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九樓市“火爆”收尾。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本月,其監測的43個城市中,成交量環比上漲的近六成,漲幅最大的是丹東,上漲87.90%。成交量下跌的城市中海口跌幅最大,為28.18%。10個重點城市中,除深圳、南京、成都外環比均出現上漲,其中北京漲幅最為明顯,為43.09%。
成交價格方面,本月43個監測城市成交價格環比略有上升,其中三亞漲幅最大,為25.68%,汕頭環比跌幅最大,為26.26%。10個重點城市中,除深圳、成都、重慶外,成交價格均有所上漲,其中上海漲幅最大,為21.74%。
9月,全國樓市量價普漲,中原地產華北區董事總經理李文杰分析認為,最影響樓市的因素就是信貸規模和利率。“歷經6月底的‘錢荒’后,8月社會融資總額1.57萬億,環比和同比分別增長91%和26%,等于3季度又繼續了一輪信貸刺激。在此背景下,樓市調控的目標亦幾乎泡湯。”
房價漲幅“超標”已成事實,下一步政策調控如何調整,中國指數研究院副院長黃瑜預計仍以穩為主,房產稅、土地改革等長效機制或將落實。“在此背景下,多數行業龍頭企業出于鞏固行業地位的需要,四季度仍會大力推盤以實現更大銷售規模。”
北京強制搭售愈演愈烈
據北京市住建委的官方統計顯示,9月1日到30日,北京新建住宅共實現簽約13279套,環比8月大幅上漲58.4%,是自2010年以來“金九月”成交量的最高值。而在二手住宅方面,北京市9月份共實現簽約12854套,相比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且環比8月份實現上漲15.5%。此外,9月北京純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交易量創3月調控以來的近6個月的新高。從成交結構看,以首套剛需型購房者為主。
樓市火爆,日光盤頻頻出現,開發商霸氣十足。據了解,眼下的北京樓市,強制搭售愈演愈烈。一些即將開盤的項目,購房者要買房,除了需要驗資之外,還要接受一筆30萬到80萬元不等,額外的所謂“精裝修”費用。受此影響,南六環外天宮院板塊實際房價已經推漲至每平米2.3萬元到2.7萬元。
不過,中原地產市場總監張大偉表示,這并不意味金九銀十量價齊升已成為定局。至于四季度北京樓市的表現,他認為還要看會不會出現新的樓市調控的長效機制。“如果北京能將高端市場放開,中端市場形成自住型商品房為主導的形勢,將有望抑制住房價上漲的幅度。”
上海四年來成色最足的金九
來自金豐易居佑威聯合研究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9月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為141.71萬平方米,環比上漲56.72%,比去年同期上漲74.96%。今年“金九”的成交量,略低于2009年的142.95萬平方米,為2010年以來最近四年同比最高,同時也是今年以來成交量第二高的月份。
成交價格方面,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上海新房9月成交均價為29306元/平方米,環比上漲1.13%,同比上漲8.85%。從成交結構看,“金九”行情中,中低端房源供銷兩端回暖,帶動了成交量大幅攀升。
而從上海“十一”房展會的表現看,雖然包括招保萬金在內的品牌房企悉數出席,但在樓市持續回暖的背景下,“以價換量”的營銷方式已經逐漸被舍棄,參展樓盤在價格上做出的讓步則較小,僅有極個別樓盤給出了9.2折的優惠。
德佑地產研究總監陸騎麟分析認為,在經歷了兩年多的嚴厲調控后,上海樓市幾乎又返回至調控前的原點。目前不論是購房者還是開發商,入市意愿都十分強烈,預計進入10月后,成交量將繼續維持在高位水平。不過這種市場過熱的局面勢必會導致價格的新一輪上漲,不排除在未來引發新一輪調控的到來。
溫州“領跌明星”名副其實
就在全國多個城市房價連續上漲的同時,溫州樓市的獨立行情引人注目。近日,有報道稱,溫州房價腰斬,并且出現斷供棄房現象再次將溫州推到了風口浪尖。
但據本月溫州銀監分局公布的專項調查報告顯示,“棄房”現象的確存在,但實際總數僅為595套。據目前市場價格估計,溫州普通住房、高檔住宅、商業用房、廠房價格,縮水幅度分別約為20%、40%、30%、30%。報告還認為,溫州房地產抵押貸款風險總體可控,但下行壓力仍需關注。溫州銀監分局調查認為,房屋價值縮水導致借款人還款意愿下降,但這并非房東“棄房”的主要原因,更多在于借款人自身經營出現困難、受擔保鏈風險牽連。
形勢似乎正在好轉,在剛剛過去的9月,溫州樓市迎來市場成交的高峰期,多個樓盤的連續推盤,將市場交易量推向一個新的高點,行業人士表示,9月份溫州樓市商品市場交易量或將超出2000套。而目前改善房型價格略高于剛需房型價格,也被不少行業人士視為樓市博弈進入新階段的重要信號,市場隨著改善需求的入市開始步入“拐點”。
不過,從前三季度溫州樓市整體表現看,房價大幅縮水,溫州樓市成為全國樓市領跌明星,已經是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