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緣與逆緣,來自自我的認知與分別。若內心于某境患得患失,內心自會去分別得失,難免心湖浪急,于此而言,不論順境與逆境皆是逆緣;若以平常心處之,該來者自來,該去者自去,內心淡然寧靜,笑看浪起波平,順逆無不是點綴人生之路、生命之歌的樂章,無不是提升境界與智慧的順緣、增上緣。(22)
趣語智言
1、擠不進的圈子不要硬擠,難為了別人作賤了自己;2、跨不過的門檻不要硬跨,跨過了是門,跨不過就是坎;3、認識一個人靠緣分,了解一個人靠耐心,征服一個人靠智慧,和睦相處靠包容。5、與人為善,成就他人的同時不知不覺也成就了自己。一己是人,眾人是天。(04)
做出選擇
做父母最失敗的,是既看不起自己孩子,又希望孩子成龍成鳳;做老師最失敗的,是既不允許學生插嘴,又希望學生有創新精神;做孩子最失敗的,是既厭惡父母設計的人生,又怕走錯路辜負了父母的期望;做學生最失敗的,是既不認同老師某些觀點,又怕得不到毫無意義的分數。 (10)
信則有
滿意的愛情并不多,需要種種機遇。不該因為現實的不滿意就遷怒于夢想,說它本沒有。人若無夢,夜的眼睛就要瞎了。說“沒有愛情”,是因為必求其現實,而不大看重愛情更是需要信奉的。不單愛情如此,一切需要信奉的東西都是這樣,美滿了還有什么好說的?不美滿,才是需要智慧和信念的時候。 (10)
換鞋與換路
一位哲人與門徒雨后走在土路上,他的新布鞋上沾了許多泥點兒。一位穿了雨鞋的門徒問他:“出來時為什么不換雙鞋呢?”哲人望望連著村子與外界的泥濘的路,意味深長地說:“換鞋不如換路呀。”門徒頓覺心頭一震。后來,在哲人的帶領下,大家一塊兒硬化了路面,從而一勞永逸,不必再受“換鞋”之苦。與“換路”相比,“換鞋”要貯存器容易得多。于是,人們遇到困難時,總會避難趨易,抱著改變世界不如改變自己的想法,被動地適應外界的要求。殊不知這樣做常常磨去個性、扭曲本性,反而留下更多的憂患和煩惱。
(周凱 23 美編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