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孩子犯下錯誤時,如果只是一味的指責、埋怨,甚至懲罰。也許在當時孩子會被你的威力給震懾住,可能也會有所收斂。但是這樣簡單粗暴的處理方式,在孩子的記憶里是不會留下任何痕跡的,對他正確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更無多大幫助,批評對于孩子來說根本不足為奇。我認為對學生寬容,創設臺階是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契機,表面看來是“退一步”,而實質上是在“進兩步”,使教育真正深入到學生心靈深處,并內化為自覺的行動。這是一種使學生在可接受的情況下“輕松”地受到教育的藝術。
【關鍵詞】寬容 創設臺階教育藝術案例描述:
(一)
上了半天的課,剛想坐下休息會兒,就有學生十萬火急來報告。“教室里的窗簾被小夏和小唐在吵鬧中扯了下來。……”我頓時火冒三丈,恨不得沖進教室把那兩個搗蛋鬼從窗戶里給扔出去。“你看看,有沒有給你安頓個!”我一邊埋怨,一邊慢吞吞地從椅子上站起來。說實話,此時的我是一千個一萬個不愿意走進教室。可是,誰讓我是個班主任呢。哎~
我不緊不慢,一步一頓向教室走去,心里盤算著該如何收拾那兩個可惡的家伙。走到教室門口,教室里竟然鴉雀無聲,一個個都在埋頭做作業。那兩個闖禍胚也乖得出奇,一看就是做賊心虛。學生們一看見我就七嘴八舌告起了狀,嘰嘰喳喳,教室頓時成了一鍋粥。那兩個壞分子在同學們的狂轟爛炸下更是無地自容,低著頭,時不時用驚恐的眼神看看我,像兩個等待宣判的犯人。看著他們那一幅可憐樣,真是又好氣又好笑。一個想法在我心里閃過,就這么辦!
“喔唷,前兩天老師還在想著,教室里的窗簾臟了,該拿下來洗洗了。看來他們兩個倒是跟老師想到一塊兒去了。我還得謝謝他們呢。”“啊?”同學們被我那玩笑似的幾句話給弄迷糊了。“這樣吧,既然你們已經把它拿下來了,那今天就一人一塊帶回去洗干凈。明天帶來裝好,怎么樣?”那兩個家伙迷茫地點點頭,一時還沒回過神呢。一些機靈的孩子大概已經猜透了我的妙招,嘿嘿地笑了起來。
“楊老師,真的只要洗洗就好啦?”一個家伙還不放心,追問道。“是!這就叫將功贖罪。愿意嗎?”“愿意!愿意!”兩個調皮蛋原本緊繃的臉頓時舒緩了許多。
“將功贖罪、將功補過。記住這兩個成語了嗎?伸出手來,我幫你們把這兩個成語寫在手心里,可以記得牢一點呢。你們這可是叫因禍得福呢。老師把這兩個成語送給你們,是不是很幸福啊!”
“哈哈哈,哈哈哈……”在同學們的笑聲中,我一本正經地在他們的手心里寫下了三個成語。……
(二)
一次,我剛走進教室的門口,班長就站起來氣呼呼地說:“楊老師,石銘偉罵你,說你的壞話。”還有幾個同學也附和著說,我環視一下教室,只見石銘偉低著頭,假裝想著什么。我真想發火,但我考慮到,如果此時粗暴地斥責批評,勢必會傷害學生的心,造成師生之間的心理隔閡,不利于對他的教育,同時會造成他與同學的不團結,更會影響全班同學這節課的學習。想到這里,我若無其事地說:“石銘偉同學一向尊敬老師,團結同學,他怎么會罵老師呢?老師相信他,一定是你聽錯了,同學們說是嗎?”有的同學還想辯解,我微笑著試意他坐下:“好了,先上課,這點小事下課再說。”課堂上我有意多叫石銘偉起來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稍有進步,我就表揚他,甚至還叫全班同學為他鼓掌喝彩。這樣,不知不覺下課了。課間,我見石銘偉獨自坐在教室發呆,便走過去,微笑著對他說:“下課了,你還在用功呢!趕快到室外活動活動,準備下節課的學習吧。”石銘偉紅著臉跑出了教室。第二節課后石銘偉主動跑到辦公室,愧疚地說:“楊老師,我錯了!我不該罵你,你批評我吧。”我拉著他坐下,和顏悅色地說:“你能勇敢地承認錯誤,自覺改正,我高興還來不及呢,怎么會批評你呢?再說,每個人都有缺點,都會犯錯誤,何況你們是小學生呢?”
案例分析: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缺點,都會犯錯。我們成年人也常常會犯一些無心之過,何況是好動,調皮的孩子呢?
當孩子犯下錯誤時,如果只是一味的指責、埋怨,甚至懲罰。也許在當時孩子會被你的威力給震懾住,可能也會有所收斂。但是這樣簡單粗暴的處理方式,在孩子的記憶里是不會留下任何痕跡的,對他正確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更無多大幫助,批評對于孩子來說根本不足為奇。這些“暫差生”由于自控能力較差,他們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過失,有時他們的某些舉動往往是下意識的行為,重在引導,貴在啟發。
因此,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錯,就要給學生一個臺階下,其實就是給學生一個認識、改正的機會。學生就會從教師的寬容中感受到教師對他的愛護和人格的尊重。學生從獲得這個尊重開始,就可能對自己的言行進行反省,實現“內心矛盾和斗爭”,這是一個從被動接受教育到主動進行自我教育的過程。
對學生寬容,創設臺階是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契機,表面看來是“退一步”,而實質上是在“進兩步”,使教育真正深入到學生心靈深處,并內化為自覺的行動。這是一種使學生在可接受的情況下“輕松”地受到教育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