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體育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不要把體育教學單一的理解為只是直接為增強學生體質服務,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自覺學習、自覺鍛煉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教是為了不教”和“自練通行,自學得之”的目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加強德育教育中學生的行為習慣的培養已成為當今學校德育教育的重點。播種一種行為,會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會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會收獲一種命運。所以本文通過座談討論法、問卷調查法、對比法、文獻資料法、綜合分析法,綜合分析了當前在體育課堂教學中規范高中生體育課課堂對行為習慣的積極培養教育的功能,結合我校體育教學實踐提出具體的對策和建議,旨在促進我校體育課堂教學水平和德育教育的工作。
【關鍵詞】體育課堂 行為習慣 教育
1體育課堂的特殊性
體育課是通過身體活動和思維活動緊密結合來達到掌握體育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為目的的。實際也是知與行相結合的一個過程。由于它受外界環境干擾,受天氣、場地、器材等條件限制,加上中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因此,他們往往會在體育課這種特定的環境中不自覺地將平時一些不良行為習慣充分表露出來。其主要表現在知而不行,行而未果。具體表現在認識不明確,行為不規范,語言不文明等。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可以根據學生自身特點和體育課的特點,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持續不斷地對學生行為習慣進行培養和訓練。
2高中生體育課堂目前存在的問題
2.1高中生對體育課的認識意識存在不良行為。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今天,體育的作用日趨重要。但在現實中,大多數學生認為體育課是玩耍課,因而上課敷衍了事,有的上課聊天,有的只愿意參加自己喜歡的一項或幾項體育活動,特別是初、高中生,愿意隨自己意愿玩,而對教師的的教學內容與組織卻沒有興趣等。
2.2學生在課堂組織紀律方面 ,存在的不良行為①、上課中愛打鬧,接嘴,注意力不集中,上課時想其他的事情。 ②、不服從指揮與安排,有的內容不參加或不按要求完成,遲到等。
2.3體育課中學生意志品質方面,存在的不良行為在體育課練習中偷懶,有點小傷小病就請假。對于難度較大、較辛苦的教材(如:雙杠、耐久跑等),怕經受挫折,沒有勇氣去努力嘗試,對于對抗性項目,競爭意識差,缺乏拼博精神和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
2.4體育課堂中高中生思想品行方面存在的不良行為。學生在體育練習中,集體主義觀念不強,較為自私,只想個人活動,而不愿參加集體的活動,以強凌弱,霸用活動器材等;不愛勞動,(如只想用卻不想搬運、還器材)不愛護公物,(如不正確使用或遺失器材等) 歧視\"暫時后進生\"或家庭條件較差的學生等。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經常表現為怕臟、怕累、意志薄弱、缺乏拼勁和練習不認真等缺點。針對這些不良習慣,加強對學生的行為習慣的教育,有力地促進錯誤思想和行為的轉變是體育課的重要任務,是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也是德育的重要內容。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高中生行為習慣,不僅能鍛煉學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服從組織、遵守紀律、誠實機智、積極進取的優良品質以及培養學生積極協作的團隊精神。
3研究對象和方法
3.1研究對象
華師附中南海實驗高級中學高一、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
3.2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根據研究目的和要求擬定問卷內容,發放教師問卷調查表30份,收回有效問卷25份,有效回收率為83.3%;發放學生問卷調查表1600份,收回有效問卷1560份,有效回收率為97.5%。
(2)對比法:高一年級的體育課堂中融入行為習慣的教育,高二照常上課,結果對比發現,體育課堂中融入行為習慣的教育,整個年級的教風、學風、都比高二年級要好得多,課堂教學效果良好,學生的體育素質也明顯提高。
(3)座談討論法:組織部分學生進行討論,討論的主要內容是了解同學們對在體育課堂中進行德育教育方法的認識情況,同時聽取學生對在體育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意見和建議。
(4)文獻資料法:查閱與本研究有關的文獻資料。
(5)綜合分析法:對收回的問卷調查表進行數理統計和綜合邏輯分析。
4結果與分析
高中體育課堂融入學生行為習慣教育的重要性(見下表)
