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興趣屬于心理學中的情感范疇。本文著重闡述了小學低段學生學習英語的情感態度;探討了小學英語教學中低段學生的學習心理;闡明了遵循小學生心理進行英語教學的必要性;從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對于學習英語至關重要,筆者從學習動機和語言知識這兩大部分探究了學生積極情感態度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低段英語教學 學習積極性 情感態度 學習動機 語言知識 小學低段這個年齡的學生具有好奇、好表現,擅長模仿的特點,對陌生的東西尤其有接觸的欲望,他們的英語學習正是處于這樣的萌芽期,對英語學習同樣充滿好奇,充滿渴望。如果這個時候能及時培養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在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游戲活動中輕松地學會如何學習英語知識,如何運用英語知識,那將對他們以后的英語學習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因此,在英語課堂教育中,筆者深入探究了學生的學習心理,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主動精神,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的“學”上,要讓學生在快樂中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會學、愿學、樂學,在英語課堂上個個爭做學習的“小主人”。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彼?,我首先從學生的內在學習需求,其次再從學生的學習效果這兩方面來研究和培養學生積極學習的心理。
1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內在需求
在低段小學英語學習中,學生們對英語學習還是充滿好奇,對英語學習飽含熱情的。我認為英語教師必須要在這一時期盡最大努力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享受到收獲的喜悅和快樂,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內在需求,我是從下面四個方面來進行的:
(一)引導學生產生學習需求,理解為何而學。
眾所周知,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是各不相同的,但其中教育是影響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為此,我曾對低年級的近50個學生做過調查,當被問到“你們為什么要學習英語”時,竟有15個學生的回答是“為爸爸媽媽而學”,或者是“為老師而學的”。當被問及原因時,孩子們的回答很簡單,如果學不好英語,老師就會批評,爸爸媽媽則會生氣、懲罰等。而這15個學生的英語成績在班里都是處于中下水平。其余部分學生的回答是因為英語學習很重要,不懂英語將會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找不到好的工作,成為新世紀的文盲……然而這些學生的英語成績都是比較好的。
顯然,要讓學生正確理解“為何而學”是十分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正確地引導、教育,讓他們意識到英語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而產生英語學習的需求。而要真正使學生獲得發自內心的英語學習需求,教師必須切實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把快樂的課堂帶給學生,使學生有充分的信心和愉快的心境,正確明白自己為何而學,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才能真正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以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根據低段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他們在課堂上的專注力會集中在前15-20分鐘,過后他們的專注力會逐步減弱。如果此時學生對所學的內容不感興趣,他們馬上就會產生厭惡和不安的情緒。而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則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當課堂學習與學生的興趣和能力相吻合時,學習是快樂、有趣的。因此,課堂上我較多采用游戲、兒歌、猜一猜、趣味競賽和情景表演等多變的教學形式,給學生提供多種感官刺激。其中游戲活動是學生最喜歡的教學形式之一,我把各個環節的知識融于游戲之中,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使學生情趣盎然。以詞匯教學為例,我常用不同的游戲形式交替使用。
如:聽英語猜單詞。低段小學生都比較好奇又好勝。他們不但急于想知道所猜的單詞到底是什么,而且還非常樂意成為最終猜中單詞的優勝者。猜詞過程中孩子們需要用耳聽、用腦想、用口說,他們始終處于興奮狀態,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所以不但復習、鞏固了單詞,而且還訓練了他們的聽說能力。
又如:聽英語做動作。學生初步學習了新單詞后,利用這個游戲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單詞的音和意之間的聯系。老師說出一個單詞:skipping,孩子們馬上會揮動雙手做出跳繩的動作,他們一邊說著英語一邊做著對應的動作,大家相互欣賞著,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聽說及思維能力,還使原本枯燥的單詞學習變得輕松愉快。
(三)及時評價并獲得反饋,調整教學
