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這樣一道政治選擇題:
【試題】下列既能實現2011年3月以來我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和工業品出廠價格(PPI)的如圖變化,又對應正確的措施是( )。
①提高利率,減少貨幣發行——穩健貨幣政策
②發行國債,擴大投資——緊縮財政政策
③結構性減稅,降低稅率——積極財政政策
④本幣升值,增加進口——外匯匯率上升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這道題圖文并茂,設計新穎,構思精巧。既有文字閱讀,又有圖表認識;既考查了基礎知識,又考查時事政治;既要求學生理解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又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認識實際問題。但本題的題項設計不嚴謹,所提供的答案也有問題。
先說說選項設計。從提供的答案看,命題人認為“③結構性減稅,降低稅率——積極財政政策”這個判斷是對的。但問題是結構性減稅是否意味著降低稅率?其實,結構性減稅其背后有特殊含義。它不同于全面的減稅,是針對特定稅種、基于特定目的而實行的稅負水平消減,所牽涉的稅種也是有選擇的,并非不加區分地針對所有稅種的稅負水平“平均使力”或“一刀切”式削減。同時,它也不同于大規模的減稅,所實行的是小幅度的稅負水平消減,以促進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因此,結構性減稅,就稅率而言,既不是全面的降低,也不是大幅度的降低。結構性減稅是實行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內容,但不能把結構性減稅與降低稅率等同起來。選項③應當改為“結構性減稅,降低稅負——積極的財政政策”。
再分析選項與圖表的關系。根據圖表得出的信息是:從2011年3月到2012年2月。我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和工業品出廠價格(PPI)都呈下降趨勢,特別是PPI下降明顯。根據題意,要求選出對應正確、又是促進物價下跌的措施。①提高利率,減少貨幣發行,屬于國家當時實施的穩健貨幣政策,也有利于抑制物價,當選。②發行國債,擴大投資,屬于積極的財政政策,表達錯誤,不選。④與題目無關,也不選。③即使表達正確,我認為也不選。積極財政政策不會促使物價下跌,反而會促使物價提升。盡管當時國家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但不能認為積極的財政政策是引起圖表中物價下跌的措施。因為,積極的財政政策是在經濟增長相對滯緩、需求不足時實施,以刺激需求,拉動發展,它只能提升物價,而不可能引起物價下跌。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物價下跌,不是由積極的財政政策引起,主要在于內需不足。正因為如此,我國經濟發展要把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
綜上所述,③不能選,答案有誤。四個選項中只有①符合題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