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生意人報》日前刊文稱,俄科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關系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格奧爾基·庫納澤近日回答了該報記者的提問。
文章說,冷戰年代在北京看來世界就是“猴子觀虎斗”,聰明的猴子是中國,兩只老虎是美蘇。時至今日,俄美關系又變得像“拔河”,北京在旁觀。歷史又輪回了嗎?庫納澤認為,表面上看有相似之處,但事實上不存在任何“兩虎斗”。嚴格說來,沒有任何朋友和可靠盟友的俄羅斯暫時所能覬覦的角色不過是“說教者”,它無法決定世界政治議程。但中國所扮演的角色卻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與俄美都保持著緊密的關系。
那么“二虎”與“一猴”構成的三巨頭現在到底又怎樣重新分配角色了?誰處境不利,誰收益更大?庫納澤表示,中國受益最大:在俄羅斯同美國人爭吵之際,它不斷變得強大,越來越富,在世界尋求位置,誰都不敢對其存在等閑視之。對美國來說,與俄的習慣性沖突多半只是邊緣性而非命運攸關的問題。美國人對莫斯科已不抱任何幻想,但也不存在特別擔憂。
他說,俄羅斯的處境最為不利,培植仇美情緒使莫斯科的外交政策陷入困境。前不久的G20峰會使俄在敘利亞問題上贏得了多數世界領袖的支持。在把奧巴馬逼到被動位置上后,莫斯科能否在其他問題上奪過主動權?北京會樂見這種轉變嗎?
庫納澤認為,答案是否定的。他說,俄在敘問題上的立場贏得了多數世界領導人的支持。說俄在其他問題上從美國手中奪回主動權,這純屬癡心妄想。北京當政的都是務實主義者,在某種具體的情況下,出于扮演“猴子”一角的考慮,他們可能也會支持讓莫斯科當頭的訴求。當然,如果這符合他們當前利益的話。
俄美關系的激化發生在中國同日本及東南亞一些國家領土爭端升級的背景下。那么,是否可以說,俄的反美立場及在其他問題上的支持對中國越來越具有現實意義?庫納澤指出,俄未必愿意成為中國的盟友,盡管一直說在主要問題上立場相近。從戰略層面說,這種聯盟對莫斯科是非常麻煩的。但任何情況下,俄都不會在中國同第三國可能發生的沖突中反對中國。俄會不會支持中國則另當別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