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限運動中的極限
低空跳傘在英語中被稱為BASE jump,BASE由高樓(Building)、高塔(Antennae)、大橋(Span or bridge)和懸崖(Earth)這四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組成,而它們就是適合開展這項運動的四種固定地點。由于起跳地點到地面的距離有限,打開傘包的時間只有5秒鐘,很難在空中調(diào)整姿勢和動作。因而這項運動被廣泛認為是世界上最瘋狂的極限運動,堪稱極限運動的極限。
參與者身著翼裝,從高處一躍而下,在空中進行無動力飛行,危險性極大。最早在1912年,奧地利人弗蘭茲·雷切爾特就曾嘗試穿著翼裝從埃菲爾鐵塔跳下,卻不幸身亡。但是卻開啟了人類嘗試低空跳傘運動試驗的先例。1972年生于長春市的徐凱被稱為“中國翼裝飛行第一人”。2013年4月28日,徐凱和另外兩名世界翼裝跳傘頂尖高手在世界最高的大橋——四渡河大橋上驚險一躍,完美地完成了中國人翼裝極限跳傘的首創(chuàng),同時,創(chuàng)造了世界第一高橋翼裝飛行跳傘的世界紀錄。此前,2003年國慶期間,在中國第一高樓、上海金茂大廈的樓頂舉行了中國首次低空跳傘表演。此后,低空跳傘逐漸被國內(nèi)極限運動者接受并追逐。但是由于其危險性高,低空跳傘被世界許多國家所禁止,在美國只有10月的第三個星期六才能合法進行低空跳傘。

作為極限運動的一種,低空跳傘運動雖有很大危險,卻一直被熱愛極限運動的人士所喜歡確實有其與眾不同的精彩之處。在疊傘方式、開傘程序以及降落傘器材等方面都和傳統(tǒng)的高空(飛機)跳傘不同,概括起來就是“準、正、穩(wěn)”。高空跳傘運動員是身背主傘和備份傘兩副傘,而低空跳傘只有一副傘,沒有備用的選擇余地,開傘時只能一次成功;由于距離地面高度低,運動員沒有用修正棒調(diào)整方向的時間,因此在開傘的一瞬間就要端正地朝向瞄準的固定物。
每次“背死跳”前,運動者都會做好充分準備,也是因為有幾百次跳傘的經(jīng)歷,所以他們并不害怕,而且會因為飛到空中感覺實現(xiàn)了人類自古以來的夢想——像鳥一樣飛而非常興奮。也許正是因為“背死跳”的極限之極限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參與者。
運動如其名,危險叢生
“背死跳”的危險性是不言而喻的。10月份,在張家界天門山舉行的第二屆世界翼裝飛行世錦賽前,被視為世界級頂尖翼裝飛行員的匈牙利選手維克多·科瓦茨在試飛中不幸身亡。
他是一名有著六年跳傘經(jīng)驗的翼裝選手,曾翼裝高空跳傘700次,榮獲三屆高空跳傘賽冠軍以及2012翼裝極限跳傘賽冠軍。然而這樣經(jīng)驗豐富的選手卻慘遭不幸,不禁引來外界有關(guān)“背死跳”是自殺行為的傳言。對此,湖南張家界世界翼裝飛行世錦賽的解說嘉賓、中國為數(shù)不多的翼裝高手——張樹鵬提出不同的觀點。
他說,正是由于危險,所以跳傘前他們都會進行一系列非常仔細和嚴謹?shù)臏蕚洹C恳淮物w行前,他們都會詳細確認航向,確定高度。每一位選手身上,都會有GPS定位系統(tǒng)、高度表、報警器等。在高空飛行時,當選手下降到一定高度,報警器就會發(fā)出警報,及時提醒飛行選手,幫助選手采取措施,打開降落傘。一般情況下,飛行時每下降1米會前進3米,選手可以通過高度、距離,測算好自己的飛行航向以及確定自己的著落場。同時,每一位好的翼裝飛行家都是天氣通,因為天氣的變化對這項運動影響很大。此外,還必須要進行200次跳傘之后才能學(xué)習(xí)翼裝飛行。
也許正如張樹鵬所說,其實他們這幫人看似瘋狂,私下卻都有科學(xué)家的嚴謹,誰會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呢?為了提高安全性,張樹鵬說,起跳前一定要注意三點。
首先,起跳點的角度是不是可以保證他一路墜下而不會在半空中被掛住;其次,起跳時風(fēng)速和風(fēng)向是不是合適;最后,選擇什么時間打開降落傘。當跳傘者一躍而起后,他將以每小時80公里的速度墜落,這意味著他在6秒鐘的時間里下落150米,所以留給跳傘運動員的時間相當有限。

