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面對花樣日益翻新的保險案件,監管層也在提升保險案件風險監管水平。日前,中國保監會印發了《保監局案件風險監管考核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從基礎管理、案件風險預防與警示教育、案件報告與風險處置、督促問責與整改等四個環節,對各保監局案件風險監管工作進行全流程的量化考核評估,進一步完善保險案件風險監管的制度體系。
界定“兩大類案件”
《辦法》將從2014年1月1日起施行,考核對象為各保監局。據保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保險案件風險監管考核將堅持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履職情況與工作效果相結合、保監局自評與保監會測評相結合的原則。
值得關注的是,《辦法》將考核的保險案件界定為業內案件和業外案件兩大類。業內案件是指保險公司、保險中介公司及保險從業人員因執業行為,獨立或共同實施,或與外部人員合伙實施的觸犯刑法,涉嫌侵占、挪用、詐騙、商業賄賂、非法集資、洗錢、傳銷等,并且被公安司法機關立案查處的案件。業外案件是指僅由保險業以外的單位或個人實施的,涉嫌保險欺詐、非法設立保險機構、非法經營保險業務以及利用保險業洗錢、非法集資等,并且被公安司法機關依法處理的案件。
量化考核“三個方面”
“近年來,針對保險案件多發的態勢,中國保監會先后出臺了保險司法案件報告、保險機構案件責任追究等制度,保險案件風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案件形勢依然嚴峻,防范和化解案件風險已成為行業和監管部門共同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闭劶啊掇k法》出臺的意義,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辦法》將為科學評估保監局案件風險監管工作提供參考,進一步強化各保監局“守土有責”的責任意識,有助于改進和完善案件風險監管工作,形成管控案件風險的合力。
據了解,《辦法》本著查防并重、客觀公正的原則,按照定性與定量、履職情況與工作效果、自評與測評三結合的方法,從履職情況、區域風險狀況、激勵約束事項等三個方面對各保監局案件風險監管情況進行量化考核評估,總分值為120分。其中,履職情況考核保監局在基礎管理、風險預防與警示教育、風險處置、督促問責與整改等方面工作情況,總分值為80分,具體包括四個方面內容:一是基礎管理考核崗位職責設置、制度機制建設、信息處理與風險分析、檔案管理等,共20分;二是風險預防與警示教育考核工作計劃制訂、風險提示或警示教育、風險排查與抽查、線索收集與證據采集、案件移送等,共20分;三是風險處置考核案件報告、案件調查、風險控制與化解、執法合作、維穩與輿情監測等,共25分;四是督促問責與整改考核問責監管、信息披露與后續管理、督促整改等,共15分。
此外,區域風險狀況考核包括業內案件的百億元保費發案件數、大案要案件數、案件份額變化率、發案機構占比等,配置的分值分別為6分、8分、3分、3分,共20分。激勵約束事項則包含案件風險監管工作加分事項和扣分事項,加分、扣分均以20分為限,其中,加分事項包括協作破獲業外案件、發現破獲業內案件、創新工作取得成效等,扣分事項包括瞞報案件、風險處置不當等。
監管考核“一年一次”
當記者問及如何組織實施考核時,上述負責人說,保監會將每年組織實施一次對各保監局案件風險監管工作績效的考核,具體工作由保監會稽查局承辦。各保監局應于每年1月15日前,完成對上一年度履職情況和激勵約束事項方面的自評,并將年度自評報告報送保監會稽查局。
“保監局案件風險監管工作績效的具體考核過程包括保監局自評、保監會測評與復評、集體審議與逐個反饋等三個步驟。對于跨監管轄區的案件,將按照案件性質、立案情況、管轄權和涉案機構等因素計入相應保監局考核范圍。保監會稽查局將于每年1月底前完成對保監局上一年度區域風險狀況的測評,以及對保監局自評情況的復評,形成考評報告提交保監會稽查工作委員會審議后報送會領導審定。保監會與保監局應按有關規定建立和保存保險案件風險監管考核檔案。保險案件風險監管年度考核結果也將由保監會向保監局反饋?!鄙鲜鲐撠熑巳缡钦f。
稽查制度“上下聯動”
事實上,去年保監會就曾頒布實施《保險稽查審計指引》,初步形成了一個行之有效的稽查制度體系,當年采取上下聯動式檢查了4家法人機構和24家省級分公司。
保監會主席助理李勁夫介紹,去年創新形成全流程監管方法,處理了一批重點案件,加大了問責力度,較好地控制了案件風險,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督促公司建立健全了數據管控體制機制,有效改善了行業財務業務數據的質量;在反保險欺詐、反洗錢、打擊非法集資工作上取得新進展。統計顯示,去年保監會及各地保監局共派出3025個檢查組,對3044家保險機構進行了現場檢查,對778家機構和946人實施了行政處罰,其中,責令撤換高管59人,對機構和個人分別罰款6819萬元和1228萬元。治理不正當交易行為,配合司法機關查處商業賄賂案件8起。
最終敲定的“考核辦法”將倒逼各地保監局強化監管,敦促保險公司創新開展內審檢查,提升自我管控水平。上述負責人介紹,對各地保監局的考核僅是年度綜合考核指標之一,最終將在系統內部進行通報。
本刊記者據《金融時報》、《北京商報》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