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黃體酮注射液 基層衛生院 應用
黃體酮注射液為淡黃色澄明油狀液體,每支1ml,含黃體酮20mg,為孕激素類藥,具有孕激素的一般作用。在月經周期后期能使子宮內膜分泌期改變,為孕卵著床提供有利條件,在受精卵植入后,胎盤形成,可減少妊娠子宮的興奮性,使胎兒能安全生長。在與雌激素共同作用時,可促使乳房發育,本品可通過對下丘腦的負反饋,抑制垂體前葉促黃體生成激素的釋放,使卵泡不能發育成熟,抑制卵巢的排卵過程,松弛子宮及輸尿管平滑肌,緩解輸尿管、尿道平滑肌痙攣;減少睪酮分泌,使前列腺細胞萎縮[1]。查閱大量資料,發現黃體酮注射液在基層衛生院有以下幾種用途,總結如下,供與大家一起分享。
妊娠的診斷:部分育齡婦女月經周期不規則,40~90天,有正常性生活,未采取避孕措施或者取環后,停經50余天,不能化驗尿HCG及進行陰道B超檢查,患者不愿意或者沒有檢查的條件下,此時黃體酮注射液即為安全、簡便、有效的方法。方法:20mg,肌內注射,1次/日,連用3天,停藥3天,無陰道流血,提示懷孕,出現陰道流血,流血量大于月經量,未孕,月經來潮[2]。
先兆流產:妊娠28周前出現少量陰道流血,可伴有陣發性下腹痛或腰背痛,無妊娠物流出,可采用黃體酮保胎,具體方法:20mg,肌內注射,1次/日,連續用至陰道流血停止后3天或至妊娠3個月,若治療期間陰道流血增加,腹痛加劇,則可能發展為難免流產,保胎無效,腹部B超或者陰道B超提示胚胎死亡,應立即行清宮術[3]。
功能性子宮出血:主要用于黃體功能不足型和子宮內膜不規則脫落型。黃體功能不足型癥狀表現為月經周期縮短(<21天)、不孕或在孕早期流產,基礎體溫雙相型(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在排卵后受孕激素的興奮作用,基礎體溫上升0.3~0.5℃),但高溫相<11天,方法:可在下次月經前10~14天,每天肌內注射黃體酮10mg,10~14天,以補充黃體孕酮分泌不足[4]。子宮內膜不規則脫落型主要表現為月經周期正常(21~35天),經期延長,長達9~10天,出血量多,止血初始劑量20~40mg,每8小時1次,12小時后視陰道流血情況調整用量,若出血明顯減少,可維持此劑量2~3天后減量,若出血未能減少,可根據出血量,每2~6小時注射1次,止血后再每2~3天以1/3梯度減量,減至20mg/日后,維持2天后應用口服孕激素接遞治療,此時應加用雌激素[5]。
月經延遲:多見于中學生體育考試,或者其他婦女因月經影響生活、學習、旅游等,方法為月經前3~7天,每天肌注黃體酮20mg,用藥一般不超過7天,否則易出現用藥期間的點滴狀出血,停用3天,恢復月經[6]。
泌尿系結石合并絞痛:癥狀為突發性腰腹部絞痛,可伴有惡心、嘔吐,有或沒有泌尿系結石病史,體征為一側腎區叩擊痛,輸尿管走行區有壓痛點,注意與急性胰腺炎的鑒別,右側痛需與闌尾炎鑒別。條件許可下,可進行B超或尿液分析明確診斷。黃體酮注射液20~40mg,根據體重調整,肌內注射,可連用鹽酸山崀菪堿10mg加入葡萄糖液中或生理鹽水中靜滴,>60歲男性患者,不連用鹽酸山莨菪堿注射液,可連用維生素K1注射液加入葡萄糖液體中或者生理鹽水中靜滴,因鹽酸山莨菪堿注射液可致急性尿潴留,致使疼痛癥狀加重。
前列腺增生及肥大癥:見于老年男性患者,癥狀為尿線變細,尿痛明顯,單用三金片、普樂胺片,療效不顯著,加用黃體酮注射液20mg,肌內注射,可明顯緩解尿道疼痛。
隨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的深入貫徹,基層衛生院醫療業務工作量大幅度提升,醫生緊缺,且很多情況下缺乏輔助檢查,病史詢問及體格檢查成為醫生診斷疾病的唯一方法,治療性診斷也逐步成為重要方法,黃體酮注射液作為國家基本藥物之一,其價廉,使用方便,在婦科、產科、內科應用廣泛,建議鄉村兩級醫生掌握其適應證,正確、合理使用,解決基層醫療需要。但尚需更多的臨床驗證。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85.
2 張國楠,熊慶.婦產科急危重癥手冊[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340-342.
3 李勝男.藥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79.
5 傅德明.黃體酮治療泌尿系結石[N].中國醫藥報,2000.
6 梅祥,陳金書.黃體酮治療慢性前列腺增生癥15例[N].蘇州醫學院學報(醫學版),2000,20(8).