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閱讀習慣
一、嬰幼兒時期帶孩子去圖書館
孩子的閱讀習慣應從小培養,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經常帶他們逛逛圖書館,對激發幼兒的興趣很有益處,不妨在有空的時候,一起去圖書館,精心為孩子借閱兩本好書。
二、為喜歡的作者過生日
孩子的很多習慣都來源于父母,所以父母的言行舉止文化素質都影響著孩子,家長愛書、愛讀書,孩子在其耳濡目染下必定也會對書產生濃厚的興趣。為你喜歡的作者過一個生日,在生日晚會上向孩子講述他的博學多才,他成才的坎坷經歷,讓知識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生根發芽。

三、在固定的時間送書給孩子
孩子的生日禮物、新年禮物、有所進步的時候,不要送一些玩具禮物之類的物品,一本好書既可以讓孩子學到知識,又可以培養閱讀習慣,值得家長們借鑒。
四、將閱讀化為戲劇表演
這點比較適合于幼兒園的教學當中,一些童話和故事可通過戲劇表演形式提高幼兒的閱讀興趣??梢苑譃檎w表演型,即完整連貫的表演,角色可以一對一,教師幫助幼兒分析形象再表演;還可以是分段表演型即群體角色,教師先講故事,幼兒一起討論角色,全體一起表演,道具應該準備得簡單一些。
最后一種是角色活動型,這時故事中的人物、動作可以讓幼兒自由發揮,激發他們的想象力。這三種方法在戲劇表演時可以自由結合,也可以分別使用,無論怎樣運用,相信幼兒的閱讀興趣一定會大大提高。
五、把喜歡的材料編成一本書
如果您的孩子喜歡童話或詩歌,那么你在閱讀報紙或雜志的時候應該留心一下,遇到精彩的材料可以將它剪切下來,粘貼在筆記本上,每天傍晚,將筆記本打開,品嘗里面的豐富果實,孩子最喜歡自己動手獲得的知識。
六、擴大閱讀內容
孩子如果有了一定的閱讀基礎,應當擴大他的閱讀內容和閱讀范圍,這時眼光不要局限于童話故事、卡通漫畫,可以看一些報紙和名著,讓孩子了解國家大事,豐富課余知識,提前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七、背誦兒歌
兒歌語言通絡凝練,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韻律,可以熏陶兒童的情感,使兒童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于幫助幼兒認識社會和自然,開啟兒童心智,發展兒童語言,都能發揮極大的作用。
八、與書生活
良好的習慣應該時刻都在身邊,把書作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家中,可以將書作為\"裝飾材料\",到處都飄溢著淡淡的書香氣息,出門購物時,讓您的書櫥也豐滿一下,讓書時刻在您的生活中出現,也讓孩子在書中增添知識的樂趣。
親子閱讀指導策略
孩子最初的閱讀主要是依賴父母的朗讀,他們是在用自己的耳朵“閱讀”,傾聽、講述是孩子的主要閱讀方式。家長每天應當安排一個固定的時間為孩子朗讀,不僅增進親子關系,還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家長在與孩子一起看書時,不僅要求孩子認真閱讀,還應要求孩子認真去理解,通過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內容,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也可提出一些觀察性的問題,如烏鴉喝水的問題等。
閱讀不是為了讀書,而是為了發展孩子的思維。在引導孩子閱讀的過程中家長要創設各種情景,啟發孩子思考,拓展孩子的思維空間。比如,可以讓孩子續編故事的結尾,來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如猴子撈月亮的故事。
家長在陪孩子閱讀完畢后,應當和孩子進行有目的的交談,以此了解孩子的理解程度和思想動態。比如和孩子一起閱讀唐李嶠的《風》(解落三秋葉,吹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一詩時,知道這是首對仗十分工整的詩,如解落、吹開、過江、入竿的對仗,三秋葉、二月花、千尺浪、萬竿斜之間的對仗,從而在讓孩子理解詩歌的同時,增長孩子對古詩詞的認知。
調查顯示,45%的孩子在閱讀中存在字詞理解的障礙,23%的孩子會被句子難住,其余的閱讀障礙還包括不理解的情節、混淆復雜的人物關系等等。對此,家長各得其法。有的和孩子一起討論故事或圖畫內容;有的引導孩子提出問題,啟發孩子思考;有的指導孩子復述、推測或假設故事的結果等。
閱讀一本好書,不但可以增長孩子的知識,更能凈化孩子的心靈,作為家長,要積極為孩子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讓孩子在書籍中汲取營養,讓孩子在書香中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