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起,觀眾已經很難在銀幕上看清約翰尼·德普真正的臉龐——他的角色總是化著濃妝、穿著古怪。不論是使之成名的電影《剪刀手愛德華》,還是《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抑或是最著名的《加勒比海盜》,德普在影片中的妝容都是一樣的光怪陸離。
猶記得《加勒比海盜》中的杰克船長,走起路來搖曳生風、如婦人般巧舌如簧的精明冒險家,一直被認為是約翰尼·德普最好的角色,也是他最為大眾熟知的角色。德普把他演得乖張古怪,瘋瘋癲癲,一抹煙熏妝,兩撮編成辮子的胡子,鮮明的形象那么深入人心。
約翰尼·德普的伯樂、著名導演蒂姆·波頓曾為其寫過一首詩:“曾經有位年輕人,人人都夸他很英俊,所以他綁架了自己的面容,要看就得付贖金。”以至于到后來觀賞電影《濃情巧克力》時,為影片中英俊的吉普賽流浪吉他手著迷時,竟沒有認出他就是自己心心念念的杰克船長。
近期,約翰尼·德普的新片《獨行俠》上映。頭頂一只大黑鳥,臉先刷白再來一層“死亡金屬”般的濃油彩,這是影片中約翰尼·德普的扮相,還是一樣的奇裝異服。電影是《加勒比海盜》系列鐵三角——導演戈爾·維賓斯基、制片人杰瑞·布魯克海默與約翰尼·德普的再聯手。電影以美國西部淘金時代為背景,主人公約翰·瑞德是一名騎警,一心想以法律伸張正義。當時,貫穿全美的鐵軌正大興土木,貪污腐敗大肆橫行,惡勢力為所欲為。于是瑞德決定從此戴上面具,化身為佐羅般的蒙面游俠,與印第安勇士 Tonto 一起在西部曠野行俠仗義,懲惡揚善。“獨行俠”的扮演者是因《社交網絡》小有名氣的新生代演員艾米·漢莫(Amie Hammer);約翰尼·德普則扮演那位脾氣略有些古怪的印第安人Tonto。
約翰尼·德普在好萊塢是有名的浪子,我行我素、個性自由,不論是對待工作還是愛情,自有一套獨立的法則。在觀眾眼里,這位性感的男人不受束縛,浪蕩不羈,就好似影片中的“獨行俠”,但即使是\"獨行俠\"也會有印第安勇士Tonto的陪伴。在約翰尼·德普所經歷的歲月中,看似孤獨的他并不獨行,有對電影的執著、有著愛情的陪伴,他的人生其實豐滿而充實。

電影,難尋本色出演
“20 年前,我不認為約翰尼·德普是拍一部 1 億美元大片的保障。現在,你都沒法拍一部沒有他的電影!”《獨行俠》導演戈爾·維賓斯基如是說。
《加勒比海盜》系列的成功使他們三人的組合成為票房和成功的保障。但到了《獨行俠》,這一招似乎并不奏效。當初杰克船長這一角色誕生時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但在 Tonto 身上已經找不到了。
有人把德普自身的特質與杰克船長聯系起來,真的能從中看出某些共性:生活不安定、性格狂野、隨心所欲、矛盾而混亂。而在德普心中,杰克船長那美麗而懶散的自信、濃眼影、頭發上的連串珠子,都是“自由”的標志,“海盜”一詞在他看來就代表“絕對的自由”。他說,“他們就像是 18 世紀的搖滾明星。”
其實德普自己一直想成為一名搖滾樂手。他不愛上學,經常關起門來練吉他。高中輟學后,他只身前往洛杉磯尋求音樂發展,卻陰差陽錯得到一次試鏡,從此與表演結緣。上世紀80 年代,由他領銜主演的電視劇《龍虎少年隊》播出后,約翰尼·德普迅速成為全美青少年的偶像。
之后的故事已盡人皆知。他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尼古拉斯·凱奇,并在后者的引薦下進入影視圈,出演了《不一樣的天空》、《亞利桑那之夢》、《天生愛情狂》、《忠奸人》等早期職業生涯中最經典的幾部電影。
而在另一個“平行世界”里,約翰尼·德普與“鬼才”導演蒂姆·波頓一直保持著合作——后者也是與他合作最多的導演。從《剪刀手愛德華》、《艾德伍德》、《理發師陶德》到《愛麗絲漫游仙境》,這些電影都帶有波頓強烈的個人風格,氣氛詭異,角色另類。德普總是化著濃妝,面龐怪異,但又往往擁有善良純潔的內心。他尤其擅長飾演這類“邊緣人”,也能讓人從這些角色中依稀看到德普的影子。