教育心理學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在學習實踐中發展起來的,因此培養與發展學生的興趣也要在學習實踐中進行。一、二年級小學生是沒有英語書面作業的,學生一律以口語為主。而在課堂的40分鐘很難檢查全體學生的學習情況,如果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不加以檢查,他們就會輕視英語學科,認為這不是主要的學科,不用花精力和時間。因此,我就實行了口頭過關制度,即每個學生到指定“小老師”處進行對話練習,或背課文,教師及時反饋。然而學生們面對面地進行練習時,有部分學生難免會產生恐懼、害怕、緊張的心理,因此教師要運用鼓勵性評價,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加以肯定,幫助他們闖過“開口關”。
因勢利導啟發學生大膽、大聲開口說英語,幫助其克服畏難、害羞等不利的心理因素。教師會心地一笑,贊許的眼神和激勵的語言都使學生心花怒放,個個躍躍欲試。這樣開口說英語的風氣也會日漸形成。同樣,在課堂內,也要運用鼓勵性評價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于每個回答問題的學生,我都習慣用Good、Great、Excellent、Wonderful、You are so clever,i love you!等等表示贊許,使學生及時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如有錯誤,教師要在肯定的基礎上及時糾正。實踐證明這種評價方式對英語初學者猶為重要。
(四)創設成功機會,使學生產生積極體驗
我記得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的成就感是推動學生努力取得成就的原動力”。成功所帶來的欣喜會產生一種巨大的推動力,它可以促使學生產生更好地學習英語的愿望。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積極創設真實、有趣、生動、豐富多彩的學習情境,讓不同層次、能力和水平的學生都有獲得自我表現和學習上成功的機會,體驗到學習上的成功,讓成功的體驗不斷激勵學生樂學上進,為他們提供積極前進的動力,從而樹立學好英語的自信心。
如:在教一些表示動作的詞時,我就借助體態語言、實物、圖片、猜謎語等手段,讓學生在一定的語言情境中感知、思考和表演,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實效。
在教“swim”時,我邊做游泳動作邊說:“Look,I can swim.(看,我會游泳。)Now,I'm swimming.(現在,我正在游泳。)學生會覺得這是我們經常做的動作,很親切,不知不覺地加深了印象,并記住了詞匯。在學四個方位介詞時,我與學生通過故事的形式開展學習,先在黑板上畫出小河、山、樹等,然后利用各種顏色鮮艷的圖片(小鳥、小狗、小貓等)老師問“Where is the bird?”讓學生把它們貼放在黑板上的不同地方,學生在貼的同時嘗試用英語表達:The bird is on the tree.(小鳥在樹上。)The dog is under the tree.(小狗在樹下。)通過這種反復地演示,學生很快就明白了in、on、under、beside四個介詞的不同意思,另外學生還會在模仿老師的動作之后,再用自己的方法來演譯這四個介詞,通過情境的創設,學生學起來更簡單化了,還避免了直接用漢語說,就連不愛表達的學生也動了起來。
2學生的學習效果
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能直接反應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即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鞏固和應用這三個方面。因此,要培養學生積極學習的心理,還得從這三個方面來入手。
(一)知識的理解
低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正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具體形象思維占優勢。因此,直觀的、具體的事物比較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而抽象的概念或道理,不大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他們主要靠具體形象識記,因而對抽象的詞、概念的識記有較大困難。他們往往不理解所學知識的意義,而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我曾幾次發現學生的課本中,用拼音甚至漢字來注讀英語單詞,如man這個單詞,竟然注了個“門”。這樣不僅語音不準,長時間后連man的意思也會忘記。又如:How are you? I'm fine,thank you,and you?有些學生不理解這個句子中how的意思,只知道這么背,一旦把問題稍微改動一下,變為How old are you?還會有個別學生回答成I'm fine,thank you,and you?這些都是因為不理解、死記硬背而產生的后果。
如何有效促進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兩點:
2.1創設新穎有趣的教學情境,啟發學生思維。
例如,我在教有關顏色的詞匯和句型時,我一開始先設計了一大只美麗的花蝴蝶,五顏六色漂亮極了,并且讓學生聽花蝴蝶在唱什么歌,“I like red,red,red,red.I like yellow,yellow,yellow,yellow...”然后我提出問題,你聽到了哪些顏色?學生們紛紛回答。這時花蝴蝶的顏色突然沒了,她傷心地哭了,那她為什么哭呢?你能給她一些顏色嗎?就這樣我就自然地將本課的知識引入了課堂,孩子們積極地學起了顏色,爭著為花蝴蝶上顏色。我的板書也是一大只美麗的花蝴蝶,但我只為學生提供一個花蝴蝶的頭部,花蝴蝶的身子部分則由孩子們去創作。我想要講的詞匯和句型都自然地引入進來,而且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隨之開展了對顏色的學習,到了最后我還為學生準備了很多個不同顏色的小圓片,讓他們自己創造一只美麗的花蝴蝶,并且我對孩子們說:只有你一邊做一邊說出花蝴蝶的顏色,它的顏色才永遠不會掉哦。這樣孩子們個個都一邊擺一邊說:It’s blue,I like blue...這樣孩子們帶著善良的祝愿,簡潔的語言,在自然真實地輸出中結束了本課的學習。
