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從當年“臟亂差”的水泥廠到如今的新城新貌,陽光100可謂對濟南舊城改造做出了貢獻。請問,當時的具體情況是怎樣的?
解君:十幾年前,位于濟南市區西南方向的水泥廠成為濟南環境污染的主因,幾乎污染了一半的城市空氣。市政府決定將其搬遷時,其經濟效益尚好,但現在看來,這個決定是十分及時和正確的。但,如此大規模的地塊該如何開發和利用呢?
當時,政府對這個地塊有三點要求,第一,必須整體開發,不能斷續;第二,必須是由有過開發大盤經驗的知名房企品牌來操作;第三,開發為高檔居住社區。經過綜合考慮,市政府選擇了陽光100這個有活力、有創新精神并在多個城市有開發經驗的房企品牌。從2001年入駐濟南開始,陽光100在這個城市扎根已經有12年的時間,并成為濟南的標志性樓盤之一,這是我們當時可以預見也未曾預見到的。

王茜:可以說,您見證了濟南西部的發展,作為建設者和參與者,您怎么看待濟南西部這些年的發展?
解君:陽光100進入濟南之前,曾對這個城市進行過全面細致的考察。當時政府的城市規劃是向東發展——濟南南邊是城市水脈,不可能有較大規模的開發;濟南北邊有黃河阻隔,開發受阻;濟南東部雖然是政府全力打造的潛力發展區域,但從老濟南人的居住習慣來看,濟南人還是喜歡住在西邊的。如今,很多大盤都入駐西部、扎根西部,這么看來,陽光100當時的決定是十分明智的。
當時的水泥廠雖然污染較嚴重,但它是城市的上風口,也有興濟河穿越而過,從居住的角度講,這是個上風上水的好地方,而從開發的角度看,開發的難度越大,其價值也就越高。
在濟十余年,我亦見證了濟南西部的發展,尤其是陽光100的持續開發所帶動起來的西南片區的發展。如今,濟南西部活力十足,開發潛力仍然是巨大的。
王茜:一個社區創造了濟南人的一種城市生活方式和時尚居住態度。作為外來房企,陽光100是如何做到的?
解君:首先是公寓態度。眾所周知,濟南南部山區別墅林立,但我們會發現并沒有人每天住在那,這是為什么呢?濟南是個朝九晚五的城市,城中人對房子的要求是需要便利的上下班交通和居住條件,從剛需來看,年輕人喜好的公寓仍是這個城市最強勁的住房需求。因此,陽光100并沒有選擇別墅,而是定位在符合年輕人,即城市大部分人居住需求的公寓型居住方式上。

其次是居住態度。沒有什么比房子更能代表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居住態度了。一個負責任的開發商,不僅要為城市提供具有居住功能的房子,更應為業主提供所需求的配套——如陽光100就配套有學校、SHOPPINGMALL,甚至陽光100社區都配套有電影院,還有今年剛剛開業的藝術館,很多配套項目在當時的規劃中并沒有,它是隨著業主的需求逐漸興起、慢慢投入而來。
總結來說,即為業主創造所需要的生活方式,是一個開發商對待這個社區及城市最基本的態度。
王茜:建筑色彩是陽光100的特色之一,對于如今“千城一面”的城市建筑現象,您認為怎樣的建筑才能代表濟南?
解君:陽光100當初規劃的建筑色彩應當說是具有創新性的。濟南這個城市,當人們提起建筑,意念中都是灰蒙蒙的色調,仿佛建筑本身就是這個色彩。雖然陽光100在其他城市有過相似的開發經驗,但濟南畢竟是個傳統城市,對建筑色彩采取如此方式其實是冒險的,尤其是藍綠三角形的方位進出口設計,當時是被強烈建議停止的,就怕濟南人不接受。但基于充分的考察和論證,才確定給濟南這個城市“來點顏色”,建筑色彩的變化也是都市化的一個表現方式?,F在看來,濟南人還是喜歡這些建筑色彩的。
王茜:城市化進程中如何保留城市特色?
解君:城市化是個不可逆轉也不可阻擋的城市發展方向,在城市化進程中,難免會遇到“拆遷”二字,也難免遇到老建筑的去留問題。陽光100地塊在規劃初期也曾論證過一個老建筑的去留問題,論證的結果是不保留。
對于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對于老的東西,不管是建筑、物品還是其他,不一定要保留其原物,而應通過一種文化的傳承保存下來,保留在人們的記憶、城市的記憶中。比如南方有些城市,雖然很具水鄉風情,但實際上其居住功能已經退化,不再適應這個時代的居住需求,城市中的舊物亦如此。

王茜:多年來您一直從事房地產開發與建設,并走過多個城市。您的濟南情結是什么?
解君:對濟南,沒有什么比看著它這十年來的變化更有情結的了。我是江蘇人,走過南方很多城市,很多人以為我會不適應北方、不適應濟南,但恰恰相反,文化差異、生活差異、居住差異等城市差異是最令我著迷的,比如說南方的冬天是清冷的,而濟南卻是十分溫暖的,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隨溫暖拉近;南方的飲食是清淡的,而濟南卻是“豪放”的,我十分喜歡吃魯菜;在買房這個問題上,濟南人有個特點,就是就兒女最近買,有的甚至買到兒女同一小區或對門。這都是差異感所帶來的體驗。
閑暇時光,我喜歡去最能代表這個城市的地方走走,比如走走英雄山文化市場去淘一些舊家居物品回來。因職業關系,我很喜歡淘一淘每個地方最能代表其方式變遷的老物件。還有什么比這些更能代表城市的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變遷呢?
王茜:陽光100對于當時的濟南來說是一次創新,也可以稱作冒險,您本身也是一個愛冒險的人嗎?
解君:對房地產開發來說,“冒險”二字是萬萬要不得的,應稱作創新。以陽光100為例,創新就是其內在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多年來我們也一直致力于這樣做,而這也是一個負責任的房企對待城市建設和業主需求應該有的態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創新都必須具備充分的市場調研和考察,創新需理性,需理性創新。
我的“冒險”也是基于多年的經驗累積和十足把握的條件下來進行的,因此,“冒險”和“創新”兩個詞語的語境其實大不同。
王茜:從居住角度看,未來的社區應具備怎樣的形態和創新?
解君:社區的創新應根據業主的需求和社會環境的變化來考量。以陽光100為例,今年10月,陽光100藝術館正式成立,這讓社區內本就愛好傳統書畫、器具的藝術愛好者有了好去處。前幾天,有愛彈琴的孩子問:我能在這里彈琴嗎?這當然是可以的,這也讓年輕人和孩子們與藝術更加親近交流,更提升了陽光100的社區影響力。至今,陽光100藝術館已經舉辦了幾次畫展,吸引了大批業主前來交流、鑒賞、參觀,應該說,這雖是樓盤規劃之外的項目,但卻是十分有意義的。
另外,陽光100正在引入一種新的電子系統,比如在家中可以通過某種程序了解需要乘坐的公交車已經到了哪里,等等。未來的社區需要根據業主需求進行創新服務,這是一個社區與時俱進的表現,也是物業服務和物業創新需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