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早前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如果有一個成熟的思考和一套完整的處理過程,兩岸關系并非不能處理的問題。談及2016年總統選舉,盡管她表示現在表明是否參選是言之尚早,但坦言自己有興趣,“要把自己準備成臺灣人民的選擇”。
蔡英文早前接受香港電臺《頭條新聞》訪問時承認,2012年之后,兩岸進入一個新的關系。但她認為,馬英九的“先經后政”兩岸政策只是短期性的,他所做的一些政治上的妥協,帶來的經濟利益其實是有限的。她又稱,由于兩岸處于一種不對等的經濟態勢,因此若要解決兩岸無論是在經貿還是政治問題,都必須要擴大結構,將其置于諸如多邊體系或是區域的結構來處理。
訪陸要看效益時機
香港大公網報道,蔡英文認為:“只要有一個成熟的思考和一套完整的處理過程,兩岸關系就不是一個不能處理的問題。”但她也強調,臺灣人怎么思考下階段領導人也是最其中重要的因素。
被問及是否會到訪大陸,蔡英文直言雖然自己現在沒有什么特定的職務,但至少是一個政治人物,因此需要考慮政治效益和時機,強調自己不會因為要去大陸而去大陸。
她又提到,大陸前期的發展模式可以延緩政治的改革,但當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要面臨政治的改革,處理貧富差距和社會的不平衡。她希望大陸能夠小心處理這些問題,并在平穩中前進,因為大陸的不安定是整個區域的不穩定和不確定性的來源。
讓執政者警惕是天職
民進黨在2012年“總統”選舉落敗,蔡英文坦然面對結果,稱是個民主的過程,愿意接受民眾的決定。她說,當初的結果是比預期差了一些,但又表示許多選民在選舉之后其實是后悔的。她認為,這是因為在威權時代留下來的臺灣人民,害怕改變,寧愿繼續留在威權體系,而不是走向一個比較開放和自由的選擇。因此在選舉的最后階段,尤其是最后兩個禮拜,臺灣選民又漸趨保守。雖然這樣,但她也提到,從“小豬運動”中,可以看出,對比威權時代,臺灣進步了:“臺灣有些民眾能夠有名有姓地站出來說‘我支持民進黨,支持蔡英文。’”
蔡英文認為,在野黨是能夠發揮其影響力的:“在野黨最大的推動能量是,你向你的社會證明說:‘下一次就是我,而且你可以信賴我作為一個執政者。’這樣可讓執政者警惕,讓他感覺他的執政并不是理所當然的。在野黨要變成一個強而有力的競爭者。”
批馬難帶領臺灣改變
她認為,馬英九屬于“政治保守主義”:“由于他是從威權主義走過來的人,思考中還有很多威權主義的想法,因此,馬英九不太可能帶領臺灣社會改變。即使勉強去改,也會變得很糟糕。”被問及會否參選2016年“總統”選舉,蔡英文說自己是有興趣的,但現在談會不會參選還是太早。她表示,要把自己準備成臺灣人民的選擇,要讓臺灣社會從一個保守主義里面逃脫出來,勇敢接受臺灣走向下個階段的變革。(人民網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