2.2遵循感知規律,運用直觀教學
小學低段的學生無意注意仍起著主要作用,有意注意正在發展。那么無意注意的范圍怎樣呢?對于低年段的小學生來說,直觀的教學手段、教師生動有趣的語言、對課業本身的興趣等都能引起他們的注意,這些都是無意注意的范疇。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應該要博采眾長,吸取美術、音樂、體育等學科的長處。這些學科具有直觀趣味性的特點,能讓英語學習的過程不再枯燥乏味,從而提高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如:用簡筆畫來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這樣說過:“繪畫的直觀手段是一種發展兒童的觀察力和發展思維的力量,由于視覺、聽覺、感覺同時進行,在兒童的意識里就形成了一種在心理學上稱之為情緒記憶的東西?!毙W生的抽象思維比較薄弱,對他們來說,直觀的事物比較容易接受。
我在上Animal一課時,一邊在黑板上畫出動物的主要特點,一邊進行動物名稱的教學,孩子們也會在我一邊畫的時候就一邊猜并跟著說,這樣以直觀的形象加深印象;歌曲能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活潑,還可以用歌曲或押韻的小詩來更好地記憶單詞和句型;在孩子們讀節奏感強的小詩時,教師可以利用英語小詩的特點,既能豐富教學內容,又能調節課堂氣氛,再加上表情、動作或用手打節拍,朗誦小詩就成了一種很美的享受,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步入學習的殿堂,提高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Colour這一主題時,可以創作小詩Colour:What is blue?/The sky is blue./What is white?/The cloud is white./What is green?/The grass is green?/What is colour?/Colour is the flower in bloom.同時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眼前出現了一幅美麗的圖畫——藍天,白云,青草地,還有一所小木屋倚著小溪流,岸邊盛開著五顏六色的鮮花。學生們一目了然,既沉浸于這美麗的畫卷中又能借助英語小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同時也啟迪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
(二)知識的鞏固
根據低年級小學生好奇、好動的特點,在對學生進行知識鞏固的時候,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設計出多種形式的游戲活動。皮亞杰在《教育科學與兒童科學》中說:“當兒童游戲時,也是在發展他的知覺,他的智力?!庇螒蚴羌ぐl兒童興趣,滿足兒童活動的心理需要。將復習內容通過游戲來進行,讓學生在游戲中正確掌握所學知識,鞏固所學內容。
如:復習單詞時,可采用“Touch and guess / Word association / What’s missing? ”等游戲。Association就是給一個單詞,讓學生說出與這個單詞有關的內容,如教師給出fruit,學生會說出apple/banana/orange/pear等等許多的單詞,游戲的趣味性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做游戲的同時也能集中精力回想所學知識,從而把游戲樂趣結合到知識的鞏固當中,達到良好的效果。
(三)知識的應用
英語知識的運用反映到英語教學中,就是一個字——說,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盡量用所學的英語進行會話。巴西著名教育學者弗萊雷曾說過:“沒有了對話,就沒有了交流;沒有了交流就沒有真正的教育。”語言的誕生離不開交流,尤其口語更是人們用來直接交流的工具。小學低年級學生,剛接觸英語,詞匯量有限,所以我從最常用的free talk開始,不但易于養成習慣,更是一種品德教育。在每次學習活動前,教師應善于調節自己的情緒,用自己的語言和教態感染學生,這樣,學生也會很自然地回應老師,突然間師生的距離拉近了,課堂氣氛也和諧了,同時口語的交流也有了明顯的靈活性。
例如,教學衣服類單詞時,有一個重點句型“He/She is wearing…”,就連四年級的學生也很難理解掌握,所以面對二年級的學生,我把教學方式改變了一下,我先教了“wearing”的讀音和提示了中文意思,然后就撇開課本引導學生開口說英語:我先指著自己的衣服說:“I’m wearing a shirt.”再由學生自己描述自己;學生會說了,我接著示范:“I’m wearing a blue shirt.”這次學生都搶著說:我再次示范:“I’m wearing a blue shirt and a skirt.”這次學生更興奮、更踴躍了;當一個男同學描述完自己的衣著以后,我馬上接著說:“He is wearing a white shirt and blue jeans.\"這樣,學生既模仿又活用了,能靈活地運用了這個句型、鞏固了衣服類的單詞,還能在運用中區分he和she。一點語法都不需要講,而且教學環節過渡自然,學生毫無口頭表達阻礙。
記得有句英語諺語是這樣說的:“Education must be fun.”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終于真正體會了它的真諦:英語教師在課堂上要能像魔術師一樣,把學生帶到不同的精彩場面,同時經常有意外驚喜,這樣就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低段英語教學要注意結合兒童的心理生理特征,激發學習動機,在輕松中學,在愉快中用。 【參考文獻】
[1]張慧 《如何激活小學英語課堂》[J]; 教育科研論壇; 2010年04期
[2]李麗 《小學教學中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評價研究》[D]; 東北師范大學; 2006年
[3]李翠芬 《怎樣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2010年3月
[4]王篤勤 《英語教學策略論》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