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哈佛大學的羅森塔爾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學校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新學年開始時,羅森塔爾博士讓校長把三位教師叫進辦公室,對他們說:“根據你們過去的教學表現,你們是本校最優秀的老師。因此,我們特意挑選了100名全校最聰明的學生組成三個班讓你們教。這些學生的智商比其他孩子都高,希望你們能讓他們取得更好的成績。”
三位老師都高興地表示一定盡力。校長又叮囑他們,對待這些孩子,要像平常一樣,不要讓孩子或孩子的家長知道他們是被特意挑選出來的,老師們都答應了。一年之后,這三個班的學生成績果然排在整個學區的前列。這時,校長告訴了老師們真相:“這些學生并不是刻意選出的最優秀的學生,只不過是隨機抽調的最普通的學生。”老師們沒想到會是這樣,都認為自己的教學水平確實高。這時校長又告訴了他們另一個真相,那就是,他們也不是被特意挑選出的全校最優秀的教師,也不過是隨機抽調的普通老師罷了。
這個結果正是博士所料到的:這三位教師都認為自己是最優秀的,并且學生又都是高智商的,因此對教學工作充滿了信心,工作自然非常賣力,結果肯定非常好了。在做任何事情以前,如果能夠充分肯定自我,就等于已經成功了一半。當你面對挑戰時,你不妨告訴自己,你就是最優秀的和最聰明的,那么結果肯定是另一種模樣。” (小雨 04)
學會給予
窮人問智者:我為什么這么窮?智者說:因為你沒學會給予。窮人問,我什么都沒有如何給予?智者回答說:一個人即使沒有錢,也可以給予人五樣東西。一、顏施,用微笑待接人待物 二、言施,多說鼓勵贊美的話 三、心施,敞開心扉誠懇待人 四、眼施,以善意的眼神撫慰他人 五、身施,用實際行動幫助他人。 (22)
洞內和洞外的猴子
在某座山上有一個猴子正在四處游逛尋找食物,忽然它看到一個山洞里面有一棵樹,樹上長滿了果子,猴子心里高興極了:“豐富的晚餐。”于是它從樹上跳到了洞外,然而洞口小得可憐,無論怎樣想法子都進不去。它灰心地走了。三天后它又回來了,這回它輕而易舉地就進去了,因為它為了那誘人的果子足足三天沒吃東西,它瘦了。在洞內它享受著豐富的晚餐,果子吃完了,它飽了。
然而卻怎么樣也出不來了,無奈它只好又在洞內餓了三天……從起點出發,受盡苦難周折……又回到了起點。途中為了果子而付出的代價是否也太大了呢? (曉柜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