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身不久的蘇寧,也脫下“電器國王”的外衣,在非金融機構領域,批上互聯網金融的鎧甲,參與到這場殘酷的電商殺戮。
勢頭強勁的互聯網金融對現有的金融格局進行洗牌,令一票金融老大直呼“狼來了”。同其它傳統金融行業一樣,保險業的老大們也感受了這股沖擊波。
變身不久的蘇寧,也脫下“電器國王”的外衣,批上互聯網金融的鎧甲,參與到這場殘酷的電商殺戮。
恰逢中報放榜,保費增長雖然有了一絲抬頭跡象,但也難掩行業轉型緩慢的尷尬。新一輪的革命,不知是否會給行業注入新的血液?
電商兇猛
“大約在10月初,我們將拿到保險牌照。”9月底,蘇寧保險網銷渠道負責人姜源信心十足地對本刊記者透露,一旦蘇寧的申請獲得保監會的審批,這將是國內電商行業的首張全國性保險代理牌照。
在此之前,蘇寧云商發布公告稱,其與關聯方蘇寧電器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1.2億元,發起設立“蘇寧保險銷售有限公司”。其中,蘇寧云商出資9000萬元,占注冊資本總額的75%,蘇寧電器集團出資3000萬元,占注冊資本總額的25%。
根據蘇寧保險為本刊記者提供的一份材料顯示,蘇寧保險將采用O2O的銷售模式,線上與線下結合。網上主體形成以電話銷售、線上銷售、移動客戶端融合的大網銷,配合推廣聯盟和虛擬代理人團隊。線下結合網絡平臺,利用門店、渠道開展各項業務。
目前,蘇寧易購已開展車險、意外險、家庭理財險、旅游線等業務,理財保險、母嬰保險等即將上線。在主業方面,不僅有服務商保險、物流相關保險、退費險,還有與大型集團有關的集團財產保險、集團車險。
蘇寧作為零售電器龍頭,發力布局“全金融”,威力不可小覷,但從股市動態看,近一個多月來,蘇寧股價漲幅已超過50%。
蘇寧的猛進,究其原因,確實與其強大實力有所關聯。根據公開數據顯示,蘇寧擁有1600多家門店資源,占據了各大城市的核心商圈和城市社區;擁有蘇寧易購的PC端、移動端、電視端等新渠道資源,可滿足消費者便捷化、多樣化購買保險的需求;擁有海量的供應商和會員資源,能打通上游企業和下游消費者;
此外,蘇寧20多年的零售經驗、品牌背書、資金優勢、信息優勢和支付優勢等,都是大力拓展保險代理業務得天獨厚的優勢。
近年來銀保渠道異軍突起,蘇寧似乎也在為將來開辟一條“自給自足”的道路。9月16日,蘇寧總部相關負責人證實,“蘇寧銀行”名稱已經核準通過。這也將意味著首家民資銀行花落蘇寧。
業內人士指出,蘇寧布局金融不單單是發展業務本身,更重要的是想借此促進其云商模式的持續穩健發展。“通過逐步推進供應鏈金融服務體系的建立與發展,為各領域供應商解決融資的難題;為消費者、供應商提供虛擬理財產品,同時加快商品和資本在整個供應鏈、物流鏈、金融鏈上的周轉速度,毫無疑問這也對蘇寧自身發展提供了保障。”
實事上,蘇寧早在2012年已經加入網銷保險的行列,有蘇寧易購保險頻道上線,與多家險企合作推壽險、意外險、健康險等。蘇寧保險相關負責人告訴本刊記者,雖然該項目上線不久,但已盈利。
縱覽電商網站巨頭,淘寶、京東、網易等均已“涉險”,但目前這些網站均未擁有代理資質。盡管去年國華人壽在淘寶網創造了“3天4個億”傳奇,但也只是曇花一現,更別談后續衍生的詬病。
在此之前,蘇寧的一些門店原本也有保險兼業代理資格,但由于保監會2012年封殺了非金融機構兼業代理機構的申請和續展,因此再難以繼續走兼業代理這條路。
行業洗牌
目前,保險行業產銷分離已成趨勢,保監會近年也陸續出臺政策,引導有實力的企業進入保險行業,重點培育大型、集團性的保險中介機構。業內人士都在猜測,蘇寧成立保險銷售公司,是否能開辟中介集團的江山?
來自明亞保險的一位經紀人分析指出,從蘇寧的動作來看,初步判斷它是準備憑借資本優勢和保險行業下行的嚴冬進來廝殺一番。
而在此之前,泛鑫保險代理高管攜款潛逃案件,牽出了保險中介代理行業的漏洞。
“泛鑫無疑丟盡了中介代理公司的臉,是時候有一家保險中介集團對這個行業進行牽頭示范了。”一位接近保監會的人士對本刊記者說道。
彼時,保監會相關人士也表示,需要規范和整理中介機構,解救行業于低迷困局。而2011年8月3日正式出臺的《中國保險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到2015年,全國保險保費收入爭取達到3萬億元,保險深度達到5%,保險密度達到2100元/人,保險業總資產爭取達到10萬億元。
據統計,2012年保險市場在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的情況下保持了平穩發展的態勢,全年中國保險業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約1.549萬億元,相比2011年全年原保險保費約1.434萬億,同比增長了8.01%。
截至2012年底,全國共有保險專業代理機構2532家其中,保險中介集團公司3家,全國性保險專業代理機構92家,2012年全國保險公司通過保險專業代理機構實現保費收入1007.72億元,其中全國保險專業代理機構實現業務收入181.45億元,同比增長20.44%。
而根據保監會官方網站統計,從2012年至今,保監會公布了55家保險代理、經紀公司的互聯網業務備案情況,備案網站總數高達105家。
2012年,保監會中介部主任孟龍在多次公開場合透露,保監會為規范保險代理市場的準入和退出,確保保險代理市場清理整頓工作取得實效,暫停了區域性保險代理公司及其分支機構設立許可,同時也暫停金融機構、郵政以外的所有保險兼業代理機構資格核準。與此同時,孟龍期待著保險中介早日實現集團化。
分析人士認為,集團化是目前保險中介機構形成市場制衡力量、規范市場秩序最有效的手段,勢在必行。依托大型中介服務集團以“大魚吃小魚”的優勝劣汰法則,將“小、散、亂、差”的小中介并購整合為專業規范的中介集團,實行集團化管理,是有效解決保險代理市場亂象的重要途徑。“一方面提高監管效能,防止消費者利益遭到損害;另一方面有利于營銷員管理體制改革,而且還能進一步優化保險產業結構,推動產銷分離。”
同樣是2012年,多家中介保險機構向保監會遞交了集團化申請,其中泛華保險9月份獲得保監會的批復,成為業內首家保險銷售服務集團。
而保監會在2012年3月回函廣州美臣投資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等4家保險中介公司支持其設立保險中介服務集團,5月批復設立民太安保險公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為保監會批復的國內第一家保險中介集團。
業內人士指出,在一年多以來的互聯網金融革命中,不少險企意識到消費理念與消費結構需要重新構建,因此收起跑馬圈地式的粗放式經營,逐漸向專業化、規范化、國際化的集團化經營轉變。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保險代理機構的專業化、規模化、信息化將是未來保險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蘇寧這樣的商業零售大鱷試水保險代理,恰是專業保險代理公司暗流涌動已久且亟待噴薄而出的集團化經營浪潮,這也預示著我國保險代理行業新一輪洗牌的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