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留守學生的教育,尤其是德育,是當前我國教育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做好留守學生的德育工作,幫助他們健康成長,是農村教育工作者的天職所在。
【關鍵詞】留守學生 用情 用心 用愛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工業化和城鎮化步伐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背井離鄉,選擇進城務工掙錢。伴隨而來的是越來越多的村莊變成了空巢村,越來越多的老人和孩子變成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這就是今日中國所面臨的嚴重問題之一,也是中國教育,特別是農村教育所面臨的問題之一。如何幫助這些農村留守學生,做好他們的思想轉化和德育工作,引導他們健康成長是擺在每一位農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難題。筆者認為,只有用情,用心,用愛去工作才能構筑好這方心靈的家園。
1親情的彌補
要做好留守學生的德育工作,首先要了解他們在學習上生活上之所以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根源是什么,癥結在哪里,他們最需要的是什么,他們最缺失的是什么。只有這樣,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對癥施治。我們都很清楚,由于父母長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對這些留守學生來說,他們最缺失的,也是最渴望得到的就是親情,來自父母的親情。而這,恰恰就是一個孩子健康成長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由于長期得不到父母的呵護,這些孩子身上反映出來的就是缺少安全感、很無助。久而久之就形成自卑感,孤獨癥。他們對周圍的事物特別敏感,特別是對其他同學的言行很敏感,從而本能地形成一種保護作用。他們易怒,易沖動,稍有不慎便會起沖突,甚至是打架,真所謂防不勝防。在班級管理中,經常會遇到類似問題。
一次,我正在辦公室批閱作業,一位同學慌慌張張跑來向我報告,說班上兩位同學打了起來。我急忙跑到教室,兩人正扭打在一起,聽到我來了兩人才松開手。后來通過暗中了解和當面詢問才得知事情的緣由。原來張強的爸媽幾年前就離婚了,張強一直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他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掙錢,貼補家用,一兩年才回來一次。李哲不知從哪里聽說的謠言,兩人發生言語沖突時竟然刺到了張強的痛處,說他媽媽嫌家里窮,跟著別人跑了。這一下,張強再也克制不了,他發瘋一般撲向李哲……對于這件事,我先通知了雙方家長,并嚴厲批評了兩人,但隨后就感覺處理得有點草率,不夠認真。事情并非如此簡單,我再次做張強的思想工作。對于他的境況我很同情,我就耐心地給他講道理,舉事例,反反復復說了兩個多小時,安慰他把精力放在學習上,正確看待周圍的人和事,等以后自己有出息了好好照顧爺爺奶奶,讓村上的人都夸你等。這件事對我觸動很深,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深刻領會這一點,對這些留守學生來說,老師不僅是他們學習知識的指導者,更是他們生活上的父母親。所謂傳道、授業、解惑,教師的角色是多重的。師生間應建立起良好的互信關系,他們有什么委屈,有什么心里話,有什么小秘密,在老師這里放心講出來。老師也像對待自己的孩子那樣對待他們,幫他們擦去委屈的淚水,梳理一下亂發,縫一個衣扣,甚至把他們抱在懷里等。只有這樣,他們才不至于感到那么無助,那么無人心疼。這些孩子就像是風浪中行駛的小船,教師便是他們的港灣;他們像是放飛的風箏,老師便是那根永遠不斷的線。
2心與心的交流
一般來說,留守學生的感情比較細膩但脆弱,敏感但警惕性高。所以在和他們談心交流時,一定得注意方式方法,講技巧,特別是要用真心和他們交流,消除彼此戒心,建立平等互信的師生關系。親情的不足導致這些學生自理能力強,早熟,也極易使他們去尋找一個傾訴的對象來排解心中的苦悶,這就很容易引發早戀現象。作教師的一定要善于觀察,勤于過問,要和學生打成一片,做他們的知心朋友。一旦發現有這樣的苗頭,就必須做耐心細致的工作。和他們促膝而談,心平氣和,完全像是父母對自己的子女那樣。面對面,推心置腹,讓他感覺到你是在用心跟他交流,真心實意地跟他交流,有一種愛是發自內心的,讓他感到溫暖,感到有心愛他,疼他,在乎他,從而架起一座心橋,走進對方心靈深處。
教師要靜下心來,傾聽他的故事,他的所思所想,然后再多舉一些這方面的例子,讓他深刻認識到早戀的危害,遠離早戀,正確處理男女生之間的關系。這方面的工作,教師可通過家訪,單獨談話,利用班會課等形式,但一定得避免簡單粗暴,一棍子打死人的做法。真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只要你把心掏給他,他一定會把心托付給你。
3真愛的奉獻
人常說:醫者仁心,那么師者就應常懷一顆愛心。大愛無疆,真情無價,它如同涓涓細流,滋潤著久旱的心靈,呵護一顆顆曾經受傷的心。留守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比普通學生更多,同樣在心靈上受到的傷害也更多。因此,做好他們的德育工作顯得更緊迫,更具挑戰性。
愛如初春的暖陽,它能融化心靈深處的寒冰;愛如一把金鑰匙,它能開啟塵封已久的心扉。教師一定要在他們中間廣播愛的種子,彈奏愛的音符。愛他們每一個人,細心關照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深入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和他們融為一片,細致入微地去觀察,去詢問他們方方面面的情況,做到了如指掌。要積極幫他們排憂解困,使他們不致于有太多的思想負擔,能像普通學生一樣快樂學習,輕松生活。還要積極倡導留守學生之間應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因為他們之間離得更近,接觸更多,更能了解彼此的情況。大家坐在同一個班級里,就是兄弟姐妹,誰有困難,大伙都來幫,讓他們切身感受到班級就是一個愛的大家庭。
對于他們的父母,大部分留守學生是有成見的,認為父母只知道掙錢而忽略了對他們的關愛。對于這一點,教師應從正面積極引導,勸解他們一定要明白父母之所以這么做,他們也有自己的苦衷與無奈,但出發點,目的一定是好的,就是趁年輕多掙點錢,讓自己的孩子以后能生活得更好點。要讓他們從內心深處理解自己的父母,感恩自己的父母,深愛自己的父母。平時多和父母電話聯系,問問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保持親情交流的通暢,化片片相思為學習的動力,刻苦學習,端正作人。伸出你我的手,我們就是朋友;捧出你我的真愛,世界一定更精彩。我想只要有大家真愛的奉獻,一定能讓那些思想上出現偏差的留守學生回歸本性,回歸正道。
留守,是個嚴肅的社會問題,留守學生,更是弱勢群體中的弱者,但他們同樣是祖國的未來。對于他們的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的成敗,是關乎整個民族發展的大事,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天職所在。我想,只要我們真正用情,用心,用愛去干這份工作,他們一定能健康成長,成為建設祖國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