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以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能較便利地幫助教師展現感性材料,創設最佳語境,豐富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最終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充分為英語教學創新搭建了有利平臺,這一突破必將使英語教學朝著現代化課程方向發展。
【關鍵詞】信息技術 中小學英語 教學創新隨著新課程實驗改革的推進和現代教育教學技術的運用,以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日益在英語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教師該如何在現代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資源優化課堂教學,已成為廣大教師所面臨的重要問題。筆者在英語教學中結合教材特點,針對傳統教學的某些弊端,將多媒體輔助教學系統運用到教學中,嘗試探索新課標理念下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初見成效。
1借助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 興趣越濃,觀察就越仔細,感受亦愈強烈。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是“一統式”,教學通常在課堂中進行,教師面對的是全班學生,學生被動接受,缺少雙向溝通,課堂教學顯得單凋枯燥,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以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能模擬仿真,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形象,使圖像、動畫、聲音、視頻有機融合。教師可將生活的實景搬上課堂,創設出豐富多彩、活潑融洽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角色并產生情感體驗,使英語教學變得形象、生動、逼真。學生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有效地增強他們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如在教學動物單詞時,教師如果按照傳統教學模式帶領學生拼讀說教就難免枯燥,而運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制作動畫課件,在學生面前展示出動物園的畫面,給學生創設一個鮮活的動物園場景,變學生的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并加入不同聲音,讓學生先聽聲音猜動物,繼而呈現動物,再打出單詞,最后讓學生親自操作電腦畫幾只小動物,邊畫邊念。這一動畫情景的創設,使抽象、枯燥的單詞具體化,形象化了,大大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
由此可見,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滲透力極強的教育信息可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喚起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可幫助他們保持學習興趣的持續性,使其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獲取知識。
2借助信息技術,創新英語學科教法與學法。
多媒體情景創設可輔助學生增強感性認識,突破重難點,學生可有效進行體驗性、觀察性學習。在英語教學中,抽象概念的講解是很枯燥的,學生往往難以接受,一節課下來,老師教得筋疲力盡,學生接受得不夠完全,效率也比較低。好的英語教學應該為學生創設一個近似真實或虛擬防真的語言環境,充分給學生提供英語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多媒體計算機具有形象直觀、內容豐富、動態呈現等特點,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文字、圖片、聲音、視頻、動畫效果等)的多樣性有利于知識的獲取與保持。為此,在課堂上教師可借助多媒體現代教育手段創設圖文并茂、聲色俱全、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利用多媒體的聲音和影像讓學生進入角色感受語言,要求學生針對感知到的信息模仿說出相應的語句,激發學生“說”的興奮點,誘發學生“說”的欲望。這樣的教學可以給學生留下準確清晰的印象,為其流利地運用語言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在教學 “Do you like …?” 句型時,教師可創造一種真實的氛圍,先讓學生先看一段Amy和媽媽逛超市的視頻。學生觀看后,興奮盎然,躍躍欲試,這時教師可趁勢指導學生模仿相關用語,學生很快學會了“Do you like …?” “Yes, I do.” “No, I don’t.”等用語,然后再不失時機地消掉課件中對話的聲音,讓學生充當角色分組給課件配音。學生們利用聽到、學到的知識去探索交流,進行投入,表演得體。學生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思維活躍,注意力持續穩定,訓練效果好。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材特點和實際需要,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一定的情景讓學生親身體驗,在特定的情景中讓學生理解事物本身,并讓學生在情景中進行探究、發現,這一新思路將有助于加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還能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借助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教育的使命就是讓每個學生發展自己的才能和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現代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英語教學不單是傳授知識,更主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因此,教師要為學生的創新活動創造條件,不斷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而創新思維的培養需要特定教學環境的支持,多媒體技術的超文本特性具有信息儲存量大、變換速度快、反應靈敏、視聽效果好等特點,能使聲音和形象、視覺和聽覺、語言和情景有效結合,正好為學生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營造了最理想的環境。例如:在教學“Let's go to ...”句型時,教師可在教會了學生課本上的單詞之后使用多媒體顯示出一些學生熟悉并喜歡的地點,如:Park、Zoo、Cinema、The Great Wall等等,學生可面對喜愛的生活場景想而學之,學而用之,說出合適的生活用語,這樣句型操練就變得靈活生動有趣。
因此,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突破了以往課堂教學空間與時間的局限,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活躍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有效地培養了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4借助信息技術,創新運用教學評價的多元性。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對教學起著極為重要的導向、激勵和調控作用。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元化。教師應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應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過程及學習的效果。信息技術下的英語教學評價,通過網絡和多媒體的特殊功能,可以輕易地使教學評價達到多元化。在多媒體技術環境下顯示屏幕上一個個活動的哭笑臉就可以勝過一句“Good!” “Great!”等;課件中設計的陣陣掌聲賽過同學們的陣陣掌聲;網絡上隨時不經意的一個閃動的卡通笑臉,會使學生的學習熱情亢奮起來;設計好的一個個由易到難的任務,多媒體可依據不同難度標準給予不同評價,學生可不斷向新任務進行挑戰。所以,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新型教學評價時時以新的面孔,新的方式出現,充分體現了教學評價的多元化,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開發了學生的創新潛能。
總之,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運用,為英語教學創新提供了嶄新的平臺,徹底改變了傳統單一的說教教學模式,優化了課堂結構,改進了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創新學習的能力,為學生自主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廣大教師要積極利用信息技術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構建學生和諧學習、健康發展的學習體系,真正實現英語教學中的素質教育。【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1,《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
[2]烏美娜,2002,《中小學課程網絡資源索引》,清華大學出版社。
[3]南國農,2004,《信息化教育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
[4]中國現代教育網,《計算機網絡環境下英語教學的幾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