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不是一個空頭概念,也不是只有少數時尚達人和設計師才能享用的專利,時尚是一種生活方式。時尚會像潮水一樣流動,從個性的藝術設計流向大眾市場,從世的一個流向另一個地方。如何讓我們的時尚元素順暢流動,吸引世界目光,又如何在世界時尚的流動中找尋為我所用的元素,是時尚界永恒的課題。
服裝設計不能孤芳自賞
盛妝亞洲在引領和整合時尚各界相關信息的綜合效應上,無疑起到了時尚旗艦的作用。回顧以往的參賽獲獎作品,我們很欣慰地看到越來越多的國內優秀設計師正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對中國新時尚的理解與態度。如優秀的青年設計師祁剛,他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于現代設計,讓更多國際目光關注中國,理解中國時尚。
如何更好地融合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理念,橋接中西方文化,是中國設計師經常會遭遇的問題。縱觀目前中國的服裝設計現狀,我們要清醒地意識到目前時尚領域所處的階段和存在的問題。就個人看來,國內的部分服裝設計目前存在兩大問題:過度商業化和過度個人主義。過度個人主義,體現在設計師過度的表現力上,缺少了一些“親和力”和“體諒”。“中國元素”如今成為本土乃至國際設計師的一個熱門,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設計師所做的是流于表面的“中國元素”,在服裝的合理性、功能性上欠缺設身處地為消費者考慮。
從歷屆參與盛妝亞洲評選的設計,我們看到了設計師的努力與苦功,其中有美感,有詩意,有大量的技術工藝還甚至高科技。但很多作品還需要加入“懂得”,對穿著對象的“懂得”,對生活的“懂得”,要圓潤,和善。
服裝不能孤芳自賞,不能咄咄逼人,年輕的設計師應該警惕好高騖遠,一味追求“高級、高訂、高昂”的“三高”設計,而應設身處地,設計出能看到細節(設計的細節和生活的細節),看到藝術,看到用心,看到設計師誠意與溫暖的作品。炫技毫無意義,用心的設計才是好的設計,才是真正符合“以和為貴”、“溫潤如玉”的中國傳統文化的設計。
傳播改變時尚
時尚最經典的解釋是“一個外表行為模式的傳播現象”,它能夠表達人們對于美的愛好和欣賞,能夠發泄人被壓抑的情緒。所以時尚不完全都是展現著好的東西,他也能把壞的東西用所謂丑陋的優雅表現出來。這是一個融合創意和美感的行業,負責美的生產和展示。對于時尚來說,傳播是一個非常重頭的環節。這就像我們生產出一種好酒,需要讓更多的人知道它,得通過傳播的力量來推動。
盛妝亞洲做亞洲時尚評選,就是在做傳播的工作。我們必須要有大的時尚事件和響亮的時尚話題,才能引起人們的重視,發出自己的聲音。
事實上我們到國外參加各種各樣的展會,我們所看的各種各樣的流行趨勢的發布,就是國外的時尚產業做得比較強大的這些國家所做的一個計劃,或者說是陽謀,不是陰謀,因為它是公開的。他們從決策開始就是有計劃的,然后到服裝成品,甚至到銷售模式。
歐美許多國家的時尚產業陽謀能夠得逞,更能夠造成時勢,影響流行格局,有他們在時尚行業多年積攢的話語權,有他們成熟的運作模式和經受時間考驗的設計水準,當然還有傳播的力量。作為亞洲國家要提高時尚影響力,需要多角度地去學習。所以類似盛妝亞洲這樣的時尚事件,對中國的時尚界來說并不是單純的一個評選,它會產生一些連鎖反應,帶動時尚產業的發展。如果能夠在前期鋪墊和后續跟蹤上做足功課,它的附加值就很可觀了。
這是一個信息化時代,傳播對時尚的意義不容小覷。當然,成熟的市場產業發展,還需要更富有層次地發展時尚相關產業集群。時尚產業要把藝術變成產品,要把設計師個性藝術的設計大眾化,變成流行的產品。這需要在個性藝術和大眾趣味之間尋找平衡。這又是另一門學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