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套重疾險問世后,重大疾病和醫療保險價格是否上漲?業內如何看待這一重大突破?
中國有自己的重疾表啦!11月14日,中國精算師協會發布了我國人身保險業第一套重疾表——《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06-2010)》。保監會宣布,從2013年12月31日起,最新發布的重疾表將用于重大疾病保險產品的法定準備金評估工作。
原本可喜可賀的事情,卻因紛至沓來的重疾產品漲價說而讓人無端焦灼起來。打開微信朋友圈,“意外傷害和意外醫療率先領漲,12月1日正式施行”、“首套重疾表問世,重大疾病和住院醫療保險價格將陸續上漲”等消息不絕于眼。更有危言聳聽者,認為“要等保險像房價一樣攀升時才會停止觀望”。
尷尬的重疾險
還是讓我們先來說道說道這重疾表。早在2006年保監會就表態,要研究出中國自有疾病發生率的相關數據,研制出接地氣的重疾險。原來,彼時我國尚無一套自己的重大疾病發生率表,很多保險公司重疾險的費率都是精算師定的。有些公司在數據不全、樣本不多的情況下,定價時會參考國外的發生率數據。像瑞士再保險公司、慕尼黑再保險公司等知名國際再保險公司,能提供全球統計資料。而這大大限制了國內重疾險產品的發展。
重大疾病保險起源于1983年的南非,一經面世即受到業界廣泛關注。1995年,重大疾病保險引入中國市場,很快發展為我國主要保障型險種之一。2012年,重大疾病保險實現保費收入406億元,為近9000萬人提供了1.6萬億元的重大疾病保障。
然而,由于我國重疾險的基礎數據不足,使得保險公司不敢開發新產品,一做就虧,要么就是提價損害消費者利益。2004年曾出現一些健康保險的停售風波,多家公司的重大疾病保險相繼退市。停售原因主要是賠付風險高,保險公司利潤率降低。新的重疾表出來后,將有利于保險公司開發新產品,消費者也會有更多選擇。
七年,落地為安
中國精算師協會經驗分析辦公室于2011年10月正式啟動重疾表編制項目。直接參與這一項目的公司有: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平洋壽險、新華保險、泰康人壽、友邦保險和中再壽險七家。
在討論七年、編制兩年之久后,符合中國本土的重疾率表終于落地。今年6月21日,項目成果通過了專家評審委員會的評審。我國保險業首次發布的這套重疾表共有5張,包括6病種經驗發生率男性表和女性表、25病種經驗發生率男性表和女性表,以及惡性腫瘤、急性心梗、腦中風等3種主要重大疾病的單病種發生率參考表。
“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是指按照保險合同約定的診斷標準而確認患重大疾病的概率,主要用于重大疾病保險產品的定價和準備金評估,是根據保險人群的參保歷史經驗數據計算而來。”中國精算師協會會長魏迎寧介紹道,此次編制的重疾表,總共收集到7500余萬重大疾病產品樣本數據及85萬件理賠記錄,項目收集到的樣本量處于全球領先地位。
魏迎寧強調,此次重疾表的正式發布,結束了國內保險行業沒有疾病發生率表的歷史,從此擺脫了對國外再保險的依賴,是繼生命表之后我國精算領域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
念及重疾表的意義,保險精算師潘先生更多地是從業務層面解讀:重疾表的推出,可使保險公司推出重疾險時的各項數據更精確,對該類業務的評估更全面,如會讓公司產生多少負債,銷售產品后提取多少準備金等。由于具有了全面的重大疾病發生率的數據支撐,保險公司未來在設計產品時,可以依據市場需求,推出針對某一類人群、某一種職業的產品。
漲焉?降乎?
此前,由于我國沒有疾病發生率表,重疾險產品的定價和法定準備金評估,主要依靠再保險公司提供的國外發生率數據。如今,即使保險公司在定價端有自己的體系,準備金的評估也一定要按精算師協會的新標準來了。
準備金跟咱老百姓倒沒啥大關系,這定價端的彈性空間著實牽動了不少人的神經。有評論員認為,如果各家保險公司都按新的重疾表來定價,重疾險價格相比現在可能要貴一點。這與營銷員不謀而合的言論被認為是替漲價“推波助瀾”。
也有人認為,借助首款重疾表的問世,盡管保險公司可以推出新的重疾產品,保費可能上漲,但由于險企眾多,再加上互聯網的低價促銷,保險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這時增長保費很有可能導致客戶流失。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保險公司在產品定價上會非常審慎。同時,結合今年的傳統險利率市場化的背景,在此次重疾表發布之后,部分保險公司推重疾類高定價利率產品的進程會加快,可能會有便宜一些的產品出來。
為了判定這兩種觀點,記者走訪了中國平安湖北分公司江漢營業部。據業務經理介紹,目前確有產品漲價,但都是意外險這塊。如原來附加一萬的意外傷害14元,現在是18元;原來兩萬的意外傷害醫療只需要138元,現在是182元。而重大疾病這塊的價格目前沒有變動。
外界對重疾險漲價的猜測已經風聲鶴唳,業內卻還按兵不動?潘先生分析道,決定重疾險價格的因素很多,包括發生率、費用率和利率等,僅一個發生率的變化,對重疾險價格的影響還很難說。并且,從數據上看,新發布的重疾表和既往定價數據相比,沒有出現非常驚人的調整,因此預計對重疾險價格不會有重大影響。
與此同時,疾病本身的發生率是在變化的,在疾病發生率方面不同年齡段是不一樣的,有些在升高有些在降低,也可能有醫學技術進步等因素。因此,重疾表對市場的影響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漲價或降價。更何況保單不會單向上漲,還要看具體的病種,不同的產品會表現出有升有降的不同情況。
看來,對于要購買重疾險的客戶來說,不必因為重疾表的推出而對保費價格過于敏感。
投保提示
重疾險投保不必只追求病種全,不同的人群和家庭對重疾險產品的需求不一樣,消費者應該根據自身狀況和需求購買重疾性。
“從數據上看,6種重疾的發生率占到25種重疾發生率的大多數,意味著重疾險覆蓋病種未必越多越好。”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介紹道。
和醫保不同的是,重疾險并不是一種報銷型的保險,重疾險理賠金的給付是以約定病種的發生為條件的,如果確診即可理賠。適當的商業重疾險可以彌補醫保起付線以下、封頂線以上等風險缺口,也可彌補部分藥品和診療費用不在報銷范圍之內的風險。
業內人士建議,購買重疾險產品在保額選擇上最好是10萬元起步,而繳費年限建議盡量選擇較長的期限,可減輕每年的繳費壓力,也可起到分散風險的作用。而在投保的年齡上則越早購買越合適,一方面是價錢較便宜,另一方面越年輕越容易通過核保。在具體產品的選擇上,要根據自身經濟狀況、身體情況等多因素綜合考慮。
名詞解釋
6病種:是指根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頒布的重大疾病有關定義所規定的第1-6種重大疾病,即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后遺癥、重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干細胞移植術、冠狀動脈搭橋術(或稱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和終末期腎病(或稱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期)。
25病種:是指根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頒布的重大疾病有關定義所規定的全部25種重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