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車如流水馬如龍

幾年前曾經客居廣州,彼時“小蠻腰”尚未開建,地鐵網絡也未見發達。途經不少工地,甚至會“滿面塵灰煙火色”??稍谛屡f城交錯的廣州,仍能感知難掩的活力。
清晨早起,沿街的點心店、涼茶鋪早已開業。鍛煉完身體的公公、婆婆到報攤買份報紙,便趕赴茶樓門口排隊。早茶,是廣州人日常生活的原動力。
茶樓未必都精致,若不過分講究,隨意挑選一家排隊的茶樓,必定不叫人失望。落座之后,廣東人習慣先拿茶水沖刷碗筷,而后開點。年輕人吃完走人,上了年紀的,就著茶點,翻著報紙,一直能延宕到午市正餐開席。
親身經歷的廣州夜市,無論是飯店還是路邊攤,都少不了煩囂之色。明明已是夜色溫柔,卻偏制造些交膀呼喝,足見廣州人精力之盛。凌晨時分,飯店里“又見炊煙”,各色小炒大菜紛至沓來,不見停歇。
而在路邊攤,哪怕最簡易的燒烤,都有人群久久未散。天氣悶熱,男人們打著赤膊,往路邊一坐,點幾瓶啤酒,就著湛江生蠔,不到凌晨兩三點,絕沒有回家的意思。其間,不斷有夜歸人跳下自行車,步入幽暗的甬道,登上漆黑的住所,完成又一日的歇腳。兜售雜貨的小店諳熟生意經,不僅有日用品,還附帶冰飲料、新鮮水果,一解燒烤的腥膻,撫慰燥熱帶來的疲乏。這或許是廣州的另一重縮影,夜太美,不容流光把人拋。夜市里,飄蕩著多少離愁與不忿,就有多少勵志和激越,在等待下一個天明。

和早晨、夜晚相類,白天的廣州,喧鬧中也潛伏著躁動的基因。如果在白天到珠江邊走一走,路人匆忙的行色會叫人意外。在上下九之類的景點,許是游客較多、本地人也聚集的緣故,街巷之間時常擁擠,仁信雙皮奶、皇上皇臘味、蓮香樓和陶陶居、銀記腸粉,甚至稍許生僻的陳添記魚皮,都是賓朋滿座、客源通達,以至于摩肩接踵。
論及文化生活,無論是去沙面看萬國建筑、去二沙島欣賞廣美的展覽,抑或去南越王博物館看舊時精粹、去石室瞻仰教堂,都能察覺到歷史與文化在廣州的空氣中流動。山水滋養、人心悸動,廣州是生意之城,開放之城,活力之城。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廣州不僅予人舌尖上的舞蹈,也牽動著內心的潮涌。
廈門:海闊天空,在悠然以后
“如果說海的純藍是廈門永不褪色的基調,那么陽光就是燙金的排版?!比耘f是舒婷如詩的描述。
很少能尋到一處所在,只需消磨兩三天,便能呼吸空氣里的海水味道。循著山路行走,像文藝電影里的場景,路邊隨處可見的咖啡館和小吃攤,叫人駐足。
鼓浪嶼是廈門的地標,海天一色、粼粼波光,令人流連不已。只是,在旅游的大潮中,鼓浪嶼的客流愈加繁盛,頗具特色的旅店也開始漲價,成為窮游客“不能承受之重”。
幸而,在這片依山傍海的福地,有人發現了曾厝庵。據說,曾厝庵是新興的文藝村落,不少原居鼓浪嶼的藝術家都遷徙至此。在文藝的客棧歇歇腳,收拾行裝,循著山路尋找中山路步行街,在迷蒙的夜色里隨意走走,乘興吃些新鮮的海鮮和臺灣小吃,實在是人生樂事。
去過廈門的人都說,廈門的小吃有海味,也有臺灣美食的隨性與溫情。中山路附近傳統的生鮮市場——八市,更是小吃的新鮮保障。因為捕撈當天就能下廚,因而中山路的海鮮既美味又經濟,遠比鼓浪嶼的大排檔更平易近人。
行走在廈門,少不得文藝一把。蓋一些各色的圖章,羅致文藝的禮品,給未來的自己寫一張明信片,點一杯拿鐵,喝幾口果昔,晃晃悠悠便是一天。晚間去泡泡吧,聽聽駐唱歌手的心情故事,也算是打開了另一扇心門。
若是有心,不妨租一輛自行車,沿著山路,迎著海風,瀟灑騎行。低碳的旅行中,隨車可以落腳,也許下一個轉角,就是迷人的五緣灣海灘,再幾個路口,便能邂逅優雅的廈大。綠樹抱合,紅頂白墻,明明是高等學府,卻有森林公園的意境,看晨光初露,曙色降臨,都有別樣的景致,舒緩內心的焦躁與壓抑。
因為慢,所以充滿偶然。海風浸潤、海潮滋養的廈門,自然也成為浪漫之地。

雙城記:快慢之間的翩躚之舞
江水之靈,在于流動。海潮之美,在于包容。某種意義上,廣州的鐘靈毓秀與活潑奔放,得益于珠江滋養的城市性格,而廈門的爛漫純真與悠然自得,不啻是一重醉人的海潮之味。
相似的是,懷揣千元,坐擁周末,便能大略地游歷廣州與廈門,體驗生活在別處的魅力。同處南國,動人的熱情與美好的食物也叫人垂涎。
但仔細品咂,廣州與廈門的參差,又像是快慢之間的翩躚之舞。
從早到晚,廣州的慢只屬于老年人。對年輕人而言,擁擠的地下鐵,繁忙的工作日程,都是再熟悉不過的場景。即便是天縱美食,也夾帶了商場的詭譎與情場的離愁,凝練成都市的專屬故事。
而在廈門,一切都顯得從容不迫。若是決心旅行,不必制定周詳的日程表,只要一個方向,說走就走,想停就停,享受的正是這分隨性。
某種程度來說,廣州與廈門,正像是香港與臺灣的縮影。一邊是裹挾的都市氣息中彌漫著暗涌的活力,一邊是海潮的唇吻哺育了溫潤的的情懷。在香港,你很難看到充分的適意與閑散,在臺灣,幾乎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慢生活的幸福感。香港的生活趨于精致,但因太過精致,疏于親民。而在臺灣,隨處可見的細節之間,流淌的盡是人性。
有時想想,云山蒼蒼,江水泱泱,珠江浸潤了廣州人的衣食住行。在繁冗的生活中,美食就像一曲間奏,跨越在都市生活迥異的面相之間。
而在廈門,海風再起時,任誰都會憶起那看過的斜陽和期待中的朝霞。那是庸常忙碌的日常生活,在遠方投下的倒影。那是海潮的滋味,析出在人生這塊調色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