高中體育課堂融入學生行為習慣教育的重要性統計表 教師 學生 總計 %很重要 16 399 415 25.5有必要 8 801 809 49.6無所謂 1 298 299 18.3不必要 0 62 62 3.9 從表中可以看出,老師和學生認為在高中體育課堂融入學生行為習慣教育的重要性很有必要、有必要分別為25.5%、49.6%,可以看出高中生行為習慣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育的重要性。從德育的定義來看,高中生行為習慣是德育教育為核心,是一定社會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體育課堂教學活動中的行為習慣的教育,是在體育課堂活動中調整和制約學生與學生之間以及個人和集體之間關系的一種準則,它是體育道德規范和準則的一部分。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結合體育課堂教學特點,有許多機會可以用來培養教育學生服從大局,遵守紀律,熱愛集體,團結一心,勇敢頑強,積極拼搏的精神;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堅強的意志,以及不怕苦、不怕累的優良品質。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形成長遠的、持久的學習習慣,激勵他們去努力學習,加強練習,提高練習積極性,自覺性,促進其德、智、體全面發展。
5體育課堂中融入行為習慣的教育的目的:
5.1體育課堂中體現的競爭、合作與團隊精神
①競爭、合作與團隊精神是體育活動的內在要求。
乒乓球國手劉國梁和孔令輝是好朋友,在第43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單打比賽中攜手闖進決賽。兩位親密伙伴的友情面臨著一次嚴竣的考驗:冠軍只有一個。結果孔令輝贏得了冠軍,但他們兩個都沒有計較誰排名前后。因為他們的目標是一致的:拿了冠軍,榮譽是屬于國家、屬于集體的。
體育中的合作或者團隊精神是團隊中成員為了達到一種目標,同心協力互相配合和協作,共同實現這一目標所擁有的心理狀態和行為表現。團隊精神實際上是競爭的一種特殊的表現形式。體育中的競爭意識與團隊精神的形成和鞏固,對我們在學習中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以及培養健全的人格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影響。
②在體育運動中體驗競爭與合作的魅力。
在學校,我們全身的投入各種各樣的體育游戲;爭先恐后的參加學校或社會的各種體育比賽,在體育課上積極主動地學習各種體育技術技能;各小組之間的比賽等,都將體育競爭表現到極致。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被競爭的意識和欲望所激勵著,籠罩在這種氣氛中,讓你欲罷不能。同時,在學校的體育活動中更能被合作、團隊精神所鼓舞,如參加足球、籃球、排球等集體項目的活動;或者在學校運動會為你的班級爭得了榮譽;或者隊與隊、小組與小組的較量時,沉浸在與團隊成員之間的配合、合作和協調的環境之中,為了自己團隊的勝利,每個人都奉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和智慧。由于這種團隊之間的競爭氛圍激勵著你,讓你忘記過去大大小小的“恩怨”,攜起手來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勝利。當為了集體的勝利感到激動不已、熱血沸騰的時候,你就在競爭氣氛與團隊合作精神的鼓舞下成長起來,人格得到了升華。
5.2體育課堂中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
①弘揚拼搏奮斗和自立自強的體育精神
自立自強是民族的靈魂。體育運動不斷激勵人們拼搏進取,爭先奪冠。中國女排姑娘們自1981年第3屆女排世界杯賽上奪得第一個世界冠軍起,靠著自立自強的拼搏精神創造了五連冠的賽場佳話,被譽為“女排精神”,在全社會廣為弘揚。從而使人們樹立起“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的堅定信念和艱苦創業、自立自強的意志品質。在體育課堂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室外,特別是夏天,太陽猛烈,此時,更需要增加勇敢、拼搏、不怕困難、不怕挫折的教育。
②在體育運動中遵守規則和嚴于自律
容志行是我國著名的足球運動員,他深得隊友和球迷的愛戴,固然是因為他有一身高超的球技,但更可貴的是他“寧失一球,不傷一心“、輸球不輸人,贏球還贏心”的高尚球風。“無規矩不成方圓”,在體育中沒有規則比賽就無法進行,規則是體育的法規。個人的行為必須遵循體育競賽規則的要求,只有在符合并遵守體育規定制度的前提下,嚴格技術規范,個人的行為才能得到發展。學生在體育競賽活動中通過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自由與紀律、個性的關系,才能加強組織紀律性,從而逐漸養成良好的道德意識。
③在體育課堂中用集體項目的訓練教育學生的行為習慣。
體育運動中有很多集體項目,體育課堂教學訓練也多以集體的形式進行訓練,即隊的形式進行訓練,而集體項目和全隊競賽活動獲得成功的重要保證就在于隊員之間的協調配合、統一行動。學生在這種以團隊為基礎的課堂教學訓練中,有益于培養團結合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又由于集體訓練具有緊張激烈的對抗性,并拌有一定的生理負荷,要求學生克服心理障礙,以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去克服和戰勝各種困難。通過集體訓練可以培養學生靈活機智、沉著、果斷和善于自省、隨機應變的能力,促進良好個性心理品質以及堅強意志的養成。
④體育課堂中用游戲活動與規則約束教育學生的行為習慣
在體育游戲和競賽活動中,任何人都必須接受規則的約束,否則,他必將為自己的不當行為付出一定程度的代價。由此可見,作為教育組成部分的體育具有培養人、教育人的功能,但這一切功能的實現離不開德育的密切配合,兩者是互相配合、相互補充、統一作用于學生這一主體的過程。
⑤體育課堂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主人翁精神。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應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系統地構建德育教育環節。只有以學生為主體,才能充分地了解學生,尊重學生,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科學地確定德育教育的層次,把學生推上德育教育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做到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激勵,自我總結。