然而,不知從何時起,觀眾已經很難在銀幕上看清他真正的臉龐。他總是化著濃妝,穿著古怪,久而久之,這樣的裝扮令人有些膩味。如果說約翰尼·德普也遇到了事業瓶頸的話,單調的角色類型可以算一個。
23 年前,當《龍虎少年隊》拍到第四季的時候,年輕的約翰尼·德普厭倦了重復出演相同的角色,急切地想跳出電視圈,擁抱充滿無限變化與可能的影視圈。“曾經最難以預測的演員,現在也變得墨守陳規了嗎?”《紐約雜志》發問道。
德普回應道:“我更習慣于遠離亮光、站在黑暗中,彈著我的吉他,讓大家把目光全都聚焦在主唱身上。我真的更喜歡那樣。”這也能解釋為什么盡管德普并不喜歡那些厚重的戲服,也還是屢屢接受那些角色的理由。他習慣把自己埋在濃妝里,更易于觀察別人,更容易看到別人,而不是自己的臉。
約翰尼·德普說:“我期望有天能拍出一部舉世震驚的電影,不為別人,只為自己。到我老到滿嘴牙齒全部脫落,眼袋和老人斑比眼睛還大的那一天,我可以坐在藤椅上對孫子們大聲嚷嚷:‘快看快看,那個酷斃的帥哥就是你們爺爺。’”他也許浪蕩,也許放縱,也許會挑選相似的角色演出,但在內心深處他總有自己的想法,總有自己想要畢生追求的東西,并且從沒放慢腳步,而是一直追尋。

愛情,生命不可或缺
今年6月9日,約翰尼·德普 50 歲了。生日那天,他與 14 歲的女兒莉莉·羅絲和 11 歲的兒子杰克一起吃了晚餐。沒有旁人,晚餐后也沒有派對。孩子們的母親——與德普在一起 14 年的法國女歌手凡妮莎·帕拉迪絲沒有出現。這對曾經如膠似漆、羨煞旁人的戀人,最終還是沒有走到最后,于去年6月正式分手。
盡管德普最近才向媒體公開表示,兩人因工作聚少離多,自然而然疏遠了,但近年來他與其他女星緋聞不斷,很難不讓人猜想兩人分手的真正原因。“維持一段感情很難。”近日,他向媒體坦白。對于約翰尼·德普這樣的好萊塢明星,難以為繼的感情雖是個遺憾,卻也是司空見慣的事了。
回歸單身的約翰尼·德普又變回了他原來的樣子——隨性,浪蕩不羈,還有一顆不變的搖滾心。他與爭議搖滾歌手瑪莉蓮·曼森雙雙出席派對、唱歌,甚至同臺演出,玩得十分盡興。
盡管新交了 27 歲的小女友艾梅柏·希爾德,但在本質上,德普就如同他最新主演的電影《獨行俠》中的角色,是這個紛繁世界里的一位“孤獨游俠”,越是到了“知天命”的年紀,反而越凸顯他的“浪子”本性。
德普的戀愛史可謂豐富,與他談過戀愛的女星名單可列出一長串,從薇諾娜·賴德到雪琳芬·珍妮佛葛蕾,再到骨感名模凱特·摩絲。1997年,約翰尼·德普愛上了法國女演員兼歌手凡妮莎·帕拉迪絲,2年后凡妮莎為他生下了女兒,取名百合玫瑰旋律德普(Lily-Rose Melody Depp)。此后,曾以頹廢形象定格銀幕的約翰尼·德普開始以慈父形象出現在各類報刊雜志,推著嬰兒車,拿著尿布,經常出入各種社交派對,這與他以往的形象可謂天壤之別。
自從20世紀80年代德普就一直有文身,在他身上共有12塊文身。他身上的文身包括右前臂上文的他兒子的名字,以及左胸心臟位置文的他女兒的名字。也許曾經,愛情只是德普生命中的調味品,轉過一圈才發現,愛情其實值得認真對待,雖然結局仍是遺憾的分離。混跡好萊塢幾十年后,他似乎看淡了名利場,而開始思考時間和生命的意義。
有時候,或許是深夜里,當德普放下手中的吉他和書,他會開始自省:他的確喜歡自己的工作,也從不缺錢。他可以用這些錢買下整座島嶼,在家里辟一個錄音房,讓四世同堂都衣食無憂,但“除此之外,我還想做些什么?”
“我不確定我還會再干十年。我覺得如果我有機會、欲望和靈感去做一些事,我現在就該去做,然后在某天,把該推的事都推了,集中精力好好生活——過真正的生活。”他說。我想,對于德普來說,電影就是他一直想做的事情,是傾盡一生的追求;而愛情不只是他生命中的調味品,更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東西。在他內心深處,他仍是希望在安享天年之時,能夠兒孫繞膝,懷抱妻子,談年輕時放縱不羈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