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型案例:
學(xué)校舉辦的運動會馬上就要開始了,各班同學(xué)都在大張旗鼓地準(zhǔn)備著,只有八年級二班的教室靜悄悄的。原來,班里的“全能選手”肖航生病了,長跑和接力都不能參加了。“這可怎么辦呢?”班長正急得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這時張露站了起來,說:“我來跑!”
“什么?你去跑?”體育委員林楓拉長著臉,一副懷疑的表情。
張露是班里的一號胖妹,走起路來會帶風(fēng)。她還想跑1500米?這不是癡人說夢嗎?于是——
“瞅你一身肥膘,別給咱班丟臉了。”林楓說。
“我是響應(yīng)班級號召,你卻……”張露本來就不喜歡聽別人說自己胖,沒想到這傷疤又被戳痛了!她紅著臉站在一邊,本想做只沉默的小羊,可林楓又說話了:“你報擲鐵餅還行,可是學(xué)校沒開這個項目!”
“張露,你報跳高吧,這個項目還空缺呢!”一個男生說。
“跳高?這個主意好。”又一個男生在旁邊附和著。
……
幾個男生有說有笑的,一點也不顧及張露的感受。
“行了,都別說話了,胖是過錯嗎?楊貴妃還胖呢!”班長說完,走到張露跟前,說:“和露露在一起多么有安全感啊!”
張露并沒有笑,而是低著頭,不聲不響地離開教室。那幾個男生的話傷了她的自尊,她心里別提有多難受了。
事后,班長找到她,說:“你別把那些話放在心里!其實,你比他們強(qiáng)多了,至少敢報名。他們就像縮頭烏龜,凈說些沒用的。”雖然有了班長的安慰,但是張露的心里總不是滋味,畢竟被人羞辱過。
★心理分析:
美國心理學(xué)家馬斯洛提出了“需要層次理論”,其中有一個層次就是尊重的需要。他指出,被別人尊重與其他生理需要一樣重要。然而,許多人說話不注意分寸,喜歡揭別人的傷疤,甚至羞辱對方,讓交往處于尷尬的局面。
羞辱,對人們是一種考驗。停留于心理的傷感是一種脆弱的表現(xiàn)。你只有從羞辱中擺脫出來,才有可能完全改變自己的生活道路。
人生最難以忍受的是什么?恐怕有人會說是貧窮困苦、饑寒交迫。其實,羞辱對人的心靈傷害很大,往往讓人難以忍受。
一個人是否堅強(qiáng),關(guān)鍵就在于他能否忍受外界的種種壓力,這些壓力常常飽含了奚落、歧視和羞辱。羞辱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既易于使人信念全無,也常常能夠激起人們心靈深處最堅強(qiáng)的力量。它是一塊試金石,美麗也殘酷。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就必須艱難地忍受別人甩給你有意或無意的羞辱。
俗話說“沖動是魔鬼”,特別是在遭受羞辱的時候,很多人因為情緒激動而有過激的行為。其實,這樣做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激化矛盾,使雙方處于高度對立的狀態(tài)。面對別人的羞辱,案例中的張露自然受傷不淺,不過她控制住了情緒,沒有當(dāng)場發(fā)泄,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
★心理處方:
“士可殺,不可辱。”中國自古以來就重尊嚴(yán),寧可玉碎,不可瓦全。那么,當(dāng)遭到別人羞辱時,該如何應(yīng)對呢?
1.用自控來平衡心理。當(dāng)羞辱的刺激來臨時,很多人會火冒三丈,大發(fā)雷霆,既傷人也傷己。激化矛盾很容易,而熄滅狼煙就困難了,甚至?xí)鼓闾幱陔y以收場的地步。怎么辦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控制自己,不要總盯著“黑暗”,要多看看“黎明”,使自己靜下來。
2.用信念來化解羞辱。
被別人羞辱了,心里一定很難受,此時的你要有足夠的勇氣來面對。控制情緒的過程也是增強(qiáng)意志力的過程。你要懂得,羞辱是上天給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鞭子,不能因為鞭打的痛苦而喪失希望,而要清醒地看待刺激,以此為動力。只要你覺得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就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說法。即使別人說風(fēng)涼話,甚至是嘲諷,也要一笑了之。這種“厚臉皮”的方法能使你保持良好的心境,不被外界因素所困擾。
3.用沉默來遠(yuǎn)離羞辱。
有些人頭腦簡單、口無遮攔,這樣的話不聽也罷;若是對方有針對性,可以選擇沉默,也可以進(jìn)行反抗。沉默,就是以回避的方式冷處理,這既顯示了你的大度,也有力地還擊了對方,俗話說:“沉默是最好的反抗。”
4.用幽默來化解羞辱。
幽默是有效的社交方式之一,有時能產(chǎn)生很好的效果。當(dāng)被別人羞辱時,幽默地轉(zhuǎn)移話題或者給對方“挑刺”,讓他啞口無言。
5.樹立志向,努力改變印象。
有些東西是人所無法選擇的,比如生于窮鄉(xiāng)僻壤、出身寒微、長相身材等。人們嘲笑的本質(zhì)往往也不是這個。一個人,只有當(dāng)他毫無志向的時候,人們才會輕視乃至歧視他。人在受到羞辱的時候,首先應(yīng)當(dāng)問一問自己,到底是他人有勢利,還是由于自己不努力才被人瞧不起?沒有志向的人,不受到別人的歧視和嘲笑才怪呢!而有志向的人,當(dāng)他遇到困難的時候,人們一般都會伸以援手。
有時候,你在生活中受到羞辱,主要原因是他人對你尚不了解。如果剛受到奚落、歧視,你就對自己產(chǎn)生了懷疑,并使自己的理智受到遮蔽,那么你就無法拉近同他人的距離。要讓他人愉快地接受自己,不妨處羞辱而不驚,始終不卑不亢,理智行事,從改變他人的印象開始。
羞辱會教人成熟。魯迅先生說,有誰從繁華走入困頓,便能體驗到人生的真諦。人處順境時,所注意的不過是那些漂亮的、浮在表面的東西,人一旦受到羞辱,既不會為名利忙,也少為時勢潮流所裹挾,這時反而能夠沉靜下來,獲得一次審視生命的機(jī)會,得到平時不易得到的發(fā)現(xiàn),使自己的人生真正地步入成熟,獲得和積蓄新的力量。
(深圳 郭冬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