5.3體育課堂中培養良好的體育鍛煉的習慣
科學研究表明,每周進行3-5次,持續時間為15-30分鐘的體育鍛煉可以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同時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由于高中階段學習任務比較緊,難于安排較長時間的體育鍛煉,因此更需要在課堂中認真鍛煉。
5.4體育課堂中培養良好的交往習慣
許多成功人士都表示,良好的交往能力是獲得成功的重要素質。培養良好的交往習慣,可以讓你和老師、同學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使自己在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和生活。
6高中體育課堂融入學生行為習慣教育必須規范體育課堂常規抓起。
規范體育課堂教學,加強體育課堂教學管理,嚴密課堂教學組織是提高德育滲透的保證。
①要建立體育教學課堂常規。常規要求學生上體育課必須穿適合運動的服裝,按時上課、不遲到、不早退、有事請假,愛護運動器材。這些主要內容是學生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培養學生好思想、好作風,向學生進行文明禮貌、組織紀律等教育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途徑,它是上好體育課的保障。
②要嚴密課的組織。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嚴密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是上好體育課的重要條件之一,也是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種途徑。隊列對形的應用,場地器材的布置,干部的使用等,都是課的組織教學的內容。在課的開始或結束時,經常有布置場地、搬運器材、清掃運動場、整理器材和修理器材等的活動,通過這些教學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熱愛勞動、愛護公物的習慣;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有組織而迅速地調動隊伍,可以培養學生動作整齊、敏捷和遵守紀律,形成集體協同的習慣;在組織學生學習時,合理使用干部和充分發揮體育骨干的作用,樹立榜樣,可形成以先進帶動全班的學風;在學生練習過程中倡導互助互學的學風,提倡認真觀摩、學習別人長處,進行熱情幫助,改進同伴技術和相互保護,這樣既有利于提高練習質量又利于培養學生之間團結友愛、互相協作的精神;在進行體育測試時,進行考試制度教育,杜絕作弊,培養學生誠實待人接物的誠信作風。
7高中體育課堂融入學生行為習慣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1)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時,體育教師要根據不同對象、不同情況和不同要求,采用說服法、榜樣法、評比法、獎懲法等不同的方法,對學生進行 行為習慣的教育。
(2)高中體育課堂融入學生行為習慣教育時,應充分反映體育教學的特點,防止把體育課堂教學,變成單純的思想品德教育課。因此教師必須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結合體育教材的特點,進行教育。
(3)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一切活動均應通過教師作用于學生這一主體。如何把教育、體育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關鍵在于教師。以身立教、為人師表是體育教師最基本的師德規范。
8小結與建議
通過關于高中體育課堂融入學生行為習慣教育調查結果與分析,我們認為無論采用什么方法寓德于體,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融入學生行為習慣教育,都應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從實際出發,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德育資源和體育自身的優勢,大膽創新,將理論付諸于實踐,有的放失的使德育教育工作始終貫穿其中。根據體育課堂教學中德育教育所體現的特點,從實際出發,應注意以下幾點:
8.1高中體育課堂融入學生行為習慣教育不僅是學校體育改革的需要,也是體育教學觀念更新的需要。
8.2體育教師應有規范的指導,有表率的示范進行個人行為習慣的教育
8.3教學組織多樣性,用現代教學觀念和手段個人行為習慣的教育。
8.4抓住機遇,提高效率。在學生學習和練習的不同時段,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個人行為習慣的教育。
8.5如有突發事件發生時理應及時進行個人行為習慣的教育【參考文獻】
[1]李小兵.未來的圖騰——體育與民族精神[J].體育與科學,1989(2).
[2]彭濤.體育教學中貫徹德育應具體化[J].中國學校體育,2000(5).
[3]王勤.論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4(4).、教給學生自覺學習的方法
[4]楊秀英.體育教學中“學困生”學習行為習慣的轉化研究
[5]周延軍 朱衛平 張柏…體育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探究
[6] 廣東基礎教育課程資源研究開發中心.《體育與健康》.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7]體育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 《體育與健康》.中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