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在有限的初中總復習階段中提高物理復習的質量,取得更高效的復習效果,一直以來是許多老師思考的問題。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如何提高初中物理總復習質量提出自己的一些觀點。
【關鍵詞】物理總復習質量 初中物理總復習應達到的目標是:查漏補缺,鞏固記憶,溫故而知新,使所學知識系統化、結構化,將其連成一個有機整體;歸納總結解題方式,提高綜合運用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然而,總復習階段時間緊、內容多,學生對于舊知識的重提有時會感到厭倦,于是造成了學習主動性較差,總復習質量也就可想而知。因此在復習課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靈感,提高教學質量,是擺在每個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下面談的是筆者在教學中的一些嘗試和心得,懇請同行指正。
1確定目標,把握重點
在復習過程中,我認為一定要抓住教學大綱的要求,扣住課本的具體內容來確定復習目標,把握復習的重點和關鍵,使這條線貫穿始終。若整個教學沒有了主題和中心,泛泛而談,這樣就會導致:一是平談,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二是會使學生抓不住重點;三是重點內容得不到突出和強調,會直接影響教學效率。所以,應使學生明確每章節應了解什么、知道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哪些是重點知識、哪些是重要知識、哪些是一般知識,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有主有次、有詳有略,才能有的放矢地突破難點,掌握重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視閱讀,注重理解
課本是學生獲得系統知識的重要工具,學好物理的核心問題是理解并掌握課本中的物理概念和規律。但是,在教學中經常接觸到這樣一些學生,他們忽略課本,不重視閱讀,而把精力花費在看大量的資料和參考書上,缺乏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靈活運用,常常覺得一看就懂,實則一做就錯。所以,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本,通過閱讀,消化所學內容,對主要內容和關鍵、詞、句要深刻理解,準確掌握。如“牛頓第一運動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中的“一切”、“總”、“或”等,要求學生精讀細思、真正理解。同時要求他們在閱讀中,通過列知識結構圖、流程圖或列表來激發其學習興趣,培養學習能力,改進學習方法。讓他們自己動腦筋把零散的、復雜的知識通過分析、對比、歸納、總結等方法使之串成線、連成網,形成有機聯系的、正確的、較完整的知識體系。
3精講精練,提高效率
在中學學習階段,應用物理知識的主要方式是解物理習題,這就是習題訓練。復習時配以適量的例題、習題,加以疏導、點拔,使學生掌握各類習題的解題要領,這樣既增加了習題的概括性,又減少了做題的盲目性,還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及解題能力。
由于初中學生的思維形成了集中思維占主導地位,往往思維定勢,造成思維的惰性和呆板性。針對這一現狀,我在具體教學中精選那些條件復雜多變,結論多樣,解題思路沒有現成模式的開放性習題進行強化訓練。通過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題多解、多題歸一、自編習題等方式,有目的地在母題的基礎上引伸擴展,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
與此同時,還應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優化課堂結構;精心安排教學過程,優化教學環節,緊湊而有序地開展課堂學習活動;要處理好“講”“練”關系,注意把握知識的深廣度,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精編精選,減少重復,真正把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
4巧妙記憶,掌握知識
學物理不能靠背,但物理知識仍需要記憶,如一些概念、規律、公式、符號、術語都需要熟記。記憶是人們對過去經歷的事物在頭腦中的反映,主要包括識記、保持、再認和回憶。在復習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理解知識,還應設法指導學生記憶知識。
4.1理解透徹記得牢:記憶應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特別是易混淆的概念,要在透徹理解的基礎上找規律,細分析,作類比,加以記憶。如“誤差、錯誤”、“質量、重量”、“慣性、慣性定律”、“蒸發、沸騰”等等。
4.2語言簡煉記得快:生活中許多順口溜容易被人們記住,據此教學中可將重要的、復雜的知識理出要點,濃縮成“三字經”或“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如天平使用中的“物左砝右”;“左偏左調,右偏右調”;凸透鏡成像規律相當復雜、難記,可以用“一倍焦距定虛實,兩倍焦距定大小”、“物近像遠像變大”等來記憶,這樣學生易記、趣濃、效果好。
4.3反復強化記得準:遺忘總是客觀存在的,且遺忘曲線是先快后慢,可以通過及時復習,反復強化,多次重復感受,同遺忘作斗爭。
4.4多管齊下記得深:研究證明,記憶時充分運用眼、耳、手等感覺器官,從看、聽、聞、觸等多方面來感知所學對象,可以幫助記憶,加深記憶。
5重視實驗,增強能力
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在新授課教學中,通過實驗難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加深理解,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這是大家的共識。然而在物理復習課中,實驗的作用卻往往被忽視。中考試題對能力和實驗的考查要求不斷提高,且對實驗的考查范圍向廣度發展:有實驗目的、原理、儀器調整、使用、讀數、誤差和故障分析等。光靠死記硬背而沒有親身經受實驗的訓練,已不能適應中考和時代對學習物理的要求。
在物理復習課的過程中,根據教材實際情況,我注意設計了多種必要的物理實驗。實踐證明,以實驗促復習,可使呆板、枯燥的復習過程變得靈活、有趣,富有新意,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物理課有些章節內容比較抽象,學生一進難以掌握,對于典型實驗,在復習中應讓學生再次實驗,并加以教師的詳細講解,讓學生吃透所學內容,直到完全理解,不留尾巴。但由于復習時間緊,如果在實驗室再一個一個實驗重做,時間不允許,怎樣做到費時少,復習效果又好呢?我認為可以將多個實驗設計為一個實驗,通過一圖多變、一圖多問、一圖多思、一圖多測,就可以把幾個重要實驗串成一條線。這種方法的優點在電學部分尤顯突出。例如:在學生面前陳列以下器材:電源、電燈、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開關各一個,可提出一連串的質疑:⑴電流表、電壓表應怎樣連接?⑵滑動變阻器應怎樣連接?⑶連接電路時開關和滑片應處在什么位置?為什么?⑷用以上器材能測出小燈泡的哪幾個物理量?測量原理是什么?⑸如果電壓表(或電流表)損壞了,而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已知,你能測出電燈燈絲電阻和它的電功率嗎?寫出需要測量的數據和計算式。⑹要測出小電燈的額定電功率,必須知道電燈的哪些數據?怎樣測量?……等等。
在復習課中加強實驗教學,便于澄清平日學習、觀察中的模糊認識,排除思維障礙,系統理順并強化了所學的實驗知識,同時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增強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如今,不少地區中考加試理化實驗,得分計入總分,這是改革考試制度的舉措,它有力地推動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又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嚴謹的科學作風、為他們今后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打下基礎。
教無定法、復習也無固定模式,但是那種單純的再現舊知識、照課文順序由教師平淡地復述概念、定律、公式,順手揀些題目讓學生去練習,復習到哪算哪里的做法是絕不可取的。總之,物理總復習階段需要老師在備課上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善于根據復習內容靈活地選擇教法并進行優化組合,不僅“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培養學生把從書上學到的物理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同時從日常生活中去學習物理的習慣,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提高物理總復習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