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案例
林小姐24歲,剛剛研究生畢業,即將踏入工作崗位。所進企業的月薪為4000元,年底一般有2萬元的分紅,基本保險齊全,企業還提供一些伙食、交通方面的補助。小林想對未來5年的人生進行一個長足的理財規劃,請教理財專家,該如何安排消費與投資?(預期未來5年不生子。)
理財建議
未來5年多買積極型基金
林小姐剛參加工作,承擔風險的能力比較強,但工資結余有限,投資方面不能太冒風險。建議采取進取為主的謹慎投資策略,加速積累資金。
年底分紅投資基金
對于缺乏投資經驗的林小姐來說,開始幾年不建議購買太多的股票與債券?;鹱儸F能力強,是目前最適合小林的投資選擇。在基金組合方面,建議其以6:4的比例分別投資于偏股型基金和保本型基金。偏股型基金的平均投資回報率約為8%,保本型基金的平均投資回報率約為5%,該組合的預期綜合收益率為60%×8%+40%×5%=6.8%。未來林小姐可視市場的情況,定期調整基金組合配置。
年度節余基金定投
按以上消費建議,林小姐每月的工資還有1900元的剩余,建議定期定額購買基金,以混合型基金為主,預期年化收益率為6% 。
在以上投資建議下,假設林小姐未來5年沒有加工資,其收入也可按照“投資運用表”積累,可在2015年底積累到28.6萬元;若工資增長速度可抵消通貨膨脹速度,或可考慮按揭買房。(高晨22)
職場“三年之癢”怎么撓?
在一家公司工作到3年是不是開始覺得前途模糊不清?你不是唯一的。之前有調查顯示,九成職場人士表示自己經歷過“三年之癢”,對于職場人士來說,無疑是一場無可躲避的職場通病。
趙萍,1988年出生的典型“85后”。近日,趙萍和記者抱怨,自己工作了三年,換工作的次數已經達到了兩位數,最長的一份工作也就半年。“自己像跳蚤一樣跳來跳去,每個職業都像蜻蜓點水一樣淺嘗輒止。真的感覺跳累了,想在一個單位里踏踏實實地定下來??纯瓷磉叺耐瑢W,不少人在一個單位扎扎實實地干,現在成績也頗為不俗,而我,現在還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我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坐標在哪里。”
陳尚,同樣作為85后的她也經歷著“三年之癢”,她的對策是選擇“回爐”考研。“工作了幾年才感覺到學歷不夠用,想要回學校重新讀個書,鍍個金?!边@一年齡段通常是選擇“回爐”的最后機會,一旦超過25歲,通常會有家庭、子女等束縛,未免有些為時過晚。
另一位受訪者的打算則是創業。一位不愿意公布全名的創業者小韓說,自己在工作3年的時候選擇創業,但是明顯感覺自己太過稚嫩了些?!皳习W”的方法各有不同。有些職場新人經濟形勢不好,只要有工作機會,不管合適不合適都去做。結果兩三年后又花大成本、冒大風險轉型。很多人在找工作時,外部環境不佳,主觀上又缺乏明確的方向和目標,衡量取舍標準不清晰,只顧眼前,而缺乏長期的職業規劃。同時,在面對工作選擇時要想清楚為何跳槽,真實原因只有自己清楚,是上級太難伺候,還是工資太低心里委屈?最重要的,還是要認清自己,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才能降低跳槽的風險?!鞍W”并不是能一跳了之的,堅持是最好的止癢劑。(10 美編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