差異化的存貸款利率水平在不同金融機構的涌現,投資者和存款人也需要建立正確的風險收益評價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