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生的現狀令人堪憂:通宵上網、抽煙酗酒、談戀愛成風,學業失教、心理失衡、道德失范、違法犯法,成為學校、家長、社會心中的“痛”。文章試從發揮教師本身對學生的影響力;關心學生,以情動人;重視“偶像”的力量,多角度看問題;發揮課堂教學的優勢,引導學生悟化,直接影響學生德育方面的發展四個方面來探討高中生的德育問題。
【關鍵詞】高中生現狀德育教育
1高中生現狀令人堪憂
現如今物價飛漲,人們生活壓力過大,致使很多家長無暇顧及子女的教育與培養,使得學校、家庭之間出現了教育銜接上的“真空”。可以說,這些學生中不少成為“問題學生”,他們的不良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學業失教
據對部分學生調查,近20%學生不愛學習、不想學習,他們大部分抱有讀書無用的想法,認為只要有錢便可暢行天下。這些學生自小學開始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缺乏熱情,進取心、自覺性不強,學業成績普遍較差。課余時間在街上閑逛,通宵上網、抽煙酗酒、談戀愛成風,打架傷人或被傷害等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成為學校、家長、社會心中的“痛”。
1.2道德失范
在校園里,經常聽到學生胡侃,什么社會上的“行話”、俗語,如行云流水,脫口而出;臟話、臭話隨口流露,這部分人也不排除女生。長發、染發、穿耳者為數不少,以致常聽到社會人員議論“如今的學生有時候真的分不清是否是學生”。
1.3青少年違法犯罪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近年來,青少年違法犯罪呈上升趨勢,接二連三發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觸目驚心。某校兩個14歲的高中生因發生一點小矛盾,男孩便有預謀地在放學途中將女孩連勒帶砸至死。去年二月,在某校均為三好學生的劉某和楊某在家做完寒假作業后,談到了網上的一些不健康的東西,心里產生了躁動,將一名七歲幼女騙至家中,將其猥褻。更有甚者,由于學校考試中四門功課不及格,難以向家人交待,竟將父母和奶奶殺死,然后自殺。
1.4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現狀原因是多方面的,諸如社會風氣的影響,家庭對孩子的溺愛,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家庭管教,影視音像制品及網絡文化的影響等。
總之,高中生表現出的種種現象令人堪憂,應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思考,無論是學校、家庭,還是整個社會都有責任為關心他們的健康成長。
2德育措施
德育作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從古至今都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心,是學校教育的神圣職能。鑒于當代高中生令人堪憂的道德現狀,學校以及教育工作者應該如何來解決此重大問題?怎樣使德育教育避免空洞的說教,在教學中得到更好的具體的實施,在生動形象的教學中實現德育教育的目的?這是值得很多跟教育相關的工作人員研究的問題。在此,以自己對學生的了解為基礎,結合個人的教學感受,從語文這個學科的角度,提出幾點個人的看法。
2.1發揮教師本身對學生的影響力
人們經常說,醫生做錯某件事,只會影響一個人;但一個教師,如果本身的知識結構和道德水平不足,那么影響的就是幾十人,甚至幾代人。鑒于此,這就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的言行舉止深深地影響你所教授的學生。我國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說過:“教育工作的全部就是為人師表。”在工作中,我總是嚴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平時我要求學生不遲到、不早退,踏踏實實的學習,我本人在工作中就早來晚走,在一些細節上也認真處理。比如說,上高一時,學生來自不同的地方,做值日時,有的學生就只是簡單的掃地、擦黑板,講桌上經常留下一層厚厚的粉筆灰,上課前我都會用毛巾把桌子擦干凈在上課,一星期以后,每次去上課講桌都是干凈的。所以說,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從教師的身上,學生們會無形中感到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他們就會慢慢地自覺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自覺地約束好自己、管理好自己。
2.2以情動人、關心學生
以情感動人,常用常新。高二分班后,來了一位別校的學生,據查該生在教過他的教師的眼里:懶,不聽課,天天都是趴在桌子上,成績很差,基本被老師放棄。我暗暗留心。果然,上課時的狀態和他曾經的老師說的差不多。課后把他叫來,先跟他了解基本情況,然后問了他一個問題:“被老師漠視,放棄的感覺怎么樣?”沉默了一會兒回答:“不知道。”聽到他的回答,暗暗松了口氣:“有救”。才慢慢地跟他溝通,讓他在我的話語中體會出我關心他,沒有放棄他,鼓勵他,增強他的自信心。隨后的日子里,雖然成績的提高不是那么明顯,但整個人的精神、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班上,為解決貧困學生的生活問題,讓學生把空礦泉水瓶、不用的廢紙收集起來,到了月末就拿去賣,然后把這些錢送到貧困生手里。這樣,既解決了問題,又讓學生懂得了幫助他人的喜悅和幸福。
2.3重視“偶像”的力量,多角度看問題
“偶像”的力量其實是我們生活中所說的榜樣的力量,很多人想到的可能多數是國內外歷史上各種各樣的英雄和義士,他們的性格,他們的行為對民族和國家有著重大影響,他們處理各種突發事件的能力都對全世界人民產生著巨大精神震撼和鼓勵。這么說沒錯,但這里要強調的榜樣范圍更廣泛,它可以是我們認知意義上的英雄,可以是歌星,影星,可以是周圍平凡的人,可以是家里人,可以是同學……總之,只要他(她)對你的人生產生了良性影響就行,沒必要一定是“文天祥式”的或 “黃繼光式”的人物才能成為學習的榜樣。譬如說,我教的一個班里的一個女生一直找不到學習語文的感覺,但她特別喜歡臺灣的歌星周杰倫,我問她喜歡周杰倫身上的什么特質。她說喜歡他唱的歌里的歌詞的那份美感。我留了心,慢慢地引導她去了解更多關于周杰倫的作品,更多的優點,讓她在寫作文時學習歌詞里蘊含的婉約美,學習周杰倫為創作出有質感的作品時付出的努力。她聽進去了,一步一步地努力學習語文的感覺找到了,一些良好的品格也養成了。
2.4發揮課堂教學的優勢,引導學生悟化,直接影響學生德育方面的發展
法國早期著名的社會學家埃米爾?涂爾干認為:“思維是個體內化社會道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條件。”由此可以看出,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德育教育中有著重要意義。但是直到今天,仍然有一部分語文教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語文教學中,只是把各種美德“傳授”給學生,要求他們學習,忽略了引導學生思考這個過程。這里要明確,思維在這里并不是單一進行思考,而是要多角度多方向進行思考。比如說,我們一方面可以由文學作品中的事件、人物和背景涉及更多跟美育人性相關的思考,填充高中生空白的德育。比如上《鴻門宴》時,引導學生思考“項羽雖敗,但獲得了各種人的喜愛,他身上閃光的東西是什么?劉邦事業上取得成功,是否人格就是高尚的?”譬如,在5?12大地震中,我們從汶川三四歲兒童的感謝聲中想到什么?從來自各國的志愿者身上學到了什么?……現實中值得高中生思考的東西太多,教師在引導學生思考的過程中,讓高中生自己學會對某一人,某一事,某一現象進行思考,在思考中辨明是非,分清真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我的德育素養。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進入二十一世紀的高中生是國家的希望,基于我國目前高中生德育教育的現狀,考慮到我們民族的將來,我們語文教師要盡力填補德育教學這塊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