翼裝飛行,不是想飛就能飛
作為極限低空跳傘的發(fā)展,翼裝飛行絕不是某人心血來潮的極限運動。目前世界上從事低空跳傘的運動員只有約1000人,全球頂尖選手只有50多人,而全中國也就四五人在玩翼裝飛行。
翼裝飛行的裝備主要由翼裝飛行服和降落傘組成,飛行者需要從一定安全的高度跳下,借助翼裝飛行服進行飛行,當達到一定安全高度后,再打開降落傘減速降落到地面,在這里降落傘只是起到最后安全緩沖降落的作用,整個過程大部分時間都是通過翼裝飛行服進行滑翔飛行,這才是這項運動的精髓和樂趣。就連著名的科幻大片《變形金剛》里都有這項運動的身影,一群特戰(zhàn)隊員穿上翼裝飛行服,從戰(zhàn)機上跳下,悄無聲息地降落到敵人的老巢。
其中,翼裝由韌性和張力極強的尼龍材料制成沖壓式膨脹氣囊,特別是在飛行運動服雙腿、雙臂和軀干間縫制大片結(jié)實的、收縮自如的、類似蝙蝠飛翼的翅膀。在挑戰(zhàn)者騰空之后,張開手腳便能展開翼膜,當空氣進入一個個鰭狀的氣囊時,就會充氣使服裝成翼狀,從而產(chǎn)生浮力。這樣一來就能在空中飛行,然后通過移動自己的身體來控制飛行的高低和方向。為確保安全,翼裝設(shè)備用料都極其考究,其價格也是頗為不菲,一套翼裝設(shè)備大約需要十萬左右人民幣,并不是每一個喜歡極限運動的人都有能力玩。
翼裝設(shè)備的設(shè)計原理則是科學(xué)家們通過對蝙蝠飛行的空氣動力學(xué)原理進行深入研究而得出的。他們發(fā)現(xiàn)蝙蝠和鳥類飛行技術(shù)存在著明顯不同,在蝙蝠飛行速度較慢時,蝙蝠扇動翅膀的幅度和方式模仿了黃蜂的飛行技術(shù),使得蝙蝠可以在空中懸停和在飛行中快速轉(zhuǎn)彎。蝙蝠在飛行過程中翼的扇動與翼的柔韌性及彈性配合得天衣無縫。蝙蝠在飛行過程中身體旋轉(zhuǎn)180度所需距離只有其翼展長度的一半。同時,蝙蝠翼展面積之大還有效保證了它在飛行過程中只需消耗極少的能量就能夠產(chǎn)生理想的上升力。
基于蝙蝠飛行滑翔原理研發(fā)出來的翼裝飛行服,可使飛行時空氣中的上升氣流將飛行運動員的這對\"翅膀\"托起,飛行運動員可以通過雙臂和雙腿的調(diào)整,控制身體在空中緩慢滑翔下同時能調(diào)整航向。

即使有那么多人起跳后再也沒有歸來,但是仍然有很多人癡迷于“背死跳”,也許就像維克多生前所說:“堅持你的夢想,不然就會死亡。”“背死跳”對喜愛它的人而言,已經(jīng)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他們愿意在背死一跳中獲得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